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谁是历史上最会喝茶的皇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8-28

继几年前“四爷很忙”之后,乾隆爷也开启了属于他的“霸屏”模式。从“弹幕鼻祖”到“农家乐审美”,这似乎天生就是个自带话题的BOY。此外,他还是个龙井茶的死忠粉,连我们的魏姐都说“龙井似乎最得圣心”。



乾隆爷爱喝龙井,不仅封了杭州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做了“御茶”,还亲自动笔为龙井茶写了很多诗。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那首《观采茶作歌》。大概是因为觉得满意,他还命人将这首诗刻在了茶壶上。那句“惟有骑火品最好”就这样广泛地流传了起来。


▲ 乾隆题诗壶


在之前的茶专刊里,演员周一围曾经担任过封面大使,他当时讲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因为同样爱喝龙井茶,他曾经很认真地去查过,乾隆爷真正喝到龙井的时节,并不是在“骑火”时节,而是在每年的夏末近秋。而从制作工艺上来说,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但乾隆爷的这句话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很多人对龙井茶的品评和判断。其实,在对茶的品评和判断上有一位皇帝比乾隆更加系统和全面,他就是宋徽宗。


▲ 宋徽宗


宋徽宗喝的茶与乾隆所喝的茶并不相同。在宋徽宗时代,喝的还是蒸青压制的饼茶,而乾隆爷喝的则是炒制的散茶。


▲ 龙井散茶


▲ 今人尝试恢复的宋代饮茶方式


在宋徽宗眼中,好茶的采摘标准应该是一芽、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而由于他自身的“洁癖”,他还要求茶叶采摘回来后,要把茶芽扔到水中,叫做“水芽”,芽与叶的长度要适中,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到茶的味道。受唐代影响,当时的茶汤中往往会加入一些香料。但宋徽宗喝茶,以味道为先,他不喜欢调香茶,所以不会在茶叶中放置一些诸如龙脑、麝香这类的香料进去。他所喜欢的是茶本身的香气。一杯好茶应该是闻起来有香气,喝起来很甘甜的。他更注重茶叶的产地、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冲泡手法、以及味觉香气的体验。如此说来,宋徽宗不仅是个爱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


▲ 《大观茶论》


宋徽宗把自己的这些理论集结到一起,写成了一部《茶论》。因为流行于宋大观年间,后世又称之为《大观茶论》。在这二十篇内容中,不仅可以看到上述提到的产地、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等,也能看到宋徽宗对当时饮茶风气的记载。《大观茶论》的广泛流传也使得宋徽宗直接影响到了茶味的审美,将其带到了一个优雅而细腻的高度。


那么,作为宋代流传极广的一部典籍,《大观茶论》中有什么我们不曾解读到的味觉密码呢?

宋徽宗到底爱不爱喝老白茶?

宋代的百姓喝什么茶?

由唐到宋,茶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延禧攻略》里多次出现的乾隆三清茶碗跟宋代有什么关系?

宋茶里有怎样的自然之美?


本周四(8月30日)晚20:30分,刘姝滢老师将在线上就上述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现代人对宋代审美的憧憬和向往,往往会被赋予时代的眼光和想象。而刘姝滢老师则更喜欢通过对史料和细节的梳理来探寻想象背后的现实。这些现实虽然生僻,但同时也充满乐趣,有的时候还会带来意外之喜。这一次,刘姝滢老师将带你一同去发现那些我们没有读到的宋代茶事之美。




【嘉宾

刘姝滢

《三联生活周刊》茶专栏作者,中读音频专栏“杯中《山海经》”主讲人。自今年2月专栏上线起,主讲人刘姝滢已经和大家一起走过了春夏两季。以季节为线索,以《茶经》为开端,通过讲解茶叶的历史变迁、不同时代制茶、饮茶的工艺、器皿,茶叶生长环境的自然风土等等,系统地梳理了绿茶与乌龙茶的相关知识。在刘姝滢老师的讲述中,往往能透过文字看到其背后蕴藏的“山水自然,人文社会”的密码。


【时间】

8月30日 20:30—22:00


【参与方式】

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间,

别忘记“预约课程”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内容,不妨听听刘姝滢老师的杯中山海经》

阅读9191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