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健康】开学在即,宝宝的分离焦虑你觉察到了吗?快来做好准备!

作者:上海发布 来源:上海发布 公众号
分享到:

08-31

开学在即,你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

开学在即,你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每年9月入学季,幼儿园门口、小学门口都会有孩子哭得一塌糊涂,妈妈看到孩子进去后,转头自己眼泪掉了下来。


孩子的焦虑与不安是长大过程中的必然,人生的每个新阶段都需要跨越,小布特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给您支招,为开学季做好充分准备噢!


设置叫早时间
01

建议在开学前1-2周前就开始,尽早适应学校时间,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


一般可把闹钟时间设定在预定起床时前的10分钟,让孩子和你一起养成好习惯,可以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闹钟噢。要知道,孩子能够按时起床可以让急着上班的粑粑麻麻省心不少呢。



衣着准备
02

准备好符合学校着装准则的服装,让上学变得充满仪式感。假期时或度假时的服饰可能不适宜穿戴进学校。



早饭要吃好
03

一些孩子在假期中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饭或者敷衍了事。从现在开始,需要调整过来。吃健康的早餐,可以让机体获得充足的能量,精力充沛,大脑思维敏捷,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准备
04

开学前已经收到新的课本,可以先翻阅一下,对新的课程有一个了解,备足各种的学习用品,包括书包、各种笔、笔记本、文件夹等。


如果继续使用旧的书包,首先清空以前的物品。把所需携带的用品分为书籍笔记类、学习用品类和其他用品三类,如果学校允许或需要携带笔记本或平板电脑,可将其归到第一类。


分别放在书包里的不同部位,充分利用包里的隔层与侧袋。每周(当然每天更好)整理书包,只带上学需要的物品。手机如果被允许带到学校一定要设置到静音状态。


做好短期或阶段性计划
05

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多帮助,并可平衡学习、运动、社团活动的时间。 比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预留一些时间给必须做的事情。日程计划笔记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做好必要的体格检查与预防接种,以健康的状态跨入新学期。


怎样面对分离焦虑
06

分离对母子双方都是痛苦的。妈妈想让孩子独立,又担心孩子不能独立……妈妈以焦虑来表达;孩子则希望持久地和父母在一起,但终究要分离,苦……孩子则靠哭直接表达内在的恐惧与不安如果缺少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孩子而言是非常熬的。



不过,爸爸妈妈需要知道的是: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心理过程。在幼儿时期,孩子与父母或被抚养人分离时会出现哭闹、发脾气或者粘人都是在分离时的正常生理反应。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到一定年龄,让其逐渐分离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为了让其心理逐渐独立、自己当家作主,寻求同伴的合作关系。这时孩子们会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世界,母亲不在时会出现焦虑,母亲在时会表达不安、寻求安慰。


父母要降低自身焦虑水平,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相信他应该“有能力或者会逐渐学会这种能力”去应对分离后的生活,相信孩子在家人或老师的帮助下,能逐渐探索和适应新的没有亲密抚养人在身边的生活。



当然,孩子在早年的抚养过程中,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和拥有亲密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如家庭环境如发生变化,为了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建议经常更换抚养人。否则,孩子容易在与母亲或被依恋人分离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情绪。


怎样正确应对分离性焦虑障碍?我们建议,父母或被依恋人要保持信心,情绪淡定,不要认为是个大的问题,在孩子面前表现你有经验有能帮他处理这个困难,也孩子表达:父母在小时也遇到过看到过同龄人出现这个困难,介绍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前,建议先多去几次校园,增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也是减少其焦虑的方法。


对于性格倔强、坚决不去幼儿园的孩子,建议采用相对温和、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毕竟分离对他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不是您作为成人所能想象的。


父母能够理解他的痛苦本身就是对他的心理支持,放学回家给孩子一起抱一抱,一起哭一哭,也是帮助他宣泄焦虑情绪、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基础上加强沟通效果会更好些。


父母可和孩子沟通不愿意去的原因,并尽力帮孩子一起解决。如孩子担心分离,可和孩子约定每天定时接送,而父母此时一定要遵守约定,不要擅自答应,不要失约,否则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孩子焦虑明显时,也向老师适当请假,给予适当地“关照”。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不建议采用强制入园,或打骂等过激的方式强迫孩子上学。如果家长老师劝孩子入园了,老师也要加强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尝试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理解其离开妈妈后分离的痛苦,加强关心和心理照料。


我们要相信,无论孩子什么情况,家长或老师总会有更好的办法,孩子也是在克服一个困难,超越一个成长障碍后,其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心理不断强大,今后不再为分离而出现过度的焦虑。

加油,宝贝们!

鸣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诊部副主任医师李冰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孙锦华

编辑:景雯

阅读9314
健康 宝宝 焦虑 
举报0
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号:shanghaifabu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上海发布

微信号:shanghaifabu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