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银行抢着发卡,年轻人忙着透支,多少人还不起信用卡了?全国已有756亿逾期…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8-2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您好,办我们银行信用卡吗?现在办理赠送XXX喔……”


走在商场通道,以及办公楼附近,是不是时不时可以碰到办理银行信用卡的摊位,以及说服你办卡的工作人员?


你曾停下脚步办理信用卡么?吸引你去办理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大猫财经、楚天都市报、券商中国、光银网、道君说财


图片来源:图虫


前几天,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里提到了一个很扎心的数字:1339。


这是一个代表什么的数字呢——在受访的18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

  

根据调查报告,每人至少需要有182万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年轻一代的目标储蓄更略低一些,但也认为需要163万元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

图片来源 / 大猫财经

年轻人最核心障碍就是缺钱!攒钱太难。现实很残酷,年轻一代需要承担孩子高昂的教育费用,父母养老开销,高昂的房价。与上一辈人相比,他们储蓄更少,负债更多。


年轻一代他们对自己所身处的财务状况还是有一定了解,44%的人认为他们在退休前不会达到他们足够的储蓄。有三分之二表示他们没有多余的现金可以用于投资。

图片来源 / 大猫财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为什么年轻人都存不下钱?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无数的超前消费方式刺激着年轻人不断买买买,然后等到还款的时候就只能看着自己银行卡里本就不多的余额被一下清空,于是只能靠信用卡勉强度日。



有多少人信用卡都还不起了?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央行发布的数据:

  

8月20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1%,占比较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统计历年数据发现,与2014年的357.64亿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额度已经翻番,与2010年相比,增长接近10倍。

数据来源:央行

从信用卡持有量来看,今年而季度,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6张,与前一季度相比,增加了0.02张,基本等于每两个人就有一张信用卡。

  

但这一增速还不是最快的,人均持卡量增幅最大的是2017年,增长了0.08张,;若以13.9亿的总人口计算,等于2017年新增了1.11亿张信用卡。

  

为什么2017年大家都疯狂的在办信用卡?

  

因为国家为扩大内需,在2017年1月1日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信用卡新规”)

图片来源:国务院官网

信用卡新规给予了银行信用卡定价的自主权,具有里程碑意义。免息期、最低还款额、透支利率的放开,改变了之前所有信用卡都只能执行央行统一规定、千卡一面的局面,为促进银行开展个性化服务、展开差异化竞争创造了空间。


这也是我们四处可以看到办理信用卡的摊位,也常常可以收到各种银行的办理信用卡的推销的原因之一吧。

21小编收到的部分邀请办理信用卡的短信



银行疯狂挣抢信用卡市场


央行发话了,各大银行自然也是开足马力,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促使自己的信用卡业务在2017年取得高速增长,而且,金额增速几乎都在大跃进。

数据来源:各行财报

与国有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数据来源:各行财报

为了信用卡这个巨大的市场,各家银行也是使出浑身解数,积极抢夺线上、线下生活、支付场景;发力移动支付,融入共享经济,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一个都不放过。


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不光银行在抢,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想分一杯羹,同样在2017年,不少网贷公司的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例如,趣店2017年净利润达到21.64亿元;微众银行净利润达到14.48亿元;宜人贷净利润达到13.72亿元。同时,2017年下半年,还出现一波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潮:趣店、融360、拍拍贷、乐信等公司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


信用卡俨然正变成一款全民性金融产品。各家信用卡花式营销,不管是粉丝经济定制卡、承包地铁、机场广告牌,还是瞄准线上获客——流量新贵抖音还是社交巨头微信的朋友圈、甚至知乎上广告铺天盖地。


很多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持续重金做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正成为转型零售业务主力。

据各大年报显示,工、农、建、中四大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均远远高于同期的房贷、个贷增速;招商银行2017年信用卡消费交易额29699.92亿元,居同业第一;招行、建行、工行、交行等的年刷卡交易额均在2万亿元以上;股份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同比增幅普遍在30%以上,浦发银行更是同比增76.33%,刷卡交易规模在2017年攀上万亿元具体来看:

