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睫毛长进眼睛里,这种眼病很常见,严重影响视力!眼科专家说应该这么做!

作者:健康时报 来源:健康时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9-10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本文专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整形美容科美容主诊医师 陈熙


睫毛倒长进眼睛里了!出现了倒睫毛,有点红、有点痒、还有点怕光,不少人都觉得倒睫毛不是病,事实上,倒睫毛处理不善容易引起各种角膜炎症,严重了还可能导致失明!


倒睫毛是一种外眼病


倒睫(trichiasis)是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外眼病。主要是睫毛方向改变,朝向眼球生长,摩擦角膜和结膜表面的情况,称之为倒睫。


正常的睫毛生长于眼睑睑缘的前唇,排列成2~3排,呈短而弯曲的粗毛。睫毛有避光、遮挡灰尘、防止外界异物进入眼内以及眼部美容的作用,细长、乌黑、上翘的睫毛对人的容貌美起重要的修饰作用。


生长方向异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睫毛,不但经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异物感等不适,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造成永久性的视功能损伤。


倒睫毛的病因有两类


引起倒睫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第一,睫毛生长异常

儿童及青少年主要是由于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下睑的赘皮,有时下睑赘皮联合内眦赘皮,以及先天性的眼睑内翻引。


第二、炎症导致

中老年人主要是由眼睑结膜的炎症以及睑缘部瘢痕收缩所致,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内翻。 


倒睫毛有症可循


患者常有眼痛、眼红、流泪、怕光、持续性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儿童多不愿意抬头,怕光不愿意配合手电或者裂隙灯检查。检查下睑倒睫时,嘱患者向下注视,便于发现睫毛是否触及角膜。


倒睫毛并发症危害多


结膜的炎症

由于睫毛的反复刺激结膜和角膜,因此结膜炎比较难以治愈,常常容易反复发作,流泪,分泌物常时有出现。结膜炎症反复且长期不愈时,有的患者出现结膜瘢痕,少数出现局部睑球粘连。


角膜的改变

倒睫可以引起角膜上皮点状或者弥漫状损伤,角膜上皮的脱落、角膜浅层混浊、角膜血管翳、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进而影响视力。


其它危害

除了角膜病变影响视力以外,倒睫有时引起散光也可以影响视力,在儿童患者如果散光明显的话,少部分还可以引起弱视。甚至还可能引起角膜溃疡,眼球溃烂,严重者可致失明。


倒睫毛预防小知识


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用眼少玩手机和电脑,尽量少揉眼睛,平时有炎症反应可点抗炎的眼药水,以避免睫毛再次或多次倒入眼内。手部清洁也要注意,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细菌进入眼睛。


注意:倒睫毛勿擅自处理


长了倒睫毛后,有不少人会用镊子拔除倒长的睫毛,虽能有所缓解,但不久新生的倒睫又长出来了,而且在拔除倒睫时还会留下一些锐利的根部,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刺激症状。所以自己拔倒睫不是彻底解决的办法。


另外,有的老人认为这是小毛病不以为意或是怕给子女添麻烦,就一直在家坚持,直到什么都看不清了才到医院就诊,但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婴儿倒睫毛3岁后手术


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睑内翻常可自行消失,一般不急于手术,如果对角膜和视力无损伤,倒睫程度比较轻,自觉症状不明显,可以经常扒其下睑,同时配合消炎的眼药水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点眼。若3~6岁时保守治疗无效,睫毛严重刺激角膜,流泪又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


目前针对眼表被倒睫刺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行眼睑切开手术。这种手术方法成功率高,术后效果稳定,缺点是需要切开眼睑皮肤,术后残留疤痕。如进行仔细操作、精细缝合,伤口愈合后早期涂抹祛疤药物的话,仍可将疤痕减淡至不易察觉的程度。


多数患儿的家长惧怕“开刀”,而更容易接受缝线手术,作为减缓倒睫刺激的“权宜之计”。但事实上眼睑缝线悬吊手术仍然可能残留针孔疤痕,且复发可能性高。


成人倒睫毛治疗方法多


对于成人不伴有眼睑内翻的数量较少的局部性倒睫,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四种:


1拔除法

倒睫数量不多时可以直接用睫毛镊拔除,简单有效,但是由于睫毛的毛囊并没有破坏,几周内易复发。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更硬,刺激角膜,因此拔除只是在条件简陋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或者在其它方法都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2电解法

电解破坏毛囊并拔除,但局部疼痛感明显,需要在局部麻醉下操作,且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10~20%左右。


3激光治疗

激光烧灼破坏毛囊,对少数散在分布的倒睫是有效的。


4切除毛囊

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将毛囊切除;若倒睫数量多,可楔形切除或前板层切除,对于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局部成簇的倒睫有效。

阅读8207
眼睛 影响 
举报0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号:jksb2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健康时报

微信号:jksb201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