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黄巢背后的菊花,片香不留,消泯在历史的真空里…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08-17

↑↑免费订阅

| 读史 |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黄巢(?~884.7.13) ,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次年,唐军曾一度攻入长安,齐军暂时撤出,驻军霸上,唐军入城后烧杀掳掠,不得民心,齐军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


这一次,黄巢恨城民协助官军,于是纵兵屠杀,血流成河,谓之“洗城”。


黄巢未派大军追击唐僖宗,让唐军有喘息机会。中和二年(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九月,齐军将领朱温在同州(今陜西大荔)与王重荣交战中,投降唐军,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


884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为部下林言所杀(一说自杀,也有黄巢最后出家的说法)。清代学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农民战争结束。


成者王侯败者寇,会咏菊花诗的落第秀才黄巢终究没能成就大器!


黄巢的诗:


一,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自题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不知菊花因黄巢而黄,还是黄巢因菊花而姓黄。反正菊花生来好像是为黄巢开的,也是因黄巢谢的。

  

公元875--884年,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腥风血雨的日子,也是菊花开得最为灿烂的岁月。自称是“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黄巢,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谁能想到他还是一个赏花恋菊的雅士?他背负青锋站在西风萧瑟的庭院里,面对金铸玉雕、蕊寒香冷的花圃,突然放出一腔豪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把自己看成是改天换地的一代枭雄,经天纬地的一朝圣主。

  

菊开的季节一向是桃花、杏花所不屑的。著名青楼女子严蕊所指“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自然不是属于菊花的神韵。袅袅春风里,含苞怒放的应该是那些至柔至弱的妩媚东西,被盈盈的春水所滋养,被如丝的春草所纠缠,蜂飞蝶舞、春光融融,远不是清冷的菊花所能消受得了的。

  

但与菊花惺惺相惜的黄巢,仍然在马背上振臂一呼,吐辞铿锵地告诉司春之神:鸟无种凤凰,兽无种麒麟。菊花因此而感激涕零。她报答黄巢的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剑花轻吐处,一个蒿目天下的农民英雄伟岸在汉唐的沃土上。


那一刻,“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的长安名门大族,衣冠贵胄们突然发现牡丹原来只是玩物丧志的一束毒花,只有艳绝人寰的秋菊才是绝色古今的一树奇葩。


然而,菊花到底只属于黄巢。公元884年,泰山狼虎谷里有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到下了。但一柄青锋仍擎立原处,曾经金黄蔽野,冷香冲云的菊花戛然应声凋谢,委如一地黄泥。从此,菊不再孕含杀气,菊不再包容刻骨的思想。它的霸气,它的内蕴,它的与生俱来的孤傲不群突然消失殆尽了。

  

一样的农民领袖,李自成恋的不是菊花而是美人陈圆圆,项羽也不迷秋菊,他沉湎于美人虞姬的儿女私情。因此在黄巢以前在黄巢以后,菊花只是另外一种隐晦的菊花,真正的菊花只开了短短九年。尽管花龄短暂,但偃城湮谷的尽是披黄挂金的秋菊,包括黄巢氅下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幡。

  

多少年后,我们仍依稀记得那时的菊花冷香浸骨,花瓣里浸淫着太多的不屈和斗志,它喷放的花蕊如同细碎的丝绸在不断迸溅,那是我们奋起抗争的祖先用鲜血和生命编织的丝绸啊!


黄巢为菊花涂满了气壮山河的金黄,金菊连同五官都洋溢着古英雄的熠熠神采。后来,有心赏菊的人无不为它无坚不摧的铮铮傲骨所折服,无不为它凌风欺雪的风格而低眉。


但,人世间真正恋菊的已所剩无几了。

  

