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种常见误诊致死案,有人赔了30万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8-24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羽兮


记住,谨言慎行!



急性心梗误诊为其他病,患者最终死亡的案例每年都时有发生,赔偿金额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小编总结了临床最常见的四个典型案例,提醒大家有些坑,切勿再入!


这年头,让基层医务人员伤透脑筋的,莫过于吃上医疗官司,闹得鸡犬不宁,最后赔得是倾家荡产。基层因为缺乏辅助诊疗的硬件设备,稍有疏忽就容易把急性心梗误诊为其他的普通多发病,最后吃了官司,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是心梗猝死的高危人群,接诊这类人群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也为自己多留条退路。下面小编整理的案例,大家一定要留心看,这些同行犯过的错,千万不要跟着犯!



案例一


治个急性胃肠炎,卫生室赔了11


早前,据基层医疗事故互助基金报道,某49岁男性患者,因呕吐于2017年8月14日上午至当地卫生室就诊。患者当时呕吐严重,伴恶心、反酸、胸闷,查体温正常,心率稍快,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予以中和胃酸、补液治疗。


输液后,患者出现休克,医生立即实施按压抢救,并呼叫120。患者被接走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8月18日,经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方一共补偿患方11万元。


据统计,约30%急性心梗患者发作前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对于出现上腹部疼痛的老年患者,首先要想到存在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嘱其马上去上级医院完善必要检查。



案例二


以为是上感,其实是不典型心梗


基层医生网论坛,曾有网友分享过这样的案例:


患者清晨来诊,主诉晚上半夜两侧胸痛一直没停过,无其它不适,无呼吸困难,无出冷汗,脸色无苍白,心律整齐。血压100/60mmHg。当事医生认为是感冒引起的,注射一支复方氨林巴比妥,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感冒清片嘱患者服用。


11点,家属来说患者死了,问起事由,家属称患者回家就睡了,也没人去管他,到吃饭时才发现断了气。


这才想到病人是心梗,但是症状不典型,没有多加推理,最后闹到卫生局,后经乡卫生院和村委调解出了4000元。


奉劝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给患者做心电图,或许表面上看着像感冒,其实很可能是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典型。



案例三


误以为青霉素过敏,村医被索赔30


来自徐海铭医律咨讯分享的案例:


患者刘某某,老年男性,有冠心病既往病史。2016年3月20日早晨,患者感觉身体不适,吃完早饭后到其所在乡镇某村卫生室就诊。村医诊断为“上感”,给予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诱发患者心梗发作,村医误诊为“青霉素过敏”,实施抗过敏休克的急救措施,给予注射了葡萄糖酸钙两支和副肾素半支。


经鉴定后,最终结论为:该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患者家属参照过错比例,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村卫生室赔偿损失共计30万元。


其实,真正的青霉素过敏,患者会出现胸闷伴咽部梗阻感,面色苍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脉搏细弱或扪不到,血压测不出,心电图无急性心梗表现,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可伴皮肤潮红及皮疹。


而急性心梗时胸闷痛一般在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及心前区,持续时间较长,有濒死感,出冷汗,血压正常或偏低,心电图示急性心梗改变。既往可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多发生于中老年。



案例四


牙疼打了消炎针后,突然死亡


湖北经视曾报道,武汉市新洲区李集徐沟村村民陈某,先是出现心口疼去当地一门诊部看病,其后又出现和前两天一样的牙疼症状。医生给陈某予以消炎针治疗,针还没打完就出现问题,等被送到区人民医院,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虽然到目前,无法找到相关事故的鉴定结果,但并不排除心梗的可能。学过医的都知道,部分心梗患者发作前会出现牙疼的症状,随时都有猝死的危险。


急性心梗主要症状就是胸痛,但因为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程度也不同。疼痛可以发生在胸部中央或左侧胸部,除了可能向颌部放射以外,还有可能向上臂、背部或者肩部放射。


综上,对于老年患者,如突然出现严重的疲乏、头晕、喘憋、胸闷等要考虑是否为急性心梗;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疼痛如果发生在口腔与脐部之间的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另外,接诊相关患者时,务必对其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如果其患有多种慢病,最好留个心眼,自己无法判定时请上级医生指导或让患者转诊。


- END -


/ 相关阅读 /

·警惕:这个病来势汹汹,还易误诊!


/ 推荐阅读 

·



阅读9173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