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和语法之间的联系

作者:mike 来源:mike 公众号
分享到:

09-04

写在前面的话

“语法”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法,而“法”不可能凭空被造出来,它多多少少是依据一些人们的习惯,或者一些事物的规律,再加以理性分析最后被制定出来。因此,“语法”其实就来源于人们的语言习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语感。

用事实说话,先从绘本的角度去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

这个句子难吗?好像不难。但是如果钻到语法的牛角尖里去,恐怕你就不会轻易说“不难”。这个句子包含的语法知识点:

  • 助动词do,does,构成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

  • 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通常用yes或no回答;

  • 这是一个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问,构成方式是does+主语+动词原型+其它

如果带着学习语法的心态去读图文并茂的绘本,任何人包括我都恨不得把这本书塞到破壁机里,还没有完再看下一句。

Yes, a kangaroo has a mother, just like me and you.

    因为在这里,动词变成了has. 那么自然又牵出好几个语法点。好端端的句子,一分析语法,就变得面目可憎了。-摘自毛妈Carol

   绘本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每句话都是语法,有时候还很有针对性,只是孩子不知道罢了,比如 Eric Carle 的 Brown bear , Brown bear ,又比如Sue Williams的 I went walking 这是姊妹书,一个表达现在时态,一个表达过去时态,解释时态问题非此书莫属。2本书在语言韵律上和故事情节上都有过人之处,语言上句式简单还循环押韵。

   有时候我学习语法反而更加不能理解了,恰恰讲故事的人和读故事的孩子都没有语法概念的功利心才是最好的,内化一本绘本需要听读不断的重复,大部分绘本都是在讲故事,这显然是一句废话,既然是讲故事作者肯定用都是过去时态或者完成时态,引号内除外。

再借助阅读量去理解语法

   学习语法途径有2种,第一种就是传统的:先理论 → 做题

   第二种也是我最倡导的,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来内化语法,也是目前我认为学习语法最有效的,没有之一。阅读积累→ 理论 → 做题

   实际教学中见到2个例子,一个从来不知道语法概念的小学生做高考题,前提她都读到英文小说了,说觉得无聊简单,用孩子妈妈的话说:她从不学语法,但语法题几乎总能满分,靠的不是蒙,而是阅读的积累。

   第二个例子英文阅读也有上百本了,裸考KET也及格,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单词记忆了,没有刻意的记忆过。

   英语中的完成时与过去时之间的区别,在教材中要费很多篇幅解释,可是有些孩子们的已经在故事中接触了大量的完成时,过去时态,他们对此并不陌生,甚至可以不知不觉地运用完成时。“这样说着才舒服”往往孩子们自己的解释。所以我们只要在此基础上稍加引导,也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可动可静)去学习语法,孩子们就会对完成时,过去时态掌握得非常到位。


   每次阅读完个故事我们会去标记里面过去式的单词,最常见的常见的:saw--see , was --is ,took-- take ,  knew --know ,ate --eat , had-has/have ,looked--look 他们绝对不会在have后面加一个d, 有那么几个手痒的孩子,故事还没有开始读就标记满了,不用整天拿个单词表背,无形中他们都记住了,命中率95%。无意识的吸收,有意识的记忆。


   退一万步讲其实在某方面也结合了一些考试方面的东西,涵盖面远远大于初高中的语法知识,考试即阅读,阅读即语法,齐活了,从这走出去的孩子,只要认真、有效、坚持阅读,顺带着刷个题,跟英语有关的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不同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一张口就能感觉到,不能只会说i am ,he has ,说的更深有内涵才更能吸引人,往小了能给你这个人加分,往大了说阅读在他们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三观。


   那在说和写的方面,他们也完全抛开了语法概念,也就压根没有语法概念,脱口而出,读什么就吸收什么,常见的过去时态更是运用自如,比如was,took之类的,完全是无形中,我没有教他们为什么要用was ,为什么要给这个句子打个引号。


语法,就是你看的多了之后,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去总结了


THE END 

阅读9565
阅读 
举报0
关注mike微信号:HappyEnglish_02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mike”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mike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mike

微信号:HappyEnglish_029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