工行信用卡发卡总量依旧第一名,累计发卡量达到了1.43亿张,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1.06亿张和1亿张紧跟其后;


建行信用卡业务实现收入422.42亿元,较上年增长12.20%,主要是刷卡交易额提升和分期业务发展,相关手续费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农行信用卡手续费收入226.9亿元,较上年增加25.91亿元,增长12.9%,主要是由信用卡分期业务创收;


交行信用卡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柱,利润同比增长17%,其中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3%;


招行信用卡实现收入544.51亿元,其中利息收入395.38亿元,同比增长22.4%,手续费和佣金收入149.13亿元,同比增长31.75%;


中信信用卡业务收入390.65亿元,比上年增长53.17%;其中利息收入8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6%,佣金及手续费收入305.64亿元,比上年增长69.76%;


光大信用卡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5.66%。


……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等认为,信用卡业务贡献零售银行营收半壁江山,卡均收入和卡资产回报率都在走高。



监管加强,消费金融更规范


虽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在2017年和2018年前两季度大幅增长,但信用卡整体保持着健康的发展。因为,2017年,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6%,占比较2016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虽然如此,其背后的超前消费以及逾期无法偿还的现象很是值得关注。


2018年一季度,该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23%,到了二季度,该占比又进一步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至1.21%。

  

但是信用卡的健康发展不代表整个消费金融没有风险。网贷的野蛮生长,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不少网贷平台涉及“校园贷”、“现金贷”,暴利、催收不当等问题,而今年6月以来的P2P爆雷潮,也让人们对网贷的信心受到了打击。

  

在2017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网贷平台的的措施,比如2017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即日起各级小贷公司的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设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贷业务。


还有在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超过36%年利率的利息约定无效。还要求对放贷业务的相关牌照者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此外,还有不得暴利催收,加强风控,保护客户隐私信息等等。

  

一波监管潮之后,网贷平台业绩受到冲击。进入2018年一季度,趣店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2%。而网贷之家今年以来发布的网贷行业月报不完全统计发现,截止今年7月份,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645家,相比6月底减少218家,行业活跃投资人数环比下降18.13%,借款人数下降13.79%。

  

野蛮的网贷平台被严厉监管,导致大量需求流向银行。回看今年前两季度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的大幅增长:


平均每人0.46张信用卡,已经比2017年底增长了0.07张,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018年信用卡数量增速很可能再创新高。



超前消费与“隐形贫困人口”


今年,“隐形贫困人口”这个新词出现了,根据网络定义,这一群体“指的是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而利用信用卡的“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一类人群的壮大。



一些简单的案例:


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


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


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


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



总之,他们在精致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朋友圈光鲜靓丽,刷着信用卡和花呗、白条等。口袋常常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态。



那么,“隐形贫困人口”的现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们会购买高端的化妆品、精致的日用品、办理健身年卡、参加各类培训班、追求当季世上单品、旅行……通常只有收到账单,才会反思自己的花钱习惯。


“月底看账单,那叫一个惊悚,好像并没有买什么,但是信用卡、蚂蚁花呗的账单得好几个月才能还完。”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的确就是网上说的隐形贫困人口,看起来过得很时尚,其实是穷人一枚,上班这么多年都没有存款。”


对于“隐形贫困人口”,社会问题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说,这种现象反映了年轻人善待自己、过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他直指“超前消费之风不可长”。


尚重生分析,“隐形贫困人口”折射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是一种消费从众心理:


朋友圈里的人在秀咖啡,自己也要买咖啡;


有人发了出国旅游的图片,自己也要去好好潇洒一回;


别人晒了漂亮衣服,自己也要去买几件。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现在的80后、90后和0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区别于父辈和祖辈,他们没有贫困记忆和草根情结。“虽然我们不提倡像五六十年代那样没有消费、没有欲望的生活但‘量入为出’是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尚重生教授说,超前消费,最后可能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为人的消费欲望趋于无限,比如有了单车就想要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就想要小汽车,而有了小汽车又想要豪华车。而另一方面,收入却是有限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实难调和。


