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嗔恨心正解

作者:加措活佛 来源:加措活佛 公众号
分享到:

08-30

作者:特伦斯•摩尔(Terrence Moore)

笔名:丹增诺布(Tenzin Norbu)

推荐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当嗔恨心生起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加措活佛



作者介绍:

特伦斯•摩尔是一位作家、电台主持人和退休哲学副教授。他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爱德蒙德•J•萨夫拉伦理研究中心担任过博士后研究员;曾任教于美国空军学院,在科罗拉多大学任教期间对佛教哲学产生了兴趣。丹增诺布是他的笔名,寓意为“佛法如意宝的护持者”,因他对佛法教义清晰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得赐此名。笔耕不辍的摩尔博士现在将全部时间都用于宣传佛法,以使更多人能从中获益。

 

我在上一篇博客中指出,为了对治嗔恨心,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佛陀教诫我们,应视外境如梦如幻。他也教导我们,为了脱离一切苦难,获得真实而长久的幸福,必须培养正确的见解,摈弃错误的观念。一如我在上一篇中解释的,能让我们在修行路上取得进步的就是正确的见解。

 

佛陀开示说,圆满安忍度是修行的必经之路。为了圆满安忍度,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视嗔恨为一种必须断除的不良情绪。认定嗔恨心是一种非理作意后,我们会努力地生起一些定解,以避免自己陷入嗔恨。一旦通过改变见解消除了嗔恨心,安忍度也就得到了圆满。

 

为了彻底理解“嗔恨心是一种非理作意”,在禅修时就要做如是观修。我们可以观想嗔恨和愤怒行事带来的恶果。确定了嗔恨心是一种非理作意后,我们必须在嗔心生起时对它提起正念,应如此思维:“我正在生起非理作意的嗔恨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治嗔心的准备就算是做好了。

 

我在《慈悲之海》(Ocean of Compassion)这本书里阐述了嗔心带来的种种可以预见的恶果。那十个偈颂中的头一个内容如下:

嗔心之作用,

唯害吾精神;

怒伤他者时,

苦在己前种。

 

这个偈颂的意思是,伤害他人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我们在未来或将遭受的某些痛苦,显而易见来自往昔不虚的因果。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报复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报复的心理,也见识过别人的以牙还牙,而且清楚法律会如何制裁那些怒伤他人的人。除了这些一目了然的因果显现,我们自身还吞咽着种种愤怒行事带来的苦果,这也是业力法则使然。大部分人对细微的因果业力并不了解,而佛陀向我们揭示了这些因果规律。明白了因果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修行就上升了一个台阶。嗔心会让我们做出妄语、杀生、偷盗等等不善的行为。佛陀则告诫我们,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会感召相应的恶果。比如,不善业会让我们投生到三恶趣,即使投生为人,也会处境艰难。

 

书中另有一段偈颂这样写道:

嗔恨蔽心识,

唯生迷惑思;

恶境似有实,

平和见真知。

 

这一偈颂提醒我们,嗔恨心不仅由错误的知见导致,反过来,也会导致错误的知见。在气急败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曲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看到我们情绪失控,伙伴会出于关心前来询问,但怒火中烧时很难体会到他人的关心,反而会觉得他们面目可憎、话中带刺。实际上,嗔恨心会让我们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味——钟爱的美味令人倒胃,衣装打扮不堪入目,孩子也只会让人失望。一切都让人看不顺眼,这更加剧了我们的瞋恚,引发我们做出不善的行为。

 

再后面的两个偈颂是:

愤怒致令昏,

智慧荡无存;

行为亦颠倒,

徒令心懊恼。

 

嗔恨斥于心,

所行悔必生;

已与众生离,

于彼难饶益。

 

生气时我们无法冷静思考,以致会做出毫无智慧的草率决定;我们也无法仔细分辨心中的想法,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除非能以专注之心冷静、细致地探究事物的实相,否则我们不可能获得究竟的智慧,永久地断除痛苦;除非已经消除嗔心引发的烦乱,否则也难以达到究竟的禅定。所以,只要一念嗔心起,我们就既增长不了行走世间的实用智慧,也无法长养通往证悟的根本智慧。

 

以懊悔为例,这种嗔心引发的烦乱会障碍我们获得唯有禅定境界中才能显现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从菩萨的观点看,当我们在嗔心的驱使下去做事,那些受牵连的和目睹了我们不如法行为的人都会不愿意再来打交道,而这与我们引导众生获得究竟安乐的目标背道而驰。

 

接下来是这样的几句:

战争云何起,

生灵坠涂炭;

嗔为众祸根,

使人良知灭。

 

挚爱及双亲,

嫌弃或杀害;

终成孤寡人,

始知嗔心孽。

 

嗔恨和贪婪是战争和杀戮的两个主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现代战争的起因是宗教的偏执,但实际上,嗔恨心才是宗教偏执的重要组成。就像我在第二个偈颂中所说的:嗔心能让我们对所爱的人说出伤人的狠话,甚至在有意无意中断送掉配偶和孩子的性命。令人痛心的是,在一怒之下杀死意欲分手的伴侣,或怒不可遏地猛摇哭泣中的婴儿,在新闻报道中早已经屡见不鲜。得知某人怒火攻心杀死了父母、伴侣或孩子,我们总会感到惊诧,因为很难相信这个人竟能做出这样的事。但是嗔心确实会让平日里宽容、友好的人做出他们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举动。

 

最后的两个偈里,我谈到了嗔心导致的两个严重果报:

嗔恚似烈火,

焚毁诸善根;

嗔火初燃起,

立令使灭熄。

 

外敌之所害,

不及心贼深;

他人损今世,

嗔心坏累生。

 

佛陀教导我们,为了在成佛之路上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在心识中积累福慧资粮。积累这些资粮的过程就是所说的积累功德。积累功德的方法就是在言行上行善,同时训练自己的心时刻思维善法。佛陀还开示说,嗔恨心会抹去我们通过行善积累在心识中的福慧资粮——就像把胶卷拽出相机,胶卷上储存的图像也消失殆尽。这些业报会生生世世跟随我们。

 

为了在禅修时生起“嗔恨心是一种非理作意”的定解,你必须认清嗔恨对你造成的最严重恶果是什么。时常观修这些恶果,直到你认定嗔恨是一种非理作意,并下定决心要断除它。当具足了这种决心,你就可以着手转变自己的观念了——以前你会认为是某些人和环境让你生起了嗔心,而现在,你应该不会再这么想了。

 

翻译:圆伟

一校:denis

二校:释然、圆莉

终审:刘奕

有缘请加我个人微信

长按上图二维码即可添加

公益网店

长按识别

所有盈利用于藏地失学儿童的教育


网店地址:jiacuohf.taobao.com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到达我们的微店

阅读8862
举报0
关注加措活佛微信号:jiacuo1980090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加措活佛”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加措活佛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加措活佛

微信号:jiacuo1980090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