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南京加入AI大战!吴恩达现场给CEO们上课,开出三大药方【附PPT】

作者:智东西 来源:智东西 公众号
分享到:

09-06

看点:吴恩达老师现场开课,手把手教CEO怎么用人工智能。


智东西9月6日南京报道,今天,又有一个南方大省的省会,热门准一线城市政府主办的AI大会开幕啦!

这次智东西受邀来到江苏南京,参加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峰会。

受邀参会的嘉宾包括不少产业界/学术界的AI大咖周志华、图灵奖得主Leslie Valiant、英特尔宋继强、寒武纪陈天石等。


而这当中最“吸睛”的嘉宾之一,则莫过于身上披着一批AI明星标签的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吴恩达。吴恩达今天的演讲信息量非常大,几乎算是在手把手教CEO们招募AI人才、打造AI团队、判断哪些AI能力该向外购买,哪些该自研等等。

此外,参会嘉宾同时还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以及南京市长、副市长等。

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吴恩达”,获取2018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吴恩达演讲PPT下载!


南京加入AI抢人,抢钱,抢公司大潮!

正如智东西在()一文中提到,最近国家,各省市政府都在热情拥抱各类人工智能大会,从一方面为自己贴上“AI”标签,进一步彰显并扩大自己的AI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招揽更多AI企业、AI人才落户本地。

▲大会主持人杨澜

目前,对于落户南京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政府将给予100万元以内的房租减免;对于初创企业,将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于落户南京的风险投资基金,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奖励;而对于投资失败的项目,则给予最高600万元的资金补偿。

而在人才方面,研究生和40岁以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不仅可以无条件落户南京,还能享受50%的购房补贴,最高200万。企业增加招收大学生超过50人的,将获得2000元/人的奖励。

据南京市政府数据,目前落户南京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超过了120家,包括旷视、地平线、蔚来汽车、拜滕、科沃斯等等,AI相关产业总人数已经超过4000人,其2018年总营收预计将达到80亿元。

吴恩达:全球CEO经常问我的三个问题

吴恩达今天的演讲主要围绕AI+行业展开,他详细地回答了关于传统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所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同时还谈到了AI教育、AI政务等。


吴恩达说,在过去这几年里,我经常受邀去到全球各地,跟很多CEO、很多学者、以及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聊过天。而全球各地的CEO经常问他的问题有三个:

1)我们公司该如何招募AI人才,建立AI团队?

2)如何挑选AI项目,哪些项目应该做?哪些项目应该不做?

3)AI与自己的公司策略该如何结合?

手把手教你打造AI团队

对于第一个问题,AI人才及团队,吴恩达说,如果一家企业想要真正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作流程,那么其组织架构调整需要走三步:


第一步,引入外部AI人才、外部AI资源辅助决策;

第二步,利用这些外部资源,培养内部AI团队;

第三步,将内部AI团队与各个业务部门结合。

吴恩达说,在百度等各种巨头公司中,会采取一个相似的架构,就是几个大业务部门直接向CEO汇报。

但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公司真正拥抱AI,那么你还要另外设立一个专门的AI部门,直接向CEO汇报(而不是把AI部门放在业务部门之下)。

这个AI部门可以将AI能力赋能到公司的各个部门,通过一个统一的API接口输出能力,同时建有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AI架构。

至于在谈到培养内部AI团队这块,吴恩达顺便宣传了下自己在网易云等平台上面的AI公开课。

他说,在过去10年里,AI培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大量变化。过去,公司需要邀请吴恩达或者其他教授来公司做一两次讲座才能培训人才,不过现在大家就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线上课程进行AI学习——比如吴恩达教授本人就有大量AI课程在网络上供人学习。

什么AI项目该自研?什么该外购?

第二个CEO常问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挑选AI项目,哪些项目应该做?哪些项目应该不做?


