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人的吻戏进化史:“老乡们,闭眼吧,他们又啃上了”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8-21

银幕上的人是如何接吻的?银幕外的人是从何时开始接受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大唐雷音寺(ID:datangleiyin) 

作者:孔如也


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十年,中国人没有见过一段真正的吻戏。接吻究竟是不是中国人男欢女爱的规定动作?没有人能通过正式渠道获得这一“知识”。


吻照风波


1979年,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在中国上映,《大众电影》复刊之后的第五期封底,刊登了男女主角拥吻的剧照,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水晶鞋与玫瑰花》吻照


《大众电影》也不断收到读者们的来信,讨论用吻照作封底是歌颂美好纯真的爱情,还是另有它意?


当时一位叫英杰的读者专门给《大众电影》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质问其是何居心。其中有一句:“这部影片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对九亿人民有教育意义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处的镜头。然而,你们没有选登,却偏偏以封底的显赫地位,选登了灰姑娘和王子拥抱接吻的镜头。这是为什么呢?”这封言辞激烈的信还被寄到了《人民日报》,并在一个显著的版面上发表,全国多家报刊一时间迅速加入声讨行列,探讨《大众电影》的封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场吻照风波中,单是肇事者《大众电影》就收到了11200余封读者来信,一连数期,《大众电影》不得不连篇累牍地刊登读者来信,全国数百万的“吃瓜群众”,也参与到这场激烈的争论中,使得这场风波成为1979年的一场电影大事件,也是亲吻大事件,而当初参与这场风波的当事人大部分都是没见过世面的。


在网络流传的“国人接吻四十年发展史”中,有段说法很有意思。说60年代的中国人称接吻为“那个”,那时候的两性关系倘若稍有亲热举动,就会被视为“流氓”,70年代中国人管接吻叫“亲亲”,直到80年代才开始称“吻”,90年后则一路直转改称“波儿”,始见过吻戏的中国人在推倒“接吻”这堵柏林墙时也是不遗余力。


据《大众电影》事后统计,见吻心切的中国人半数以上支持吻照作为封底,只不过在少部分保守派眼中,这帮人可能会被暂时视为“问题青年”。


就像20世纪80年代路透社评论在中国,服装也是政治一样。电影,在中国也是政治。


在《水晶鞋与玫瑰花》剧照风波十多年后,还有一件类似的事。1989年2月18日的《人民日报》有一则报道,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当时颇受青少年青睐的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也遭到批评,理由是《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一味宣传好战,对祖国的花朵有毒害作用,建议停播。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两性关系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被当做“作风问题”,而因为触犯到“吻戏”的“色情”系列电影也是一路坎坷。


中国人的吻


在70年代的文艺创作中,接吻是一个禁区。哪怕是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中“轻轻的一个吻,早已打动我的心”这种歌曲,内地的音乐人都不敢写,大多只能抒发对亲情或者对故地的热爱,后来就有了《妈妈的吻》这首歌的风行,吻还是亲情的吻好。


对男女接吻的避讳在中国的电影中可以窥之一二。比如,早期的中国电影中其实不乏吻戏,确切来说,吻戏从大众银幕上消失遁形是在40年代末到80年代整个阶段。


这一时期,即使个别影片拍摄了亲吻镜头,在公映前也难逃被删减的命运。在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只因为一个医疗站长亲了一口护士的脸蛋,就遭受到了批判;1959年,赵丹的《聂耳》即兴添上的一个聂耳和他恋人分别时的一个接吻镜头,也被直接阉割掉了;侥幸活下来的一部电影是1957年的爱情喜剧片《寻爱记》——这部电影作为唯一一吻的对象发生在了代表贪图享乐的落后分子之间,成了一部反面教材。


尴尬的是,这一吻还是利用电影拍摄手法中的“借位”,没有直截了当展示二人接吻的画面,想看二人接吻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恐怕还需要看官们自己理解去了。


《寻爱记》里的借位一吻


我们看中国人银幕史上的接吻,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就已经见识到了接吻。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史,30年代时候的中国电影朝气蓬勃,这一时期,有一部被后来人认为是中国电影第一吻(含建国之前)的《马路天使》(1937年7月)中,周璇和赵丹联袂献身,让中国电影里出现了吻戏的镜头。


《马路天使》中周璇和赵丹在阁楼下忘情一吻


后来据说这场吻戏还是导演袁牧使了个心眼,拍摄之前没有告知周璇要拍吻戏,等到拍的时候她刚拿起杯子,赵丹凑上去就结结实实来了一口,待到戏拍完,周璇还娇嗔地骂赵丹:要死啊!