现在,豢养在花盆里变得善解人意的菊花,在园丁或花农的宠信下依然能够流泻出艳丽的花束和流畅的色彩,却难以抹去沾满花萼的浓厚的功利色彩,也无法拭去深嵌在每一缕花瓣上的商人唯利是图的肮脏目光。在百花凋零的时候,它虽能夸张地带给喜欢寻求刺激的人类大把的亮色,但那是人为地粉饰出来的意境,已不再有黄巢时的天然和质朴,冷艳和孤寒了。于是,它得以珍贵地被关进了棚子里,只在别人付费的时候才会偶露峥嵘。那些蕴含古人闲情逸致的流光异彩,那些张扬古英雄卓尔不群的傲岸气质已从菊花上渐渐隐退。

  

我总是喜欢把菊花当成英雄的化身。未放时隐忍恬淡,不露锋芒,绽放时不畏秋老风寒,璀璨恣肆,任意挥洒,竭尽绚烂之姿。回首我们的来路,我们曾拥有过一大把菊般的英雄,当英雄渐渐离我们远去,甚至长久地湮没于世俗的白眼和冷嘲热讽里归于陌生时,我们偶尔也会想起消弭已久的冷菊,偶尔也会想起黄巢时的艳菊。它就那样纵情地泛滥于乡间,缤纷于房角篱头,傲然挺立,独吐幽芳。那是自然的,摒弃人主意旨的菊花啊!

  

但是,菊在黄巢以前,就可能是清贫孤寒的象征了。

  

在遥远的魏晋时代,也曾有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秀才。在他穷困潦倒、饿眼昏花之余仍能想到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采来的菊是要下酒的,他把菊当作了佐酒的菜蔬。古人的烹饪技艺姑且不论,其痴菊恋菊的心态可见一斑。菊是清贫乐道的雅士吧?不为俗媚,不为权淫,坦坦荡荡喷溢泥香和草香和冷香。让渐渐迫近的朔风感受到自然界生命的无穷活力和极端精彩。


那是怎样一种倨傲的品格呀?黄巢正是从魏晋时代移植而来的母株,又注入了咄咄逼人的萧萧剑气与璀璨英姿,突然变得峥嵘起来,彪悍起来,繁华起来。可惜那短短的九年的繁华如一抹烟云,虽然盛唐时有个喜欢沾花惹草的杜御使,也对菊花产生了兴趣,但他的兴趣近似色迷迷的,让人看了极不舒服。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把菊花当作了官袍上的装饰品,不知是为了迷惑青楼里的豆蔻少女,还是纯粹为了记念一次郊游一次登高,反正他从齐山顶上采来的菊花已经被现在的花店老板开出了不扉的大价钱。

  

再后来,还有个寓居江南的贵妇人也常自诩“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沾满贵妇人衣袖的除了憔悴就是菊香了。只是那时的菊香多半已变了味道,抑郁的仿佛被人遗弃的少妇的眼神;孤独的好像月宫里并不透香的桂树。可能从它并不完美的侧面偶尔窥出一种贫血的清高一种无奈的隐逸一种浮肿的雍容,但菊的大气,菊的剑气,菊的霸气和傲气,早不可同日而语了。


秋风霜降,黄花飘零,连菊也不例外要被霜雪赶出那个洁白的季节。所以自从黄巢走后,人们在萧然的季节里更愿意想起梅,想起凌寒独自开的腊梅。

  

显然菊被黄巢带走了。我们久违了英雄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权贵,仗义行侠;也久违了滋养英雄的氛围和滋生艳菊的沃土。那种怒放的姿态似乎永远定格在了唐朝,定格在那个文明未曾发达的昨天。


从前被黄巢津津乐道的满城黄金甲终于委地成了花泥,剩下的是感怀悲秋,剩下的是咏物言志,剩下的是对菊的费解。


有谁还傻呵呵地紧跟孟浩然遥祭来年的秋天“还来就菊花”?科学的累累硕果不仅带来菊的花色品种的繁多,杂交嫁接克隆的千变万化也让现代的菊能够在北风卷地的寒冬依然璀璨在大江南北的花房里植物园里以及傲立于都市喧嚣的阳台上。


然而,曾经是黄巢盔甲上肆意披散的流苏,曾经是燃烧在大唐土地上一片轰轰烈烈的地火的灿烂花束,就此消泯在历史的真空里,片香不留。

阅读9082
菊花 历史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