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卖房买股、牛熊转换、融资融券——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大战略

作者:新财富杂志 来源:新财富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09-13



兼顾投资、工作和家庭,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线作战,两个拳头出击,处处进攻或者处处防御的结果就是全面失败。普通人因为能力的问题,犹如陷入沼泽中的旅行者,越挣扎困境越大,越努力越不赚钱。


来源:雪球(ID:xueqiujinghua)

作者:八戒II




01

全职投资的开始:卖房买股

2006年末到2007年初接触到基金投资,是投资活动的开端。当时了解了一些基金投资的基本投资理念,比如分散、专业化选股、长期投资等等,比较认同这些理念的。基金的这些理念使我对于投资的认识有了改观,从对传统股民完全不靠谱的印象中摆脱出来,开始觉得投资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在2006年之前,工作也不太顺利,自身工作能力不足,身体也不太好,和人相处也觉得比较累,抑郁倾向比较严重。2006年末,工作单位机构改制,触动了我的生存底线。我决定反抗,拒绝任何新的工作安排,并给自己放长假休息。可笑的是由于机构改制,我的工作关系并没有明确的隶属,工资支付和工作无关。也就是说我给自己放假了,也没有谁能停发我的工资。这是一次典型的套利,仅仅是思路的改变,就使得我的生存状态从焦虑压迫变成了彻底解放。

这个情况的出现,对于我一贯正统的思路有很大的触动。认识到要运用一切手段生存下去,正统思维过不好,任人宰割;发展要靠战略思路的改变,不能只靠平面推进。这对于一个以前无比看重工作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转折(整个社会的教育机制和生存机制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2007年我完全淡出工作。我认识到常规的思路根本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我将结婚用的房子卖了,房款用来投资(投机)。其实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很多人都有三五套房了,我只有一套房,无论房价怎么上涨,我的财富水平永远也跟不上房子多的人,必须弯道超车。

2007年指数5000点的时候,我用卖房的钱买了开放基金。到6000点的时候赚了一些钱,然后就不断下跌,到2018年末的时候亏损60-70%。从当时看,卖房买股是严重的错误。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上的积蓄,我拿来与网友合开了一家网店,盈利不多,最开始还是抱着做大做强的想法,合作还算愉快,赚了一些小钱,特别是在证券投资大幅度亏损的时间段内,网店盈利,还是能够支撑一部分生活开销的。通过经营活动,多少懂了一些生意上的常识,虽然只是一些很浅的商业经验,感觉对于投资的帮助还是很大。

婚礼办的非常简单,收的礼金,也被我拿去炒股了。但买股票比买基金慎重了很多。买入动作非常缓慢,当时我认为直接买入股票,恐怕经验不足,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使用代理人,可能会被市场中的非明示规则所迷惑。后来我知道这个非明示的规则其实就是绝对市盈率水平。事实证明我的预先判断是基本正确的,如果当时主要仓位不是通过基金买入,而是直接全部买入股票可能损失90%以上。

以上一系列操作,已经埋下了婚姻矛盾的伏笔,卖房买股,简单的婚礼,礼金用来投资,租房住,不工作,生活开销极度拮据。投资最初的两年可能还有人支持我,但投资到第三年、第五年,已经没人信任我了。怨声载道,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劝慰和安抚的工作,这个过程当时很多人认为就是在画饼,目标是不可实现的。


02

牛熊转换、婚姻恶化、生活压力

2009年政府有一个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这个时候,我已经经历了指数从6000到1600的洗礼。我眼睁睁看着所购买的基金不断在熊市中下跌,并且,按照基金宣传的所谓长期持有理念坚持着没有卖出。全程经历牛市到熊市的下跌可能是对证券投资心理学的一次很好的体验。

熊市的最大好处。可能就是可以使得投资者静下心来学习,看盘是没法看了,只能看书。这期间可能是我读书最多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把网上书店可以买到的和投资沾边的书都读了一遍。

我比较推崇的是格雷厄姆的著作。逆向投资方面我比较喜欢看邓普顿的传记。科斯托拉尼的书有很多历史案例,可以弥补投机经验的不足。马丁惠特曼、赛思卡拉曼、约翰聂夫,彼得林奇,乔尔格林布拉特、索罗斯、冯时能、还有护城河理论的书也都不错。我的经验是最好阅读投资家自己写的书,然后互相印证,找出真能用于实战的技能,理论体系需要阅读《证券分析》打个基础。

因为2008-2009年有了些投资经验,我就开始不断买入大幅度折价(对折)的封闭基金,股票还是没有敢多买,买了招行,万科,万华,五粮液,同仁堂,但都是试探性的缓慢买入。

