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350个老百姓共同管理瑞典国家官方账号?最后果然被玩糊了...

作者:英国那些事儿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公众号
分享到:

09-05

网络社交时代,很多国家官方机构都有自己的媒体账号。

一般情况下,这些账号都是有专人来管,发布的内容也比较正式。

但在这些账号中,出现了一个大例外:

这个账号有政府官方认证,却有350多个人用它发过推特:

从还在上学的学生,到已经退休的老人,都曾是它的管理者,

发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

从反对川普的言论,到抱怨垃圾食品和“打飞机”….

严肃的、搞笑的、无聊的,什么样的风格都有。


这个账号,就是2011年12月时,瑞典文化局为了促进瑞典的旅游业和海外形象,专门开设的账号“Sweden”。

这个国家认证的官方账号,在过去近7年里,经过350多位瑞典人的打造,

如今,终于要被玩糊了!!!

挺好的一个创意,开始时也火过一把,怎么渐渐地就成过气网红了呢?

这件事,还要从7年前说起...

【就让瑞典人自己来宣传瑞典吧!】

2011年,瑞典政府的文化机构瑞典学会,联合瑞典的国家旅游局,和市场传媒公司Volotaire,

为了宣传瑞典旅游,一起开展了一个名叫Curators of Sweden(瑞典策展人)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打算开一个由瑞典政府官方认证的推特账号,但并不用官方人员来管:

他们打算每隔一周的时间就换一个人来管理这个账号,

让不同的瑞典人自己来给自己的国家做宣传。

至于发什么推特内容、转什么推特内容、和网友之间如何互动,都交给这个人。


他们希望能从不同职业、年龄的人的不同角度,来展现一个多样的瑞典。

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不多:

申请成为管理者的人,原则上来说只要是瑞典人,推特活跃用户,能用英语发推就行。

只要不违法瑞典法律、不发广告、不发歧视性的内容,

他们发什么内容,也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

如果涉及政治观点,也都只代表他们个人。

这项计划最终能在2011年12月11日开始了。

第一个被选中来当瑞典策展人的是瑞典作家、市场专员 Jack Werner。

作为第一个管理账号的人,一开始说的内容也比较中规中矩,还带着一丝幽默。

比如,对于大家的关注,他非常清楚地说:

“你以为你关注这个账号是因为你对瑞典感兴趣吗?

错!你是对我感兴趣!这些才是你关注的事。”

就像普通的博主一样,Werner也回答了一些网友们关于瑞典的问题,偶然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渐渐的,他慢慢把这个账号当成了自己私人账号一样,

发的内容比较随意和轻松,

只是偶尔对有那么几万人盯着自己的账号看,感到一丝不适应。

12月16日时,也就是在Werner掌管账号6天,

马上就要卸任了,他也更随意了。

这天有人问Werner一般都在干什么,他回答说:

“我嘛,要么就喝点咖啡,要么就玩玩电脑,要么就和朋友出去逛逛。

嗯对了,还有,你懂的,打飞机…”

额,他突然发出这条推特后,大家都觉得很尴尬。

毕竟在2011年时很少有这种官方的、有大量粉丝的账号,公开谈论手淫….

而且,Werner还不只聊了一次,

之后他还发了一个:

“把一天时间都花在吃披萨、看BF3,简直就和打飞机一样:

做的时候很爽,但是事儿后就有一种“我都干了些什么鬼”的感觉…”


事后来看,Werner的做法的确是给这个账号开辟了一种新风格:

当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账号应该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积极观点时,

Werner却发出了却发了一些更有意思的、更具有个人性质的东西…

账号的粉丝,也蹭蹭蹭地上升。


【上课时偷偷为国家发推特的小朋友】

2012年6月时,18岁的Erik Isberg 成了账号的主理人。

虽然当时高二的他,在学校课堂上按道理是不能发推特的,

但老师考虑到他这段时间是在“代国发推”,特意对他放宽了一点限制。

年轻的他发推特的风格非常时髦,聊了很多关于足球的事儿,和自己爱睡觉的习惯。

所以,他也用这个账号展示了瑞典人的一个骄傲:

他学校的午餐,超级棒…

(????)


这个而学校的午餐成功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

尤其是英国网友们简直是羡慕嫉妒恨了:

都是学校的厨子,为什么人家瑞典的都这么棒?

(也许是对“非常棒的午餐”了解不够多吧...)

不过,Isberg靠分享午餐和学生生活带来的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

就和所有的网络热点一样,热闹两三天后,就慢慢消失了…


【‘二战前,希特勒是这个是世界上最美的名字’】

在Isberg后,又一次引起大家关注的推特管理人叫做Sonja Abrahamsson.

她并没有因为说出什么太幽默的内容,或者展示了瑞典美好的一面,

她的热点,可以说是给这个账号拉了不少黑粉。

她在管理期间发了这么一条内容,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

“ 在二战前,希特勒可是世界上最美的名字之一呢。

我想,(知道这个事儿)就像知道海豚其实都是强奸犯一样让人难受…"

其实Sonja的原文并无恶意,但这条推特一旦被断章取义发在这样的平台上,就很容易和反犹主义扯上关系.

果然,这条推特很快就让人们争吵了起来:

自由言论捍卫者、国家主义、反种族主义者等不同意见的人开始为这句话争论。


Sonja也时不时地会和这些评论互动,为自己辩解一下。

然而这样的讨论一旦开始,就很难短时间收住。

直到现在,人们回忆起这个账号,还会把这条推特提起来。

相比在打理这个账号的一星期里,卸任后的Sonja觉得心里更累....


