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888元买爸爸一天:不缺钱的孩子,到底有多缺爱?

作者:成长树 来源:成长树 公众号
分享到:

08-18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纪小畅

成长树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后台输入“授权”


1



前天刷微博,看到了一则新闻:

 

00后男孩给爸爸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要用888元红包买爸爸一天的陪伴。


他说:“我都快忘了爸爸长什么样子了。”


888元是妈妈用支付宝付款时中的红包,妈妈坦言:“没想到他会用这种方式处理这些钱。”


 

在父母眼里,888元很值钱,但,在孩子眼里,888元比不上爸爸陪他玩一天。

 

现在的孩子不缺钱,缺爱。

 

之前看过一个微电影纪录片,主题是“如果让你选择和一个人共进晚餐,你会选择谁?

 

视频采访记录了十几个家庭的父母,他们都表现的很惊喜,然后天马行空得想,答案却出奇得一致:贾斯汀比伯,玛丽莲梦露……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名字,到后面都标着字幕——著名演员,歌唱家,演奏家……无一例外。

 

跟他们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们。




被问及同一个问题,孩子们没有更多的幻想,没有惊喜的表情,他们更安静,或者说更淡定,他们的答案让所有爸妈惊讶,却也出奇得一致:


爸爸妈妈

一家人

“只能是名人吗?”

家人可以吗?

……

 

对父母来说,可以选择的太多,可以关于名,利,金钱。


对孩子来说,名人并不特殊,真正有价值的是爸爸妈妈。

 

父母的梦想或许很宏大,但孩子的梦想就只是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但是面对孩子的珍视,我们做了什么?

 

2


永远在挣钱,挣钱=养育

 


在父母那里,孩子的任何抱怨都有一个无法抗拒的理由“我挣钱还不是为了你!你吃的喝的天上掉下来的吗?还让我怎么管你!”

 

他们认为,为你挣钱 = 我在养你。

 

回想《变形记》中的孩子,他们有花不完的零花钱,穿几千几万的名牌;可以因为喜欢,多给饭店老板一千块钱;可以为了开心,买二十块的手机壳然后两块钱卖掉;


但在放肆、蛮横、傲娇的面孔下,他们有一样敏感的内心,有一样对爱的渴望,有孩子在最后对节目组说:“我不想要钱,我只想要爸爸妈妈陪着我。”

 

他们都有很多很多的钱,但缺很多很多的爱。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变形记》


发小阿奇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在他的记忆力爸妈只会给他钱。

 

到现在,聊起来他还会说:

 

“我从来都不记得我妈给我做过一顿好吃的,不记得我妈带我买过一次衣服鞋子,我的童年记忆力没有她。


到现在,我也没法强迫自己和她亲近,虽然知道她也疼我,也是为了挣钱,可是怎么都无法说服自己让自己的心去接近她。”

 

很多父母宁愿给孩子买昂贵的玩具,却舍不得真正得陪他一分钟。

 

哈佛心理学家教授吉尔伯特说: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3


永远离不开手机,陪着 = 陪伴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短片《爸爸,我想做你的手机》。


这是真实的很多爸妈陪孩子的情景:

 

他想和你分享自己的作品时,你打着电话说:“听话,自己玩。”


她想让你完成积木房子的最后一块,你头也不抬,一不小心撞倒了它。


她想让你看她滑梯滑得有多棒,你在忙着和人聊天。


他说爸爸陪我一起玩的时候,你盯着电脑挡住他的手:“别闹。”

 

你看手机的姿势,正在毁掉你的亲子关系。

 

慢慢地,

他不需要你看到他会撘积木,

他不需要你知道他会滑滑梯,

慢慢地他不需要你陪他玩,

他习惯了没有回应的生活,没有回应也就没有期待。


图片来源:电视剧《总觉得邻家更幸福》


武志红的《巨婴国》中这样讲“回应”: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中国人都如孤岛一般,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链接,而感觉和情感,或者简单说是心,是关闭着的。


每个孤岛,都在严重缺乏回应的家庭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了缺乏回应的社会与国家。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中,“陪”是主动沟通,“伴”是积极回应。


陪着不等于陪伴。

 

4


永远看不见孩子,我给你的 = 你想要的

 


前几天,看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沉默的孩子》。


短片只有二十分钟,却让我的心一直下沉下沉,心疼那张懂事的小脸,心疼那双清澈明朗却无人读懂的眼睛。

 

这个孩子生长在一个永远匆忙,快节奏的家庭,父母在她三岁半的时候才发现她耳朵听不到大家讲话。

 

她永远都是坐在一边,看着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由表情动作组成的无声默片。


图片来源:奥斯卡获奖短片《沉默的孩子》


直到一个手语老师的出现,

只有这个老师陪她玩玩具,

带她去公园看鸭子,

带她去游泳,看着她的眼睛和她交流,

知道她想喝一杯桔汁,

知道她嘴里想要的那个玩具是什么,知道她在想什么。

 

可是,她那无法读懂她的父母,却坚持让她上普通孩子的学校,

 

他们认为:只有和普通孩子在一起,她才不会看起来那么特殊。

 

他们认为:我生养了她,我知道她的未来需要什么,我想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生命。

 

可事实是,在一群孩子嬉闹的校园里,她像被锁上了翅膀,她躲在墙边,还是在看着一群人的成长默片!


图片来源:奥斯卡获奖短片《沉默的孩子》


在小女孩子的世界里,爸爸妈妈不曾看到过她,就像是永远被忽略掉情绪,忽略掉需求与爱的隐形人。

 

在爸妈眼里,我辛辛苦苦给你的,就是你感恩戴德想要的,你没有反抗的可能。

 

曾有句话说,“看见,即慈悲。”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孩子的暴躁,发火,任性,冲动,却很少看见他心底真实的需求,他每一份热情,每一点期待,每一次回应……


看见孩子,是陪伴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5



都说“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拾起工作陪不了你”好像陪伴孩子成为了现代社会难以平衡的点,生而为人,我们都有很多的不得已。

 

但,最关键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孩子有多渴望家人的陪伴,意识不到缺爱对孩子会有多么大的伤害。

 

《少年说》里,二年级的女孩欧阳霜榕,心愿是想要爸爸妈妈陪她过个生日。


她说:“我印象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陪我过过生日,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着过生日时,我很难过。”


图片来源:综艺《少年说》


她自问自答:“爸爸妈妈,你们会回来吗?你们不会回来吧!”

 

或许在长大之后的每一个生日里,她都会记得曾经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单的日子。

 

有心理学家指出:0~7岁期间,如果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有一段显著的分离时间,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亲子中断」创伤。

 

童年缺少爱,缺少陪伴的孩子,在成年后也很难和家人很亲近,缺乏安全感,对个人的婚姻情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认识到孩子缺少爱的危害性,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是养育孩子第一步。

 

一位专门研究亲子教育的专家,曾给了家长们五条高质量陪伴的建议:

 

☞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陪伴;

☞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

☞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

☞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

☞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你认真感受就会发现,这每一条都是与孩子的“互动”和“回应”。

 

放下手机,看着孩子的眼睛,陪孩子疯玩傻笑,用每一个心有灵犀的眼神,每一个瞬间的回答和反馈,告诉孩子“我真的爱你”。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即可收听下方全部音频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

- 英文有声绘本 -






…………


- 中文有声绘本 -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阅读9039
举报0
关注成长树微信号:gh_cd33e373971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成长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