2008-2009年买入折价的封闭基金我运用了杠杆,主要是亲戚的一些借款,还有信用卡的融资,当时支付宝管理宽松,信用卡融资比较容易。

2009年封闭基金轻松翻倍,折价率变化,明显促成了翻倍行情。股票买入虽然缓慢并且没有买在低点,但买入的股票也翻倍了。3500以后股指开始逐步下跌,封闭基金因为有折价的原因,下跌幅度不大,此时我的资本量,已经恢复如前。到2010年初的时候,亲戚要收回借款,我顺势终止了信用卡融资。如果此时不终止信用卡融资,恐怕赚的钱又要输回去。因为长达5年的逐级下跌开始了。

2009年7月到2012年8月,招行股价被腰斩。2014年3月招行又回到历史最低价位附近。这一期间我一直在增加招商银行的仓位。最开始的理由是PEG比较低,然后是绝对估值比较低。资金来源主要是卖出其他证券持仓。

比如封闭基金,股指下跌过程中封闭基金因为折价率不断缩小跌幅不大,就逐步换成了招行。

比如开放基金,在2010年末,持有中小板股票的基金恢复到了高点,指数基金一塌糊涂,持有价值股的基金业绩不振,我将这些基金逐步清理后,换成了招行。

现在看指数型开放基金无法抵御下跌风险,且指数长期低迷无法获得收益。价值型配置基金,基金经理时常换人,宣称的价值方法也没有很好的延续,人员变动之后往往业绩快速衰退。成长型配置基金的绩效不错,但也比较严重的偏离了一般性的投资准则,且喜欢抱团取暖。发现这些问题之后,就慢慢疏远了基金。

还有一些亲戚的借款也逐步买入招行,支付的利息在10%左右。

实际上,我最开始买入的这些股票,招行,万科,万华,五粮液,同仁堂,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总觉得只有招行不错,性价比最高,也就把其他股票慢慢换成了招行。但其他股票的阶段涨势和最终涨幅都比招行强上不少。这就是我选股能力的问题了。不过还好,因为也没什么钱,其他股票买的不多,没有特别后悔。

此时婚姻状况也不断恶化,长期的生活压力,使得早期的战略构想不断被拿出来质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辩驳、去解释,哪怕绝大多数的生活费用实际是由中国证券市场支付的。我觉得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解释自己的战略了,因为战略越隐蔽成功的机会越大。把战略反复暴露出来进行解释,其实是降低了成功的概率。

由于婚礼是以避免内耗,节约资本,节俭为导向举行的,当时的设想是避免铺张浪费,将钱用在刀刃上,做好投资,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勉强达成了合意,但也确实没有遵循常规的婚俗。虽然过去的决定是,共同努力投资,节省开支,复利发展,但对于完成目标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耐心不够,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的心理难以避免,经过几年的折磨,女方越发觉得不满,旧账不断被翻出来,旧的合意被不断打破,认为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矛盾升级。

实际上,当时家里根本没人上班了。全部依靠中国证券市场度日,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方还是认为投资就是个无底洞。不断拆台预先设计的投资战略,使我对是否能实现生存自由高度怀疑。

03

融资融券的开始

当时,我觉得这种被动的局面恐怕无法长期延续,我等得起,其他人已经不愿意等了。我想到了一个不得不为的方法,就是靠券商融资融券来加速财富积累。一定要在家庭全面崩溃之前赚到足够多的钱。

依靠券商的融资来提升收益,一直是被传统的投资理论所反对。当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比例,融资交易有被迫平仓的风险。这和借亲戚的钱还不一样,如果借款是多元化的,没有被强平的风险,甚至可以负资产运营。而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如果没有纪律性约束和很好的操作技巧可能全军覆没。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在2014年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成功投资者,在融资融券业务上也栽了跟头,当时我认为是一个好的时机,一是先驱者提供了经验,在自己能力不足,不善于开拓的情况下,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避免大的损失。二是这些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都在融资融券上亏损了。我认为当时可能是融资融券业务的一个底部。

加入融资交易者的行列之后,就有了个新的称谓叫融资客,听上去还不如投机者好。我更加忽视家庭生活,主动性的忽视家庭生活,1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对家庭生活失望也不愿意去管。2因为常年积累下来的怨气,短期内想调和也没有什么可能性,不如寻求在投机操作上获利,单方面的摆脱不利局面。或许还能有所转机。

融资融券的操作压力也非常大,如果考虑对亲属的借款,在2015年下跌最剧烈的那一段时间里,杠杆率超过300%。

时间转到2017年末、2018年初,由于招行从18元上涨到35元。融资账户出现了比较大的盈利。资产状况改善比较明显。但家庭内部状况更加恶劣,几乎见面就要吵架,严重影响心情,并影响投资决策。此时如果任由形势发展下去,恐怕投资会出现严重的误判。

