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许知远:在海德堡的经验,一下让全智贤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作者:单向街书店 来源:单向街书店 公众号
分享到:

08-21


大约在十年前的一次海德堡之旅中,《我的野蛮女友》和全智贤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进入了许知远的视野,让他至今惦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见见全智贤”;


十年后,带着一本写尽 1940 年代德国年轻人青春狂欢的海德堡回忆录——《海德堡岁月》,许知远重新回忆和进入了这座“充满了知识过往,以及狂欢岁月的城市”。


书中,那些 20 出头的年轻人,身上洋溢着“荷尔蒙的气息以及打破自我惯性的欲望”,他们对知识和人性的解放,对世界、生命的欢愉和各种事物充满了热爱;而反观我们置身的现在,这种张扬和探索的精神,似乎被极大地压抑了。


▍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三十三站


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邂逅之城

海德堡


随身音乐

《Lonely》


旅途荐书

《海德堡岁月》


艳遇大师

尼古劳斯·桑巴特


(以下为第三十三站《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海德堡】


“在海德堡的经验,一下让全智贤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充满了知识过往,以及狂欢岁月的城市——海德堡,一座大学城。


我记得我去海德堡的时候只待了半天,有很有趣的经历,后来我写过一篇很小的文章,2007 年、2008 年。在那里我还碰到一个中国年轻人,在普朗克研究所,是一个中国湖南还是哪里的学生我忘了。


我在一个中餐厅吃饭的时候碰到他,我们就闲聊起来,他带我去走了哲学家小径,带我到小城里面逛了逛,带我看了著名的古堡,一起喝了啤酒,一起吃了饭。他还做了饭给我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他的宿舍里面。我感觉到他的那种在异乡的孤独,碰到我这么一个陌生人在聊天,那时候海德堡的中国学生也没那么多吧。而且他们从自己的学校里面,可能是一个省会城市,突然到了这么一个更安静的大学城,德语对他来说应该也非常困难。


俯瞰海德堡


我看到他生出很多寂寞,印象中很深的是,我临走之前他在宿舍里面看《我的野蛮女友》,他特别喜欢这个电影,特别喜欢全智贤。


但我要去赶火车,就看了一眼,匆匆地冲向火车站。我从来不知道全智贤是谁,那一次在海德堡的经验,一下让全智贤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见见全智贤,找我同事来约约她,做个采访,看看全智贤到底什么样子。


全智贤、车太贤主演的搞笑爱情片《我的野蛮女友》曾风靡一时


我对海德堡有个人记忆,但是德国哲学对我来说太深奥了,完全不能理解。我觉得我的德国哲学只能进行到叔本华和尼采,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作为哲学家,而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体大师、一个杰出的作家,进入我的内心,哲学对我来说太难了。



【旅途荐书:《海德堡岁月》】


“他们都是 20 出头的年轻人,身上充满了荷尔蒙的气息和想打破自我惯性的欲望”


我特别喜欢桑巴特这本回忆录,他描述了 1940 年代的海德堡大学,那个时代年轻人怎么过他们的生活,他们怎么组建自己的文学思想社团,怎么样彻夜狂欢。


【德】尼古劳斯·桑巴特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年 5 月


在所有的时刻,个人的解放,知识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对世界的热爱,对女人的热爱,对异性的热爱,它们都是混在一起的。而且只有在青春时期,这种混杂性才那么得迷人。而且他的文笔也非常好,他的语言也非常漂亮,读起来像诗一样。


当时的德国处在一个转型和重建的时刻,像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崩溃了,在废墟之上一切都变得迫不及待,又变得充满可能性。而这群德国年轻人一方面承接着一个伟大的德国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废墟之上建立一个自己的新的传统。


所以这本《海德堡岁月》描绘了他们当时很多有趣的个人发现,他们对政治,对美军,对哲学与历史,对女性,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探索,他们都是 20 出头的年轻人,身上充满了荷尔蒙的气息,充满那种想打破自我惯性的欲望。



我想战后的海德堡多少像五四运动时候的北大一样,或者殷海光时期的台大一样,总有一些人类历史的青春期,他们在某一个很小的空间,在某一个很短的时间,突然爆发出巨大的创作力,人人都在其中感到陶醉,被激发。我想这位尼古劳斯·桑巴特描绘的海德堡岁月,恰好是一个灿烂时刻之一。  


所以在读这个书的时候有很多段落让我非常地感慨,包括他们对女人的态度,女孩子的态度。有时候女人会重新理解自己,我看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蛮喜欢他们那种很古典式的男女情感。


当时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反抗是他们要从宗教传统中摆脱出来,所以自由恋爱是他们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社会风潮,男女之间如何更好地寻找欢愉,是他们认为个人解放的重要的一步。那个时代现在看起来,真的是跟这个时代很不一样,那时是在压抑之中寻求解放。现在是另一种解放形式了,当然也非常重要,他对当时自由恋爱的描述说:

  

在我们的小圈子中有六七位年轻的女性,她们和我们一样在学习,和我们一样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她们和我们一样过着自在的生活。

      

年轻的女孩和我们一样坚持,他们会在疑惑之际要求那个被无理拒绝的东西,她们一直握有主动权,决定着气氛和进行的速度,问题是要在哪里。海德堡小市民的道德观比我们稍微落后,我们住在出租房里,女房东睁着警觉的大眼睛,严格执行晚上十点后不能有男女访客的规定。自然也有所谓不受监控的出租房,这种房间的男女是幸运的。那些夜里翻过窗户,悄悄地经过打鼾的女房东,地板咯吱作响,还有扼杀在枕头下的低喊的记忆实在令人难忘。

      