吴恩达有点无奈地说,很多(不懂AI)的CEO经常给出不切实际、不合理的目标或者建议,这些要求有些是团队无法达成的、有些则是无效的。

CEO选择AI项目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挑选示范性AI项目,成功完成,树立威信。

吴恩达说,在2011年谷歌大脑刚建立时,公司里很多人不相信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AI技术。不过,我们一开始就跟谷歌语音识别项目合作,成功地将他们的正确率提高了不少。

公司的其他部门看到之后,就被吸引了过来,之后谷歌地图、谷歌翻译等越来越多的部门找过来寻求AI合作。

第二个是与外部专家合作,加速项目启动,比如上文提到的引入“AI外援”,向外部公司购买AI方案。

不过,从长期来看,有些AI项目只适合在内部研发,只有内部团队才可以胜任。

至于这个AI项目究竟是要在公司内部自己研发,还是向外部购买呢?对于这个问题,吴恩达给出的答案是,对于标准、常见的AI行业解决方案,可以向第三方购买;而对于具有业务特殊性的解决方案,就需要内部构建。

别跟谷歌百度争通用AI啦!做你擅长的

最后一个CEO常问的问题是,该如何将AI与自己的公司策略相结合?

吴恩达的建议是:“在打造通用AI、打造AI辅助搜索引擎方面,不要打算跟百度、谷歌比了。你们要做的事情,是用AI帮你做你本来就擅长的事情,让优势更明显。”

与此同时,吴恩达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点:

如果一个开了很久的商场现在开了一个互联网商店,将自己的东西在网上卖,它能叫自己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吗?不能。

同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将AI作为工具,用在某些方面,它能够叫自己一个人工智能企业吗?也不能。

一个人工智能企业,需要从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运营思维、以及决策模式都由人工智能参与,由参与AB测试的工程师、项目经理们参与,不能是CEO一言堂。

高校AI教授不够用了

最后,吴恩达还提到,除了企业在拥抱人工智能之外,政府跟高校也在积极拥抱AI。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现在虽然AI在产业界很火,但是AI在教育领域还是缺失。哪怕是像斯坦福大学这类高等院校,它所拥有的AI专业人才、AI专业教授依旧很少。

与此同时,大量学生对于AI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供需明显不足。正如智东西在()一文中提到,国内情况也是如此。

潘云鹤院士说:中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正在快速到来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院士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经过。

潘云鹤院士说,中国工程院在2014年就开始智能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项目,最后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技术都指向一个——人工智能。

因此,在2014年开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开始陆续发展壮大。尤其是直到去年,国家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向全国释放了大力发展AI产业的信号。

如今,中国很多部门、地区、企业都在制定自身的新一代AI发展规划,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番。

“AI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正在快速到来。”潘云鹤院士说。

70年前图灵已经预测到了今天


图灵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Leslie Valiant说,根据1948年的图灵的手稿,这位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当年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机器只能思考,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就像人类如果只有大脑没有五官四肢的话,它有什么用呢?

当时图灵得出的结论是,游戏、语言/翻译、数学、密码学。

Leslie Valiant说,70年过去了,如果图灵能看到我们现在的进展,他会发现事实离他当年预测的着实不远。人工智能虽然有了不错的发展,但可解决的领域确实跟当年图灵预测的差不多。

接着,Leslie Valiant谈到了如今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发展现状。现在的人工智能依旧缺少“常识”,需要大量数据去喂养的监督学习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真正模拟人类智能的生产。

对于如今的人工智能来说,Unifying Learning(统一学习)以及如何为AI加入常识是如今最大的挑战。

结语:落地!落地!

跟以往众多AI大会不同,最近一两个月的AI大会越来越强调落地产业,赋能产业。

以今天吴恩达现场开课为例,他的三板斧对于AI落地企业而言具有可操作,可执行的指导意义。

也正如潘云鹤院士所说的,“AI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正在快速到来。”

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吴恩达”,获取2018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吴恩达演讲PPT下载!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

今年9月20日,智东西将在重庆召开2018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邀请来自整车厂、Tier1供应商、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公司高管共同探讨智能汽车的时代机遇。目前峰会报名已经全面开启,大家可以扫描海报底部的二维码直接报名。

阅读8965
南京 
举报0
关注智东西微信号:zhidx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智东西”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智东西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智东西

微信号:zhidxco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