最后一次召开家庭会议,希望女方至少能因为钱,能继续支持我,至少在经济利益方面还是一致的,不要因为情绪,该赚的钱没有拿到,影响以后的生存。开完家庭会议之后情况好了一些,但没过多久家庭矛盾又再度激化。因为要安抚家庭成员,只能制定了一个缓慢拆分,现金分红的计划。希望能尽量达到收益目标,并有序退出。

在缓慢拆分的过程中,我先行归还了对父母的借款,包括女方父母的借款。还有亲属的借款。支付了最后一期的收益。代管账户也变现,返还现金。积欠父母的伙食费,包括女方父母的伙食费,也一概归还。这10年家里都没开过火,主要在父母家蹭吃蹭喝。做了适量的分红,提前支付了父母的养老金,包括女方父母。分出的现金足够保障未来几年的生活开销。

可惜事与愿违,大量的现金支付,并没有缓解家庭矛盾,只是暂时平息了争端,等所有人都拿到大量现金的时候,女方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对投资的反对,迫切的要求拆分现金,转而要求对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全面控制。

这样的要求明显违反了过去的合意,投资之初,就已经获得了家庭的充分授权,投资人享有对投资的绝对控制权,否则不投资。根据我过去的投资经验,在投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阻碍,绝对控制权的安排是合理的。

没有绝对控制权,在行情最凶险的时候或者在家庭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可能瞬间丧失买卖权限,或者在具体买卖的过程中被干扰。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一旦形成这种局面,整个投资活动必然走向失败。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意识到这只是一系列家庭蜕变的环节之一,全面的矛盾爆发不可避免。为了避免在证券市场极度低迷和家庭矛盾全面爆发时,面临拆分的风险。我决定提前进行资产拆分。

2018年8月,我清理所有负债,包括融资负债,信用卡负债,亲属借款。股票资产全部变现,实施资产拆分。为避免以后风险继续传导,且投资权限绝对独立,这次拆分以支付养老金的形式全部交付双方父母账户。家庭资产最小化。


04

11年投资总结

从2007年8月指数5000点,到2018年8月指数2700点。历时11年,指数下跌2300点。这11年的家庭开销,远远大于家庭实现的工资收入,扣除开销,扣除支付给亲属的利息,扣除融资成本,大概剩余了60年的工资收入。如折算成现价房,可以买回6-7套以前因为投资而卖出的房产(这个要感谢本地房价涨幅有限)。基本实现生存自由。即便拆分之后,所得货币基金收入,依然可以持平或略高于工作收入。在此期间由于向父母、亲属借款的因素,虽然本金存在损失的风险,实际本金得以返还,考虑到给付的利息,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家庭成员的收入也有所提升。代管的部分股票投资,也出现比较大的涨幅。这些加起来,实际上父母的年投资收益远高于,退休工资。

这样的阶段性投资结果,基本上是超水平发挥了。毕竟智力,学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只在平庸的行列。运气方面应该在中上水平。

11年的投资活动,在对于人的看法上,持比较一般的观点,人性贪婪恐惧交织。普通人更多的是承受不住贪婪和恐惧,大多数人都追求普通意义上的幸福,能力上比较弱,智力一般,耐心又不足,贪图小利,不能坚持战略。但又希望能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本质上是悖论无法实现的。

我个人也在投资活动中,不断降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和道德操守,深刻体会美国士兵守则第一条的伟大智慧,认识到,自己不是超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努力让自己开心起来。我认识到在没有充分的给养和环境辅助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做出,超出物质准备的业绩。不能指望投机的运气一直在我这边。对于普通人来讲,获得一些成功,也意味着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得不做出某些取舍。

兼顾投资、工作和家庭,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线作战,两个拳头出击,处处进攻或者处处防御的结果就是全面失败。普通人因为能力的问题,犹如陷入沼泽中的旅行者,越挣扎困境越大,越努力越不赚钱。战略本身并非是高大上的东西,其实是弱势者与强势者抗衡的必然手段(《战争论》),是草根意义上的,这一点误解最大,以至于弱者反而不敢运用战略。弱势者更担心自己有限的资源被耗尽,而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掌控的资源极少,才具备博弈的概率优势(运气)。弱者以常规作战的方式与强者硬碰硬的对抗,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弱者想要成功必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迂回战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并且以不同于强者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兵者诡道)。弱者能够比强者更加具备战略远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如果敢于付诸行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战略定力,就很可能获得战略成果。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阅读8338
投资者 战略 
举报0
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号:newfortun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财富杂志

微信号:newfortune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