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婚外情事》:一个女人要怎么应付四个孩子和一个出轨的老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8-20

最近迷上了看一部美剧《婚外情事》。故事一开始,诺亚与海伦20多年看似和谐、坚固的婚姻,在诺亚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偷情中分崩离析。


美剧《婚外情事》剧照

男主角当然是诺亚,一个三流小说家,只写过一本小说,但有着做伟大作家的梦想。他自认是一个好父亲,总是在“好人”与“伟人”之间挣扎,好像这两者之间是必然的冲突,总觉得生活欠他点什么。但离开妻子,并没有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男人,悲剧很快追随他进入了第二段婚姻。这个角色充分说明了作家的自私——他们眼中只有自己,而看不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女主角是第三者爱丽森,儿子因为一次意外溺毙,从此她就带着义无反顾的自毁精神,以楚楚可怜的姿态到处飞蛾扑火,扑向一切危险与禁忌。她不介意伤害自己,也不介意伤害别人。

这部剧的迷人之处在于视角的不断切换,每个剧中人都以各自的视角回忆同一段经历。在这样的回溯中,“错”总是在对方身上,而自己总是显得无辜一点。通过这种方式,编剧道出了生活的某种真相:对于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不那么诚实的叙述者,“当我们回述一个故事,常常把自己当成自己生活的见证者,旁人当成故事的表演者。而往往,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关于自己的正确的角度。我们很难看到我们真正的全部的样子。我们面对自己时会刻意回避一些东西,而想让别人看到的却是另一副跟自己不一样的样子。这很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海伦。诺亚的妻子,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个次要角色,到了第二季,才开始出现她的视角的叙事。从她自己的视角看出去,她有钱、有闲、有貌、理性、体贴,有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审慎道德,总是做看起来很正确的事情。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剧中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抓住一些能依附的东西:写作、孩子、家庭、生意,但其实站的都不是很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本质善良的人,但其实都不自觉的在别人身上制造伤口。

但我最关心的,是海伦的伤口。也许是因为她的理性和克制是我欣赏的美德,也许因为她有四个孩子,那种忙乱疯狂的状态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一个孩子已经时时能让我崩溃了。一个女人要怎么应付四个孩子(还有两个处在青春期的)和一个出轨的老公?

到了第四季,她坐在心理医生的诊室,谈到前夫,仍然各种不自在。

心理医生终于忍不住了,跳出来对她的人生指点江山,“你太过依赖你的理智,去合理化甚至否认某些感情。你似乎没有意识到藏在你身体的创伤,以及它能提供的智慧、经验。”

她问:“什么创伤?”

心理医生说:“你丈夫在25年的婚姻之后突然离开你,然后开车撞了她新老婆的小叔子,逃离现场,最后为此坐了三年牢。与此同时,你的大儿子先后从两个高中退学,差点没毕业。你女儿不肯上大学,还跟一个岁数比她大一倍、还虐待她的男人跑去巴黎。”

据称,大部分人一生都要经历至少5到6个创伤性事件。《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对创伤(trauma)的定义,是“事实或者威胁性的死亡,或者严重的伤害”。创伤性的事件包括了战斗、攻击、绑架、恐怖袭击、灾难、严重事故、性虐待、威胁生命的疾病。相比之下,离婚好像并不是多了不得的事情。但是正如心理咨询师李明告诉我的,所谓“创伤”,“创”是创口,是事实,而“伤”则是感受,是意义,是阐释。

让“创”成为“创伤”的,恰恰是阐释。


美剧《婚外情事》剧照

有些人认为离婚是解脱,有些人认为癌症是一种挑战。有的士兵认为战斗是生命中最崇高的使命,而对另外一些人则在战争中走向精神崩溃。所以,痛苦并没有一个普遍的判断标准。我们不是根据创伤事件本身来定义创伤,而是根据事件对当事人的心理与情感影响来定义创伤的。

那些能够得上“创伤”的,常常是能挑战一个人核心信念的事件,比如那些会让他们质疑世界如何运作?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想要什么样的未来?

黑发人送白发人固然伤心,但这是自然之道。而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所以是一种很深刻的创伤,是因为它颠覆了我们对于某种自然秩序的预期。

从这个视角来看,有时候,伴侣的背叛,比死亡更伤人。它意味着关系的死亡,信任的死亡,安全的死亡。对海伦来说,大概就是如此。

亲人死了,我们会悲伤。悲伤的进化意义在于,在失去一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之后,你的心智必须适应他已不在的现实。悲伤将你的注意力暂时由外部世界转到内心,让你专注于理解和接受这个事实,重新校准对生活的期待,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这种失去,时间终究会抚平伤口。当伤口平复,我们甚至会对生命、对世界有更大的敬畏与感恩。

但被背叛这件事情,不仅让你陷入对自我的深度质疑中,也让你质疑周围的人的善意、真诚与可靠性。这种创伤可能导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第一,沉溺在这种思维模式里太久,你会死死抓着过去不放,试图要修正一切,把昔日的生活要回来。但事实上,那一部分的你已经死去、消失;第二,则是以此为契机,重新书写关于自我的信念。

据心理学家说,一个人能否获得“创伤后成长”,取决于你如何处理你的伤口。我们大部分人处理伤口的方式,大概都有点像海伦:漠视、否认,甚至时不时在伤口上撒把盐。

美国的一位心理医生在ted上演讲,谈到现代人糟糕的情感卫生习惯,“我们对一点点身体的伤口都会大惊小怪,却对心理伤口毫无概念”。

失败、孤独、被拒绝、被背叛,都会在造成心理上造成深刻的伤口。如果拒绝正视,伤口就会化脓,影响我们的健康。

一个人只要心智正常,一般不会在自己受伤的地方撒盐,或者拿把刀挖的更深一点,看看你到底能挖多深。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待心理伤口的方式。比如,被拒绝会严重伤害一个人的自尊,但我们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受伤的自尊上再撒把盐。

怎么改变呢?

第一,就是觉知。把你的注意力投注到这些伤口上面。要觉察到你的大脑平常是怎么应对这些挫折、失败与孤独的?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并且加以改变。

第二,同情自己,做自己的盟友,在受伤的时候要给予自己最深切的同情和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

也许,这个时候你才会意识到,那个男人出轨,不是因为他对你不满,而是他对自己成为的那个人不满意。

(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9期)


大家都在看这些

阅读8761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