过了一个爱的夜晚,在朦胧的晨曦中,欢呼声伴随着啁啾的鸟鸣声,心情愉快地穿过空无一人和沉睡的城市,漫步回家。那个时刻这座城市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诗意战胜了庸俗。我们快乐地做爱,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感到摆脱了禁忌,却未感觉色情文化的洗礼,这需要经验和特定的舒适,我们两者皆无。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会让人觉得那时候男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更自由,更解放,我觉得好像经过这些年我们又回到了一个新型的保守状态。这种保守状态对人的真正的内心自由不去追求,反而被各种新的陈词滥调所裹挟。

      

整本书都是他对自己的青春的记忆,有些段落尤其迷人,尤其是年轻人在一起成长,既是心智上的交流,也是一种情感的身体上的交流,彼此促进,变成了一个绽放,像一个嘉年华一样的读书生涯。这一站是关于酒馆的。


如果我们不在自己的房间里念书,晚上就在老城的小酒馆碰面,在“红色公牛”和“木工台”,里面的墙上还点缀着学生的涂鸦,当时在我看来既让人诧异憎恶,又令人好笑。


但那些端着小桶为年轻小伙子和学生团体服务的年长大胸脯女士,倒会让人产生联想。他们不得不把我们这些穿着略显破烂的学生当成讨厌的客人,特别在我们显然不怎么手头宽裕之际,在付账的时候,我们总是拖泥带水地掏出几个马克,而没想到小费。酒菜钱决不会高,因为酒还是要配给,开始几能点上四分之一公升。没错,对我们来说葡萄酒好长一段时间是一种奢侈饮料,如果零钱不够时,或者只想待在宿舍时,我们在房间里便只喝着一种在药店里也可以买到的廉价的德国苦艾酒,在货币改革前要五个帝国马克,一种差劲的劣质酒,不过聊胜于无。


若在座有人家住在普法尔茨,开了酒庄,那情况自然大不相同,他会从一个旧书包里变出两三瓶贴着库藏特级标签的葡萄酒,就算我们只能拿着漱口杯来喝这佳酿,我们还是懂得品尝其中的差异。



我得承认我们在这段日子里喝的特别多,但从不酗酒,夜间聚谈的基本前提便是微醺,这会激励思绪飞扬,达到清醒之际难以达到的状态。这种夜间聚谈和社团学生的狂欢不同,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种白痴行径。而事实上大概也如此。我们的军国主义的言论旨在瓦解、贬低个体,而我们在乎的是凸显个体。



【艳遇大师:尼古劳斯·桑巴特】


“在中国的大学,即使在最好的大学里面,你很难看到众人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今天读的这本书来自于一位德国战后非常重要的作家、思想家尼古劳斯·桑巴特,他是当年德国战后非常著名的“四七社”的创办人之一。


尼古劳斯·桑巴特


我也特别喜欢他的身份,他是大学教授,同时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外交官,一位无政主义者,和一位花花公子。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父亲,是当时 19 世纪末重要的经济学家桑巴特,写过一本关于整个资产阶级精神的书,我现在忘了名字了。总之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身在名门、生活优裕、才华横溢的人物。


这本书是我 10 年前很无意之中读到的一本书,那时候我刚刚去海德堡旅行。那次去海德堡,跟我上次讲到的去慕尼黑有关。因为既然到了慕尼黑,我就想因为海德堡离它不远,坐火车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突然忘记了。想看看这座大学城,因为那段时间我仍然对大学充满兴趣。


现在在中国的大学,即使在最好的大学里面,你很难看到众人对知识的热烈的寻求,看到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的成长,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在我上学的时候中国大学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气氛了,当然不像现在这么糟,现在完全变成一个官僚机构。学生完全变成流水线上面的产品,生命的那种欢愉探索被极大地压抑了。


我这些同事,这些年轻的毕业生,我觉得他们基本上没有想象那种公共生活,集体地去追求智慧的东西。当然会在网上发东西,会生活在手机上。但是我渴望的,或者说我在书上读到的那种年轻人雄心勃勃地探索的精神,真是已经消失殆尽了,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地恢复过来。所以读这些书,或者去这些大学,变成了我当时自我寻找,或者自我寄托的一种方式吧。



【邂逅之音:Lonely】


“lonely 是我渴望的生活形态,渴望的精神状况”


谈谈今天的音乐,听的是陈慧娴的《Lonely》,我们 70 后都特别喜欢的歌,我不知道你们年轻人听到还有没有感觉。我们当时听她的《红茶馆》,听她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天我无意中听到她的这首《Lonely》。歌词也写得很可爱:


如被困在千度墙,胡乱碰撞一千次,一亿次,但每是失意,无论你愿早或迟,祈望接受这段情多一次,若有可能 请给我知,日里感 Lonely,夜澜夜深夜静时 Lonely,每日每刻盼望你。


很可爱,当时 90 年代初那种典型的港台歌曲的样子。


年轻时候的陈慧娴


《Lonely》让我想起在德国碰到的那个年轻人,他在宿舍里看全智贤的时候一定是感觉到某种 lonely,或者是 lonely 的被缓解。


生活在此刻的世界,我觉得这样一个新的变化的时候,当看到桑巴特这样的回忆录,我也感觉到某种 lonely,lonely 是我渴望的生活形态,渴望的精神状况,在这个时代变得好像越来越困难。我们就说做这个节目,让我感觉到某些慰藉。



(以上内容节选自《艳遇图书馆》第三十三站)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蜻蜓 FM 的 APP 搜索“艳遇图书馆”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充满了知识过往以及狂欢岁月的海德堡。

阅读8759
举报0
关注单向街书店微信号:onewaystreet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单向街书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单向街书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单向街书店

微信号:onewaystreet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