这部电影中献身于吻戏的还有另外一对民国青年情侣——魏鹤龄和赵慧深,鉴于魏鹤龄是山东人,每餐必食大蒜,赵慧深要求他在拍戏的几天必须忍痛割爱,且还要其嘴上贴上封口胶布,避免唇舌交战。


《马路天使》,魏鹤龄和赵慧深在阁楼上热吻


后来有人考证,说这部电影并非是中国电影第一吻,因为在1937年4月的《十字街头》中,就出现了接吻镜头,哦对了,两部电影的男主都是当时的“国民男神”赵丹。


很令人称道的事,这部电影中的吻戏,最后发生在一场春梦中。


《十字街头》中的春梦一吻


同样,在1936年的《化身姑娘》中也有“去势”一吻,由女扮男装的叶梅丽承受姑娘一吻,尽管是如同蜻蜓点水一般沾之即撤,但也让荧幕前的观众们叹为观止。


《化身姑娘》的吻


那俨然是中国电影吻戏比较繁荣的一个年代,银幕前的吻戏在之后的政策下,走向了没落,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人彻彻底底走向了没有接吻的银幕生活。


中国人的吻戏启蒙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自此,中国电影业继30年代之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文艺也从此开始有了脱离政治的苗头。


中国人的吻戏启蒙,真的要感谢邓公。一位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少年时代在法国,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见证了水渠纵横的法国浪漫小镇,也养成了接吻的习惯,后来有一次李富春和夫人吃完晚饭在中南海溜达,碰上邓小平,邓小平开玩笑说:“亲一个吧。”李富春与夫人大大方方,来了个深吻。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观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年,属于中国人的电影《生活的颤音》堪称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作,或者可以说因为其似是而非地迈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吻戏的第一步——这部电影第一次有了接吻的意图。说是似是而非,其实因为创作者在最后,把这一意图改为了:女方家长推门而入。这一被无情扼杀的吻,后来有人称之为“最模糊之吻”。


对吻戏,中国人依然心有余悸。


尽管模糊,电影上映时,还是出现了万人空巷,据谢轶群的《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记述,许多地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临时增派了消防官兵到爆满的影院驻守。据说男女主角接吻时还在嘴上贴了层膜,这更是撩拨人心。


有人回忆说:“终于,男女主人公的嘴唇贴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吃力地注视着他们的嘴唇,想证实一下他们的嘴唇上是否贴着一层薄膜。场内静得可怕,甚至可以听到暖气管内回水的声音。但是很遗憾,男女主人公蜻蜓点水般的接吻刚刚开始,便被破门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断!电影院里一片失望的哗然。”


这一失望的情绪在一年后很快得到了满足。1980年,爱情主题电影《不是为了爱情》出现了被删减到只剩三秒钟的接吻镜头。


这部电影为了避雷,女主角是特意定调为一个“外国元素”的女性,女演员也是在外国留学生中挑选的,有关部门甚至对挑选的女演员有严格的规定:女主角住在成都指定的涉外饭店,除拍戏外,不能自由外出;除了导演外,女主角不能与影剧组其他任何人交谈。这部影片最后杀青的庆功宴,都因此缺少了女主的到席。


女留学生在《不是为了爱情》里为中国电影贡献的第一吻


据传,那场仅有三秒钟的“柴腻死之吻”(Chinese kiss)还是在香山拍摄的,这场戏没有清场,现场屏息平静得只有风声,男女主角对视,相拥,嘴唇碰撞,接着镜头摇出,只剩阳光在树影中斑驳……


1980年春节前,在一些大城市的远郊电影院,《不是为了爱情》低调上映,接着就热映了半年,让当时中国电影界处于相对弱势的峨眉电影制片厂,在当年处下了建厂以来最好的记录——投片成本不到40万,创收至少300万。


可以说,新中国是由一个外国女性,才结束了没有吻戏的尴尬历史。


同年上映的另一部电影《庐山恋》,也被视为中国电影的新篇章。演员张瑜和郭凯敏两人尽管吻得比较含蓄,但也算做当时少儿不宜的“禁片”了。可以说,《庐山恋》这部男女主角皆是中国人的电影更为让民众容易接受,这部电影也成为了当时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庐山恋》


受其影响的中国人不在少数,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会出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手里拿着衣料和《大众电影》杂志,跑到裁缝店,对师傅说:“按照这上边《庐山恋》剧照中的服装款式,做一套衣服。”此后一段时间,张瑜的发型甚至成为时尚风潮,很多人看了张瑜的电影,争相到理发店要剪一个“张瑜头”。


庐山位于牯岭的电影院索性直接改名叫庐山电影院,每天循环上映《庐山恋》,一放就是20年。这场吻戏,也吹了庐山20年。


相声演员马季,写过一个关于电影接吻的段子,很应那会的景:“老乡们,闭眼吧……他们又啃上了……”




阅读8796
中国人 进化史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