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社论丨如何化解低生育率挑战?不是生育,是教育!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8-1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不是生育,是教育!


一个国家为低生育率焦虑是正常的,但中国问题并不能靠多生几百万孩子就可以解决,现在,化解这一挑战的主要途径是教育,而不是生育。


如果真想鼓励生育,必须逐步全面降低人们的住房成本,并为生育二胎或多胎的家庭减免各种个人所得税费,让中国人生活轻松一些,美好一些,才会减少生育压力与焦虑。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日前,各地出台了一些刺激生育的政策,有相关政府部门和中央媒体呼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出台鼓励生育措施。


各方为低生育率焦虑,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开放二胎后生育率并未提升,2017年反而比上一年少生了63万人。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中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这意味着五年后中国或会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养老金紧张,内需减弱等一系列挑战,“未富先老”可能会让中国发展失去一些潜力。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一个具有深厚传宗接代文化并重视家庭的社会,生育率降低,除了长期相关政策的影响之外,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城市过高的房价,以及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尚存在大量努力空间,等等,这些因素导致普通人生活压力较大,育儿成本过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不得不重视后代的生存质量,而不是数量。


我国内地是大陆经济体,幅员辽阔,但是城市地产开发学习了我国香港的岛屿模式,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土地供给造成稀缺效应,从而在经济尚未发达,人均收入较低的条件下,大幅推高了房产价格,让年轻人即使掏空六个“钱包”也会成为房奴。原本房价过高仅存于中国东南部较发达地区,但在过去几年,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原来因低生活成本而生育意愿较强的三四线城市年轻人也逃脱不了房奴角色,这抑制了中国人生育意愿。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无疑,低生育率是中国高速城市化后的经济现象,与中国过于依赖政府投资,导致土地价格过高以及公共投入不足的发展模式有关。与那些多山的岛屿或半岛经济体不同,中国大陆并不缺少城市住宅用地,只是土地优先用于工业与农业,并且人为控制供应量造成地价和房价飙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随经济增长而降低生育率的规律,中国在经济尚未发达的情况下就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房产价格上涨太快大幅超过了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的正常水平。


现在,中国想通过鼓励生育应对过早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维持经济增长的潜力。一个国家为低生育率焦虑是正常的,但中国问题并不能靠多生几百万孩子就可以解决,现在,化解这一挑战的主要途径是教育,而不是生育。



中国经济的挑战主要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生产率需要提升。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


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并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依靠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转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劳动生产率是关键。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必须大幅度地增长,这是因为从投资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时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很高,而技术创新、新设备应用、高端服务业都需要更高水平人才。


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水平有很多种指标,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高中毕业生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一项研究显示,与其他收入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高中教育比例不但偏低,而且近几十年来提高的幅度不够。2016年,中国高中录取率约为56.4%,也就是说,中国近一半年轻人无法就读高中,这可能是被我们长期忽略的客观现实。


高中录取率如此低,与中国的资源分配有关。


首先,9年制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教育,地方政府就不会积极投入更多资源在高中教育阶段;


其次,整个社会极为重视大学升学率,从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大学规模扩张,事实上,那些被阻挡在高中门外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以及在城市无法就读的农民工子弟。重视大学的资源分配模式加重了社会两极分化。


中国经济模式也刺激了那些学业不佳的学生早早的进入市场。中国经济结构里低端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低端服务业等占据最大比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低。2008年后农民工工资快速增长,使得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成本大增。农村学生有动力弃学挣钱,比如建筑业、外卖快递等不需要教育门槛的行业收入比很多白领与公务员还高。中国低效率部门的高工资现象导致读书无用论在最近几年上升。



可以看出,地方靠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造成房屋价格过高等问题,倒逼生育率过早下降,另一方面,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导致了“读书无用论”的论点流行于一些人群之中,从而在人口数量与质量两方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构成挑战。或许这与相关激励机制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对长期发展的关注与投资有关,这又会感染全民性的浮躁、短视与投机,市场缺乏投资人力资本的兴趣和动机。


现在,中国需要改变全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的发展思维,抑制依靠债务、基建、地产等投资驱动的旧模式,向世界全面开放,倒逼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与转型升级。转型过程又会对社会人力资本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必须放弃旧的发展模式,优化市场的人力需求结构;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我国的教育,在供给侧培育更多各类接受更高教育的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过去几十年里,教育改革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中国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首先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其次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其三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与此同时,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中国需要在转变发展模式方面动真格,坚持去杠杆不动摇,落实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中国更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除了尽快实现上面提到的三点,还要普及公办学前教育,当前一些城市的学前教育过于昂贵也是吓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如果真想鼓励生育,必须逐步全面降低人们的住房成本,并为生育二胎或多胎的家庭减免各种个人所得税费,让中国人生活轻松一些,美好一些,才会减少生育压力与焦虑。


21君

小伙伴们,你怎么看?


百万读者都在看……








本期编辑 刘巷


点赞鼓励一下

阅读9130
如何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