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母女3人齐中毒,小女儿不幸丧命!为啥老爱做这“菜”?遭罪的是一家人呐!

作者:育儿网 来源:育儿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8-20

一到夏天

不少大妈化身“野菜狂魔”

找马齿苋、挖黄花败酱,寻蘑菇

……

一些老伯也不甘示弱

瞬间变身“养生专家”

挖药材,煲药汤,以清肝明目

增强免疫力~~



殊不知,有些毒草长得很像

可食用的野菜、药材…

一旦误食,极可能使人中毒,

甚至丧命



上周,由于天热,深圳的陈先生特地托人从老家带回一些新鲜的药材,给祖孙三代煲了一锅清肝明目汤(“赖替钓兵藤”)。



浓浓爱心汤,满满呵护情!内心一阵阵感动,忍不住道一句:爸(爷爷),您辛苦了!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锅爱心汤竟成了一张催命符,一下子毒倒了陈先生一家6口……



祖孙三代喝了后,陆续出现了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喝得越多,症状越严重。


意识到不对劲的一家人,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判断一家人误食了钩吻。



钩吻,又名断肠草、烂肠草、朝阳草、野葛、胡蔓藤、大茶药、大茶藤、荷班药,含有剧毒,忌讳内服。


主要生长在山区,经常缠绕和混杂在其它植物当中,其根部外观与五指毛桃十分相似,它的花与金银花特别相像。




而陈老先生一家之所以中毒,是因为在野外采摘中草药时,误将断肠草当成五指毛桃了。


所幸,汤中断肠草含量较少,陈先生一家就医及时,没有性命之忧。



提醒大家:靓汤虽好喝,但不建议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药材,谨防毒草啊!如果要煲药汤,应到正规药店购买所需药材。


并非人人都能像陈先生一家这般幸运:


误食断肠草:4人死亡16人抢救


●  2018年6月2日,在广东翁源县新江镇辖区,7名外来务工人员误食断肠草(大茶药)中毒,造成3人死亡,4人在粤北人民医院救治。


●  2016年12月13日,广东韶关13 位村民食用含断肠草钩吻碱野生蜂蜜发生中毒,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桩桩件件,都是血的教训啊!再次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乱采摘、乱食用野生药材,谨防毒草啊!


毒蘑菇带走小女儿


不仅如此,也请大家不要乱摘乱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误食了毒蘑菇,遭罪的是一家人呐。


7月12日,陕西西安鄠邑区的李女士和其两个女儿,吃了采摘的“野生蘑菇”后,不幸全部中毒,其中9岁的小女儿不幸离世……


家人用手机后来补拍的蘑菇照片,每朵看起来和香菇大小差不多,但根部和蘑菇头部的底色都是白色,只是头部上面有一圈圈的深色花纹,还有一种更小的呈黄色的蘑菇。



据孩子父亲说,3人大约食用了1斤半的蘑菇,是两种蘑菇搅在一起炒了一盘菜


12日晚我下班回家时,3人的精神状态还都不错。可到后半夜,3人就同时出现呕吐、拉肚子症状。


13日一早,先到鄠邑当地医院治疗,医生建议转院,就赶来西安治疗。”


交大一附院的医生建议小女儿去儿童医院治疗。但我一人忙不过来,只好先等大女儿的化验结果,显示只有3项略高,不严重。


我们才又返回鄠邑家中观察。期间因为她们3人都拉肚子,我一直给补充白糖水。但到晚上时,小女儿的脸色突然不好,紧急送到医院后,很快就离开人世。


食物中毒,怎么办?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尽快拨打120急救,同时采取以下措施自救:


① 催吐


如果食用时间在1-2个小时,可用干净的手指放到喉咙深处轻轻划动,也可用筷子、汤匙等下压舌根进行催吐。


同时饮用温开水反复催吐,吐出的东西越多越好


为防止毒素被吸收,也可用面糊、牛奶、豆浆、米汤等代替清水反复洗胃催吐。


注意:若中毒者已经失去了意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催吐,因为呕吐物有可能会被其吸入气道里,造成窒息。


② 导泻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少许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多服用糖水、西瓜等也可加速利尿排毒。


注意:导泻法适用于体质较好的年轻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③ 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


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④ 保存样本


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特别提醒·


治疗过程中,要给患儿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


患儿应注意休息,防止受凉;


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来源:深圳大件事(nandusz),南方都市报,广东疾控,@宝鸡团市委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阅读9011
女儿 
举报0
关注育儿网微信号:ci190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育儿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育儿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育儿网

微信号:ci1906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