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网络媒体论道甬城:铿锵作答让互联网“最大变量”变“最大增量”

作者:传媒圈 来源:传媒圈 公众号
分享到:

09-08

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于薪火相传间见证了对中华文化的延绵。


宁波港,从不毛之地到世界第一大港,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闻名遐迩。


一面是坚守,一面是创新。两张“宁波名片”交相辉映,无形中对标着9月6日在此举办的“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主题。


图: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紧密围绕“智能互联时代的媒体变革与发展”,铿锵作答习近平总书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重要讲话。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今年首次由中央网信办作为指导单位,更加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党对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论坛深入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主动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机制,要让中央的声音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作用,在网络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被重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高翔介绍,最新数字显示,我国网民数已达 8.02亿,普及率为 57.7%,手机网民占比达98.3%,互联网舆论规模空前庞大。与之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舆论生态正在重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一论述,为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主论坛上,高翔主任提出“三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與论导向,不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在大胆创新、勇于变革的同时,希望各家网络媒体能够坚守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携手打造一个美好的网络新生态。


二是始终坚持创新正面宣传,努力提升网络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络平台,在传播理念、模式、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持续推进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顺应技术变革大势,将大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产品策划、制作、传播全过程各环节,确保网络内容生产始终与新时代发展大势同向而行。


三是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不断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把更多政策、人才、资源投向互联网,加快主力军向舆论斗争主战场转移的步伐。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稍纵即逝的机遇,各平台要秉持互联网精神,“推开门户、打开窗户”,深化多维度合作,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共享融通,向移动端倾斜,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


图: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高翔


用主流价值观赋予技术以灵魂和温度


“算法”所引发的巨大争议,成为今年年初的一大热点。一味投用户之所好,依赖冰冷的技术而无价值观加持的算法推荐,裹挟了大众对于信息的获取,造就了“信息茧房”和“孤岛效应”,而大量娱乐的、猎奇的、低俗的信息传播,更是引发各种舆论乱象,饱受大众质疑、反感和声讨。


技术本身无罪,但是蒙眼狂奔的技术哪怕再先进,如若媒体平台没有切实担负起把关人的角色,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主论坛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不约而同首先强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后真相”时代,新闻受众的需求正从事实偏好转向价值偏好。重塑媒体公信、达成社会共识,已经成为全球媒体行业都必须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使命。无论技术如何革新,以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为引导,将不同属性的“媒体小船”纳入传播舰队,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才能形成用户和内容的正确价值连接,实现互联网生态的风清气正。


与会人士认为,未来,一个媒体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数据、算力和算法。多家网络媒体都提出了关于“主流算法”的积极探索——算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一定要汲取的,传统算法是以趣味为核心,若让算法不仅有速度还有精度、有热度还有温度、有力度还有态度,那将是一项非常可喜的突破。


图: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现场


目前,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正在和学界、业界积极沟通,希望研究出一套体现价值取向的主流媒体算法;央视网联动阿里云将在十月份推出全新的大规模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也在探讨匹配央视网海量内容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的主流算法,这个算法除了趣味这个维度以外,力求加上重要性、显著度。


今天,媒体和用户的关系,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价值判断和情感传递的共同体。用户的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吸附力、社会塑造力的高下,这也是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


为构建主流价值引领的新媒体内容生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介绍,中国记协新一届理事会网络媒体的代表比例从上一届1.42%提高到10.36%;今年中国新闻奖将增加媒体融合奖项50个名额,网络新闻奖项占比达23%,这必将对网络媒体的内容发展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如何用主流价值观赋予技术以灵魂和温度,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表示,为老品牌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活力,未来将进一步将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其打造成为国内网络媒体领域规格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正能量传播“年度盛典”。


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拥抱新机遇下的新挑战


除了主论坛“智能互联时代的媒体变革与发展”,700多位嘉宾还在三场分论坛和圆桌会议上,围绕“智能互联时代的传播新语态”、“5G时代的传播新格局”、“传媒+: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等主题,分享实务经验,共话未来趋势。


时至今年,中国主流媒体无一例外面临着互联网转型。新媒体道路将去向何方?智能互联时代,正能量又将如何更加有效的传播,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丛林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教授的话说,作为人类社会在过去几十年来所诞生的最为重要的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将连接万物,对媒体带来巨大的变革。如何用好智能互联带来的崭新机遇,是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如果缺乏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影响力。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榜中,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位列前三甲。三家国家级新媒体的实践之路,可谓成绩斐然,并且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介绍,“今年六月我们推出了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目前已有五千多家主流媒体、政府机构和优质自媒体入驻,我们目的是搭建一个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内容生态。智能移动互联网蓄势待发,未来已来,我们有必要做好准备。前不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机器大脑,具备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功能,有利于提高做内容的制作和内容分发的效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阐述了如何做新时代的便携数据库、海量口袋书,特别提到以现场新闻全息现场直播平台带动媒体转型,“记者拿起一部手机就能发起一场全息直播,把这个功能拿出来单独做了一个软件叫现场云,免费向媒体同行开放,目前已经有2700多家新闻媒体入驻,三万名记者注册,每天发起直播三百场,大家都说今年5G是风口,这就是布局5G时代的预演。”


央视网董事长、总经理钱蔚介绍,目前央视网多终端覆盖人次达到14.3亿,央视影音累计下载量达到7.4亿,“央视网智能大屏终端迅猛发展,作为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累计覆盖用户即将突破1亿,互联网电视平台累计激活终端9680万台,它构成了央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手抓移动优先,一手抓智能大屏,组建智能大屏生态共同体,未来希望搭建融合化平台,让网络媒体服务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透露,央媒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都是高质量的内容生产群体,尤其是在图文时代增长非常迅猛,阅读量超过了50%。而作为地方媒体的卓越代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蒋旭灿介绍,自2015年果断推动新闻客户端甬派上线、打响报业集团媒体改革融合的第一炮以来,三年时间客户端用户达到260万,日活跃度保持在25%到30%之间。


这一系列创新的背后,是从作品到产品再到服务的理念之变,更是新媒体时代不断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使命使然。如果说2018年是“智媒元年”,本次论坛透露的一个积极信号——背靠传统媒体的既有优势,重视舆论与阵地,尊重用户和市场,通过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为内容赋能、为渠道赋能、为生态赋能,这将是主流媒体在智能互联时代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在迎击挑战的携手共创中,一场行业裂变正掀开激动人心的一页。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


阅读9283
中国 网络 互联网 
举报0
关注传媒圈微信号:chuanmeiquanz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传媒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传媒圈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传媒圈

微信号:chuanmeiquanz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