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尔晴这样的反派

作者:电影天堂 来源:电影天堂 公众号
分享到:

08-19

 电影天堂  2018 VOL.438 

本文由电影爬虫(film5252)授权


《延禧攻略》里的喜塔腊·尔晴女士,最近成了网红。

 

能红,多少是因为她作为反派,业务能力出众。

 

够贱够恶毒。

 


不管是对傅恒还是对皇后,她的行为都赚足了观众们的恶感。

 

更别提她将傅恒身边的青莲卖到娼寮里最终含恨受虐而死的事儿了。

 

我这里不细数她的恶行。

 

要讨论尔晴,大家不妨等到她头七的那天各抒己见(已经死在越南了)。

 

我今天想聊的是“反派”。

 

事实上,放眼“反派江湖”,尔晴还真不入流。

 

道行不够深。

 

不是她不够坏,而是她坏得太张扬。

 

她的恶毒,摆在明面上,一点儿都不藏着掖着。

 

这就只能引人厌恶,却很难让人对她产生太复杂的情绪。

 


单拿《延禧攻略》来说,高贵妃这个人物都要好过尔晴,起码高贵妃还有可爱之处。

 

当然,编剧对尔晴的塑造也不可谓不成功。但她更是个出色的“道具”,不能算是个出色的人物。

 

换句话说,她不是个一流的反派。

 

我常觉得,一部戏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多半取决于反派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当然,没有反派的戏除外。

 

其实就算是没有反派,也多数是没有明确意义上的反派。

 

就算是《家有儿女》,也得看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站在刘星的位置,刘梅常常就是反派。

 


反派往往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故事的推进,戏剧冲突的营造,核心矛盾的缔结,呈现在戏里,常常是反派在努力推波助澜。

 

把反派塑造好了,一部戏也就差不了。

 

这个“好”也分“功能性”的好和“艺术性”的好。

 

“功能性”决定戏好看与否,“艺术性”则决定观众对角色的思考程度。

 

尔晴属于功能性强的那种反派。

 


只是功能性强,当然算不上一流。

 

人还是得有人味儿。

 

文艺作品里,一流的人物,该是复杂的。

 

毕竟人本就是复杂的动物。

 

天底下最少的,就是永远保持伟大光明正确的完人和坚定不移邪恶毒辣狡诈的烂人。

 

光明和黑暗,善良与邪恶,在人的身上常常是掺杂着的。

 

无非是比例问题和条件问题。

 

一流的编剧,在写人物时懂得如何处理比例,如何设计条件。

 

主角如此,反派也是如此。

 

一流的反派是什么样的?

 

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内心的魔鬼。

 

或者再拔高一些说。

 

在一流的反派身上,我们能看见人性里那些阴暗的地方。

 

你或许要说,尔晴这样的角色,难道没展现出人性里的阴暗吗?

 


一流的反派(一流的编剧)会障眼法。

 

他能让你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内心的魔鬼,但乍一看,你多半看不出那是魔鬼。

 

魔鬼可能有副神仙模样。

 

他会展现出人性的阴暗,但你不细细琢磨,可能会觉得这阴暗反倒是亮得刺眼。

 

复杂吗?复杂就对了。

 

你一定记得《沉默的羔羊》里那位有着绅士风度的食人魔汉尼拔医生。

 


那是个会让很多观众产生疑惑的角色。

 

疑惑点在于,为什么一个变态残忍的反派角色,竟会在某些时刻显得格外迷人?

 

汉尼拔的迷人有其必然性。

 

在他反社会的行为之外,他几乎有着一个优秀男性可拥有的一切特质。

 

沉着冷静、谈吐优雅、博学、高智商,甚至体力出众。

 


这样的人,本该成为社会精英,但因为精神变态他成为了食人恶魔。

 

强烈的反差赋予了汉尼拔这个角色魅力。

 

你或许会怕他,或许会“不管不顾”地去爱他。

 

你不可否定的是:

 

这个角色身上的层次感让他变得格外神秘,而这种神秘的禁忌气质着实让人好奇。

 

汉尼拔当然是反派。

 

但他这个“坏人”,坏得有欺诈性。

 

尽管他的犯罪行为毫无意义,但他有自己的人生信条以及哲学理念,尽管看上去有些荒唐,但他的“执着”还是令人生畏。

 


他可能不把内心的“魔鬼”看做“魔鬼”,而是“神仙”。他变态的行为,也是在完成自己的“仪式”。

 

“信念感”让他立体化了。

 

而立体化,则标志着一个经典反派的诞生。

 

类似的例子还有《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

 

同样的精神变态,同样的反社会人格,因片中对角色成长经历的铺垫而显得合理而真实,他看似理智的疯癫行为(或可说是看似疯癫的理智行为)则也在某种程度上散发着魅力。

 


我之所以强调“魅力”,是因为在常规概念里,反派不该有魅力。

 

尤其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

 

现在说一个角色不够出彩,常会说“脸谱化”。

 

而脸谱,正是出自我们的戏剧。

 

其实说来也好理解。想在舞台上展现过于细腻的人物关系,并不容易,要想制造更强烈的戏剧冲突,设置立场更加鲜明的正反双方无疑是明智之举。

 


更何况,写戏的人虽然多为才子,看戏的观众却未必有多少学问,简单易懂,也是项重要指标。

 

老折子戏里有各式各样的白脸,到了建国以后,八大样板戏更不消说。

 

有这样的“基础”,加上中国观众从小受过的教育,我们就更是习惯于“看戏得分好人坏人”,而且“好和坏”最好分工明确,最好没有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教科书可以这么干,文艺作品却不太合适。

 

经典往往诞生在灰色地带。

 

拿《三国演义》来说,诸葛多智近妖,关羽大义似伪,都不算可爱,倒是奸雄曹操,活灵活现,魅力十足。

 

《西游记》更是如此,和唐僧相比,孙悟空无疑就处在灰色地带。

 

甚至我们可以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其实是反派。


 


在吴承恩所设置的世界观中,孙悟空是规则的打破者,也是规则的屈从者。

 

我们只是站在了他的视角上看,才会觉得他是正派。

 

换句话说,其实很多文艺作品里的主角,本就是反派。

 

再说深一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反派。

 

好的编剧,能给你一面镜子,让你照出自己心里的那个反派。

 

精神变态的汉尼拔,或许只是放大了人性中的某一面。

 

而小丑炸掉医院大楼时的笑容,何尝不是很多人心底曾一闪而过的宣泄?

 


说到底,艺术之别于生活,或者说电影电视剧之别与生活,正在于它的弹性。

 

它给我们的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边界。

 

不局限于正反。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赞/转发,随便哪个都行

阅读9079
举报0
关注电影天堂微信号:dianyingne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天堂”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天堂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电影天堂

微信号:dianyingne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