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涨知识!乐清黄坦硐这村名原来是这样来的!

作者:虹桥门户网 来源:虹桥门户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9-05

    鸟瞰黄坦硐。梁琳 摄


 “

“黄坦硐”村名考

    ■黄忠杰


乐清市黄坦硐,相传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元2007年入选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2018年参选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


黄坦硐位于乐清市西北部,东临北雁荡山,南距乐清市区15公里,西与中雁荡山毗邻,北至永嘉山区;海拔600多米。


当我们在104国道往城北方向行驶时,抬头会看到“中国景观村落黄檀硐”的路标,而到了该村路口时,迎面映入眼帘的村四级组织标牌,上面分明是“黄坦硐”而非“黄檀硐”;而在《乐清地图》上,其标注是“黄坦洞”,既非“黄坦硐”也非“黄檀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坦”与“檀”、“硐”与“洞”有什么关系?


《清道光县志》记载:“马仰山…山南五里许有黄壇洞…可容纳千人西有车门岭。”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记录黄坦硐村山川河流的原始名称的史料,说明马仰山的南面五里许有一大洞,名黄壇洞,洞内可容纳千人,可见此洞很大。那此洞真实存在吗,它在哪里?


 “车门岭”现今就是村西古寨门下行之岭,其东面有“可容纳千人”的大洞,那就是非“它”莫属了。


据黄坦硐老人陈述,村南山茂盛树木竹林的山巅有一“神龟岩”,“神龟岩”下面有一大洞,分左右两个小洞,可容纳千余人,它的西面不远处正是“车门岭”。估计这就是“清道光县志”记载的黄壇大洞。那为何称“黄壇洞”呢?


原来古代“壇”是现代“坛”的繁体字,《辞海》注:“坛:①土筑的高台,古时用于祭祀及朝会;②庭院中的土台;③讲学的场所;④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由于僧道的袈裟为黄色,这个洞又是“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所以就叫黄壇洞。这可由村里的美丽传说来佐证。相传500年前,村南山“神龟岩”下山洞里住着许多和尚,但和尚们从来不用到外面化缘吃粮。只因洞中有一岩隙中,会自动流出白米,且每天刚够和尚吃,人多多流,人少少流。有天,一个贪心的新和尚想多流些米藏起来,便用小竹条往岩隙中捅,结果米再也流不出了。综上此乃黄壇大洞是也。公元2015年乐清市旅游部门拨款,将上下两个小洞凿通且平整,铺以石板。


那黄壇大洞与村名又有什么关系呢?从《浙江省乐清标准地名录》中可以看到,它沿用“清道光县志”史料,认定“因以洞名村,故名黄坛洞。后因‘坛’、‘坦’方言同音,遂演变为黄坦洞。”所谓标准地名,就是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或命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可正式使用。因而“黄坦洞”作为官方认定的村名且标注在地图上。其实,“坦”即“平而宽广”之意,作为地名表述也是称意的。然而,1987年编纂的《乐清县地名录》的记载又让人云里雾里了。在其第六章《城区》第二节《城北乡》第二段中记载:“乡境为山区。全乡重峦叠嶂,连绵逶迤,平均海拔500余米。有坡路山顶、高岩背、刀鹰嘴、覆船山、长大山、九连岩、黄坦硐东等。西侧与永嘉县交界有洞背山、松洞岗、大岗山等。最高黄坦洞东,海拔751.7米。银溪、白石溪皆发源于境内。”这里上行是“黄坦硐东”、下行则写成“黄坦洞东”,“硐”与“洞”又不一样了。“硐”与“洞”有什么关系呢?


《辞海》释:“硐”通“洞、峒”,用于山洞、窑洞、矿坑;“洞”,洞穴,指物体上穿通或深陷的部分,俗称窟窿。如山洞、防空洞。黄坦硐村名虽以“黄壇大洞”洞名命之,但从村地貌来看,像一狭长的矿坑,这可能是将村名书写成“硐”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原因,在乐清地名中,带“硐”字的村名很多,而没有带“洞”字的村名。如“硐垟村”“硐桥村”“硐岭头村”等。至此,答案已有了,“黄坦硐”三字才是现在官方认定的书面表达村名。但在景区的许多地方,包括路标,看到的又是“黄檀硐”,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字典中“壇”“坛”“坦”与“檀”毫不相干。据村老会计说,2005年在申报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时,老人们认为值此机会将村名恢复成古时的写法,便用“黄壇硐”村申报,不料青年村干部电脑打字打不出“壇”,打成了“檀”字。于是“黄檀硐”又成为今天广告上的村名了。后来,有人据此编撰村名新传说:古时“黄檀硐”村南山上有很多高贵的黄檀树,因一场大火被烧得精光,故而叫“黄檀硐”村。故事虽美丽,但无以考证,现在村内找不到一棵黄檀树。

 结论:“黄坦硐”是乐清官方标准的村名书面表达形式。然而,村名往往蕴藏着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作为古村落景区,使用“黄壇硐”村名能承载历史原貌,更有助于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作者为乐清市地理学会会员)

 

来源:乐清日报全媒体


往期精彩回顾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赞
小编的工资就涨1毛!
阅读9374
知识 乐清 
举报0
关注虹桥门户网微信号:gh_1188867c7d3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虹桥门户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虹桥门户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