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平安人寿围绕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支持实体经济余额近4000亿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9-03

“半年来,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保险回归保障进程加快。我们秉持初心,固本强基,加强保障型产品推广力度,提升业务价值,业绩稳健增长。”8月23日,在中国平安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如是说。

这一点在平安人寿的投资版图上,即能得到很好的印证。长期以来,平安人寿坚持“保险姓保”的原则,践行长期稳健的的投资理念,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将资金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交通、电力、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重要行业,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8月11日,银保监会发文称,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准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

目前,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主要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等直接融资方式。截止2018年5月末,平安人寿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支持实体经济余额近4000亿元。

2018年,平安人寿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棚改等项目投资,如新增投资 “平安—四川藏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用于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项目、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的后续投资建设等;新增投资“中海-齐鲁交通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给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投资了 “平安不动产-天津宜兴埠棚改项目不动产债权计划”,支持当地棚户区改造。

事实上,保险业姓保,体现在负债端正是现金流长久期的特性,尤其是寿险业务,已经成为社会长期储蓄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而其吸纳的保险资金也就成为市场上稳定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这也是保险的重要价值所在。

正因如此,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大有可为。寿险资金长久期的特性,已经使其成为国家长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926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2334.34亿元。与截至2017年7月底的数据相比,注册项目数量、规模分别提高29.33%、24.85%。

从长远看,面对资产负债管理久期和收益缺口的压力,保险资金应当紧紧围绕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新引擎的发展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寻找能够满足大资金配置的行业和标的,破解资产配置难题。

坚持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性

目前来看,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在此背景下,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中国平安建立了“251风控体系”,2是指双重管控,集团与专业公司双重稽核、审计、内控管理;5是指五大风险管理支柱,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支柱、资产质量管理支柱、流动性风险管理支柱、合规操作风险管理支柱、品牌声誉管理支柱,通过这五大支柱从上到下、端对端联控风险;1是指严格的防火墙,不同专业子公司之间建立防火墙,强化风险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SARMRA评估行业领先,ALM管理能力居行业前列。具体而言,在SARMRA上,平安人寿启用交易对手限额管理系统,实现限额计算自动化;拟定非标金融产品发行人限额管理方法,包括发行管理人限额模型、限额计算流程等;建立行业管控的数据和系统对接流程,确保穿透口径下的全资产行业分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ALM上,搭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增进资产负债双向联动,争取监管政策红利。

此外,保险资金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喜好去寻找合理的产品进行配置,以控制市场和信用风险。然而,在实践当中能否真正寻找到和风险喜好相适配的产品,也是对金融机构能力的考验。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2.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2018年上半年,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0%。中国平安坚持高质量资产负债管理,持续拉长资产久期,不断缩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并持续完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整体投资风险可控。

2018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增长稳健,归母营运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比达到59.0%。华泰金融分析师沈娟指出,当前保险业负债端改善,投资端压力可控。作为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中国平安的转型落地成果显现,多金融渠道协同效应良好,且A/H均处于估值低位。

(专题)

阅读7996
平安 国家 战略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