透支消费到底是砒霜还是蜜糖?这个问题得看谁在运用债务、看债务运用者的水平如何。


让人担忧的是,那些真正透支消费的人,不是因为缺钱花,而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心,而让自己无法自控。


美国《医学日报》曾刊文:


“在购物之前,人们会做出丰富的心理准备,伴随着购物过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象他们在使用这些新物品时的情景,同时也在设想着未来的新生活,这会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人不禁高兴起来。”


这项研究可以侧面看出,真正使我们快乐的,并不是“购物”带来的,而是我们在购物时产生的憧憬和冲动带来的。



花时爽,还时惨!要明白:信用卡逾期,后果很严重!


我们追求美好生活,但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需要“量入为出”,不给自己增添太多的负担,“超前”的消费过多了,很容易发生信用卡逾期的情况。而且我们都知道,信用卡逾期会影响个人征信,进而影响买房以及日后其他的借贷需求。如要买房,会影响银行放贷。一般银行会参考2年内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在房贷审批的时候,要求宽松的银行,信用卡逾期一两次、金额不大的不会拒贷,但是可能会提高利率或者首付比例。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部分没有激活的信用卡(白金卡、异形卡等)也会产生年费,及其容易导致逾期,所以睡眠卡要及时激活或者注销。


如果信用卡真的不小心出现了逾期还款记录该怎么办?我们分情况而定:


一、逾期3天


只有3天算非刻意逾期,3天几乎可以理解为没有逾期发生,因为大多数银行都有一项容时容服务,而所谓容时就是还款日可以适当延后,通常可以在还款日后延伸2-9个自然日,只要在宽限期内还款不算逾期。具体的宽限期朋友们可咨询相应发卡行,由于各银行的入账时间不同,建议不要等到最后的还款时间再进行还款,一定要提前进行操作。


二、逾期30天


逾期在30天左右,可以尝试与银行交涉,同时将欠款还清。这个时间段内有可能逾期记录还未上报央行,可以向银行说明情况,求得原谅。但持卡人的说辞一定要可信,要有说服力。最好就是在你逾期前就和银行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办个分期啥的,缓解还款压力。最常见的3种导致逾期的情况,看看你是哪一种:


情况一:自动还款失败,这个可以看责任方,如果是因为银行自身的还款应用问题,让银行负债。


情况二:信用卡太多,忘记还款了,这就属于自己的原因,建议和银行协商一下,看看能否挽回一下征信。


情况三:还款时卡号输错,给了别人,这就很尴尬了,但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其实很小的,毕竟还款需要你自己的一个实名信息。


三、逾期90天


找出逾期的原因,是不是年费逾期或被办卡等情况,如果是年费逾期可以继续跟银行协商,如果是被盗办卡,那就要质问银行了,这个属于刑事案件,因为国家已经明确保护个人隐私,信用卡开卡必须本人去网点或者专员审核才能激活。


没有任何原因就是没钱导致的逾期了,那就乖乖用卡,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经过24个月后自然会覆盖掉不良信用记录。


四、逾期90天以上


逾期90天以上,那么持卡人一定已经经历了各种还款提醒。有很多人发生逾期的原因是真的还不上了,还不上就只能坐等逾期吗?当然不是,解决一时的还款压力又能保护信用记录有很多种选择,最低还款或账单分期是一种方法,如果想节省一些费用,还可以使用修改账单日的功能,能够延迟还款一个账单周期。


总结:信用卡发生逾期是所有人都不想遇到的事情,但确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随着我们国家对个人征信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调阅个人征信,维护个人信用和还款履历是非常重要的。




21君

小伙伴们,你日常消费用信用卡或者花呗、白条等信用工具多么?你基本每个月都可以按期还款么?


百万读者都在看……






本期编辑 陈思


点赞鼓励一下

阅读9061
年轻人 信用卡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