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互联网时代下的科技传播,你会吗?

作者:果壳网 来源:果壳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9-12

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传播新方式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技术以指数级发展,电子阿凡达无处不在:社交网络上的秀恩爱、网络游戏里的PK,购物网站上的点评……那我们用它可以为科学传播做些什么?


新技术能为科学传播带来什么变化?图片来源:pixabay


移动式互联网是时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大渠道之一,并不断扩展到新的用户群体,使得用户在获取信息上变得越来越“均等化”。借助新型的技术,科学信息传播是否能以更加快速、浅显的方式,传递到新的用户群体?科研成果的过快传播和草率解读,又是否会造成科学与受众之间的信息鸿沟进一步增大,使得谣言更加难以被识破?科学传播的未来之路会变成怎样,并通往何方?


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传播新方式”,让更多致力于此的人懂得如何发声,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将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9月18日下午13:50-16:30

国家会议中心210A、B会议室

6位嘉宾将分享他们在

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的科学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传播新方式”

主题分论坛开始招募



演讲嘉宾


Thomas Kiefer



托马斯·基弗博士于1982年出生于德国萨尔布吕肯;在ASIIN开启了其工程教育质量保证领域的职业生涯后,于2015年加入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在德国工程师协会工作期间,他出任了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国际项目的协调员;该项目通过为工程师建立一套文档和验证系统来提高其资历透明度,从而促进工程师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


2016年,托马斯·基弗成为德国工程师协会的国际事务协调员,同时亦出任德国科技协会联合会(DVT)的秘书长。德国科技协会联合会是一个由30家科技协会所组成的联盟组织,在国际上,代表德国科技界的利益。托马斯·基弗主要负责国际合作、工程教育、监管、工程劳动力市场以及专业政策等工作。



David Cyranoski



施普林格 · 自然集团亚太通讯员。资深记者,2000年加入自然出版集团。历任科技翻译、教师、记者。2013年起在上海工作,报道多篇干细胞领域的研究。



Nancy Shute



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科学新闻主编,美国科学作家协会前主席。Shute注重培训记者和科学家使用社会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学术课程中教授科学写作。此外,Shute在很多大学担任客座讲师,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马里兰大学乔治城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



张双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兼职研究员和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新疆天文台兼职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学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入选国家基金委杰青、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获得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意大利Ferrara大学“哥白尼科学家奖”。


研究领域为黑洞、中子星、宇宙学和空间天文。发表审稿论文两百多篇,引用超过7000次,H-因子为43。担任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马暴偏振实验、2017年6月发射的“慧眼”天文卫星以及未来的eXTP空间天文台和HERD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等大型国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首席科学家。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科学家系列”和央视新闻频道“China Insight”等节目访谈嘉宾、央视一套“开讲啦”演讲者和“加油向未来”科学顾问、果壳网科学顾问。入选“最受媒体欢迎科学家”、典赞2017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央视《新闻周刊》“新闻人物”和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2017科普启明星”。



嵇晓华(网名姬十三)



果壳网创始人、CEO,在行创始人。他曾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作为科学专栏作家,曾主编《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


作为创业者,嵇晓华长期致力于用互联网创新产品来推动科学传播,探索知识获取模式的革命。他也是公益机构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倡导“让科学流行起来”。嵇晓华在科学传播、教育创新、社会创新等领域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曾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时尚先生年度科学传播人物、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等荣誉。



毕啸天



清华大学2010级本科生,2014级直博生。公众号“毕导”创始人,致力于传达有趣的理工科思维方式。目前毕导公众号拥有百万粉丝,累计阅读量4000万。


2018年9月18日,13:50-16:30

国家会议中心210A、B会议室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9月15日)

报名通过后将有短信通知

名额有限,报名成功者请确定出席。


本文首发于: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来自果壳,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对,这是一个二维码

给果壳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此次活动

阅读9018
互联网 
举报0
关注果壳网微信号:guokr4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果壳网

微信号:guokr42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