【川普上台,逼得我不得不生气发推】

用这个公共账号谈论政治话题的人还很多。

但大多数人都会比较谨慎,言语温和,尽量避免给自己找麻烦招喷。

比如Max Karlsson在2017年2月接过推特的时候,也没有想要搞个大新闻的意思。

但是,恰好这他管账号期间,遇上了川普“诬告”瑞典有恐袭的事儿:

川普公开指责瑞典政策,说不久前在瑞典,有一次发生在夜里的恐袭。

但生活在瑞典的Karlsson自己很清楚:

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恐袭,川普这个说法是信口开河。


所以,当周一来临,川普又和往常一样开始批判瑞典的难民政策时,

Karlsson开始利用这个推特反击川普。

“让我们先说清楚,昨晚瑞典确实发生了很多事。

但世界上无时不刻都有事儿发生啊。

只是,这里发生的事情绝对不是川普传播的那些。”


接下来的一周里,Karlsson都把推特的重心用在了怼川普上。

关于川普的讨论可以说是国际性的热点。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总是有大量的网友持有不同意见。

所以在Karlsson以这样官方的账号发出推特后,也收到了大量网友的私信,让他筋疲力尽:

“讲真的,这一周实在太累了。各种攻击性的言论、控诉和饱含极端暴力的照片,几乎要把你打倒。”


但直到他卸任的最后一天,

还是在尽力呼吁网友们,珍视新闻自由和法制公正..


【“丑闻爆发”:300多人,悄悄拉黑了一万多人...】

经过Sonja、Karlsson这样的例子,期望接手这个账号的人也渐渐明白:

这个账号发出的内容,并不会因为它的“公共性质、多样性”就受到网友的宽待。

即使明知道是个人观点,依然会有人断章取义,各种指责批评。

攻击的言论越来越多,有一些主理人受不了了,只能采取应对暴力留言的下下策:

拉黑!把喷子们都加入黑名单!


但拉黑一时爽,拉黑后更麻烦的事情又来了:

那些被拉黑的人一旦发现自己被屏蔽了,会变本加厉地回来继续指责账号。

在2017年时,有人统计出这个看似官方、开发、包容的推特账号,

其实拉黑了一万多名网友...

原来,在账号设立之初就有关于拉黑的规定:

管理者有权利拉黑任何他们想要拉黑的人的,之后的管理者也可以解禁之前被拉黑的人。

只是发起方没有想到,

经过了300多个管理者后,这个账号已经拉黑了一万多人...


虽然这种拉黑没有触犯法律,

但是作为带有一定公共性质的账号,拉黑这么多人,

人们还是觉得有损“新闻言论自由”的原则,对这个曾经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账号感到失望。

于是,在考虑再三后,瑞典文化中心的人还是把拉黑的名单取消了:

毕竟这个账号是为了宣传瑞典才开展的,

如果因为黑名单让网友们感到不满,倒是适得其反了...

既然不能拉黑,那发的内容就要更加谨慎。

于是,之后的一年多里,

这个账号发的内容,越来越琐碎、平和,

与此相对的,与这个账号互动的人,也越来越少,评论、转发都越来越冷淡:

没有什么争议性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亮点了。

目前,经过近7年时间,350人管理,发了19万条推特,但粉丝还是只有14万...

可以说是涨粉艰难了..

到了2018年9月,眼看这个账号要彻底糊了,

发起方瑞典文化中心宣布:

这个“瑞典策展人”项目到今年9月底,也该正式结束了:

“我们一开始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账号,把瑞典介绍给世界上更多的人。

但现在看来,了解这个账号的人还是局限在英国、美国和瑞典本身。”

虽然这个账号很快就要关闭了,

从最初目的和结果来看,它并没有达成一开始“宣传瑞典文化和旅游”的期望,

但它存在的近7年时间,却给很多人以启发。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很多媒体都把这个账号描述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官方账号”。

它像是一个社会实验,想要用社交网络的方式把真真实实的个体融为一体,

期望能够展现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瑞典形象。

但是,最终结果却证明,

在这样的“多方位展示”中,特征鲜明的个体终究会被淹没;

所谓的“国家形象”,最终也会分解成由一个个公民生活展现的琐碎片段。

因为集体形象,本来就是从万千人中凝聚来;

仔细看,又会还原成万千普通人的个体形象。


而这样的形象,既不是观点鲜明、个性十足的“网络红人”,

也不是值得关注的大型机构的“集体智慧体现”,

久而久之,随着这种形式被人熟悉后,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和吸引力了。

成为“过气网红”,正式退出江湖,也算是一个预料之中的结局吧...

Ref:

https://twitter.com/sweden

http://curatorsofsweden.com/about/

--------------------------------------

NoyLau:官媒普通人管理其实也就算是个噱头,但在新闻自由不存在的土地上看到这个模式还是有点感慨的。


caligulaluna:我好奇英国学生中午到底吃的什么


正在报警的派大星:你这辈子可能都不想看到的东西 在做东西难吃这件事上英国人很刻苦


灵魂被囚禁的影子:海豚是强奸犯???


小号安娜:觉得这个目的一开始就实现不了啊,目的是加深瑞典开放包容的旅游形象,可打理账号的人可不是开放包容的人。


靴靴x1Q:可是这种模式即使最终没有成功...尝试还是让人觉得欣慰,整体形象和芸芸众生的琐事,这些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很奇妙的事情!


等闲度日唯心不变:就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特别,一堆堆特别的人也就不特别了



…………………………

事儿君有品,

专为大家准备英国的各种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英国直邮,包邮包税~



阅读8690
老百姓 瑞典 国家 账号 
举报0
关注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号:hereinu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英国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hereinu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