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患癌妈妈盼失联9年的儿子回家,见不到他就不再治疗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9-03

付垚、吕晓罗、王忆珍/北京青年报


身患重病的母亲念子心切。


北京青年报9月3日报道,2009年,在给父亲杨崇生发完最后一条短信后,杨仁荣便再也没联系过他。作为2003年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的理科状元,他已经9年未和家人联系。今年7月,杨仁荣的母亲被诊出癌症晚期,因多年未能见到儿子,她选择拒绝治疗,表示想再见儿子一面,“如果儿子不回来就不继续治了”。日前,杨崇生再次来到北京寻找儿子,北京警方认为杨仁荣符合失踪人口受理条件,目前已经进行了受理。


小伙大学四年后失联
同学称未拿到毕业证


杨崇生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都是普通农民,儿子杨仁荣从小就成绩优异,家中的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儿子也一直是家人的骄傲。“他性格很要强,初中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因为成绩从班里前十名掉到了二十多名,就在家哭了很久。”


2003年的时候,杨仁荣不负家里众望,取得570多分,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此,并不算富裕的杨崇生在家里大摆宴席,请了村里的人来吃饭。


大学期间,杨仁荣和家人的联系少了,一个月和家里通一次电话。2007年,杨仁荣告诉家人,自己已经大学本科毕业,计划考研或者工作。“但是我们后来托亲戚打听得知,他并没有考研,也没有工作。”杨崇生说,“我和爱人有些担心,专程去了一趟北京,才得知他并没有能够顺利毕业。儿子的老师告诉我们,说他有一科缺考了。当时我们也没多说,让他不要有压力,先在北京找找工作。”


2009年3月12日,杨仁荣却突然失联。杨崇生至今仍对那天的事情记忆深刻,“儿子那天忽然用一个陌生的号码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说他已搬家到朝阳区的壹线国际小区,不用担心他。这是他至今为止,给我和家人的最后一条短信。”


母亲身患重病念子心切
见不到儿子就不再治疗


杨崇生告诉记者,在收到儿子的那条短信后,他立刻回拨了这个号码,一个陌生男子接了电话,他表示要找杨仁荣。电话那头的男子离开电话喊了一句“杨仁荣,你爸打电话过来了,来接电话”,便马上又贴近电话对杨崇生说“你儿子不在这里”,便挂掉了电话。


此后,杨崇生曾多次拨打这个电话号码,但一直都是关机状态。


从2009年到2018年,杨仁荣便再也没有和任何家人朋友进行联系。杨崇生夫妇在随后几年曾五次到北京寻找儿子,但都没有找到。2013年后,他们便没再去过北京。


今年7月份,杨仁荣的母亲被诊断出了顽固性平滑肌癌症,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由于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表示已经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化疗。而杨仁荣的母亲由于想念儿子,拒绝接受后续化疗,从医院回到家中。她说只有再见到儿子,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否则“活下去也没有意义”。


杨崇生只得再次开始寻找儿子杨仁荣,“看到他母亲这样,他就应该立刻回来”。


曾留言“只专注于自我”
警方已经受理帮助寻找


杨崇生回忆,儿子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懂事孝顺的孩子。但在2006年以后,便突然减少了与家人的联系,连着几年春节都没有回家。


杨仁荣的一位大学同学表示,杨仁荣在大学时性格比较内向,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都待在寝室里玩游戏或者看书,和其他同学交流比较少,后来听说还向银行借了一些钱。在毕业的同学录上,杨仁荣给这名同学写道“本人的生活方式逼近于自省状态,即只专注于自我,对于外界的存在都漠不关心”。


儿子失联后,他们也曾寻找过公安部门,希望他们帮助寻找儿子。公安部门根据杨仁荣的身份证使用信息查询后发现,这几年他一直在北京活动,在网吧、旅馆、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其身份证的使用信息。而他身份证信息最后一次出现,是2017年4月12日,那天,杨仁荣登上了从北京前往西安的火车。


8月20日,杨仁荣和侄子再次来到北京。24日,西三旗派出所受理了此事。警方表示,由于从去年4月12日后,公安部门便再也查找不到杨仁荣的身份证使用情况等信息,符合人口失踪案的受理条件。


杨崇生告诉记者,这次来北京为了节省开销,他每天要跑到五环或六环外寻找价格相对便宜的旅店,一天也只吃两顿饭。早起匆匆吃顿早餐,然后找到深夜再吃顿晚饭。他们寻找的地方包括儿子曾经租住的小区、出现过的网吧、曾经读书的校园。


杨崇生说,妻子现在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由于抗拒治疗,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聊着这些,杨崇生眼眶开始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儿子就是妻子的心结。妻子说只有见到儿子,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只要他能回来,我们就还是一家人。不管之前什么原因,现在他母亲这样了,他都应该回来。”杨崇生说。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阅读8918
举报0
关注澎湃新闻微信号:thepaperne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澎湃新闻

微信号:thepaperne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