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李世民为啥要吐槽司马懿?

作者: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公众号
分享到:

09-19

以前,我这么理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要稳扎稳打,靠实力碾压,不要冒险。

等经济与后勤上凌驾于对手,就想怎么打怎么打了。

——颇有点曾国藩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的意思。

又有点学公元前罗马人打法:多建工事壁垒,保持密集补给线与据点,步步为营。

种田党发展雄厚了,耗资源,怎么都能赢。

——王翦当年打楚国,就是六十万人压过去,再对峙个半年,耗赢的。



但经常也在犯琢磨:

自己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别家也在水涨船高啊;这么磨下去,自然不冒险,但不免旷日持久,变成消耗战。

加之许多战略游戏都设定,攻占地方越多,动员力越强,兵也就越多。

那么,兵贵神速,开局速推,柿子拣软的捏;在大家都没发展的初期,东西吞并,一家独大,瞬间兵力已经三五倍于对手,从此居高临下,岂不美哉?


这当然有点冒险,但打游戏嘛,输了大不了重来,不至于丧命。故此大胆速推,不复拖延。只是偶尔,势力大了,冒了头,对手不免几个势力联合来对付你,多线被动陷入漫长拉锯战。

所以就尤其提醒自己:要趁各家没联合时,雷霆电扫,斩草除根。晚一天启动,就多一点被夹击的危险;以及,当然,最好要远交近攻:平时多找几个远方的朋友,免得他们扎堆来围攻自己。

一句话:闪电战,速推。


直到我后来看了至正十六年到二十年,朱元璋势力的地图,才明白自己理解得还是不够。




至正十六年到二十年,也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阶段,朱元璋没有跟元军正面作战:不是他不打,而是四面隔着。

东有张士诚,西有徐寿辉,北有小明王,南边是长江。

前三家都跟元军打得昏天黑地,尤其是小明王那边很热闹。

朱元璋这段时候,没向任何一边出手,而是专心发展自己。

这才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真意。



所谓的高筑墙,既是他自己的城垒,也有他四周的势力:三边的势力,都在为他缓冲元军这个最大的敌人呢;这三面高墙,让朱元璋不必担心元军;不称王,让他可以跟小明王不撕破脸,而让小明王北伐元军,朱元璋自己经营淮泗。

也因为这种玩法,后来陈友谅大军东征时,朱元璋可以下赌注,全军西拒陈友谅,无视东面张士诚:他是内线作战,可以集中兵力打。

西线陈友谅一完蛋,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立刻称王,然后花十个月,平灭了跟他拉锯十年的张士诚。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与兵贵神速,原来并不矛盾。

——尽量追求内线作战,身处夹缝之中其实也不那么糟糕。

——削弱,但别轻易灭掉接壤国,如此可以利用它们来做战略缓冲地带。

——真要动手灭一国时,急速集中兵力,一口气解决问题;远交近攻之类当然也要先用上咯。


换言之,慢慢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慢慢积累,是为了一口气解决对手。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后,是势如破竹。




李世民曾经夸过司马懿:

雄略内断,英猷外决,兵动若神,谋无再计。


先前也说过,司马懿讨孟达、定辽东、平王凌,都是出手狠辣,兵行如风,擅长声东击西。

然后,李世民吐槽司马懿了: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李世民的吐槽点,不是司马懿本身素质差,而是在司马懿本来挺厉害一家伙的前提下,仗打成这样,被人围着打,吃自家粮食,丢人啊!

一是虚伪:看了巾帼,才发愤去打;一看辛毗来了,顿时又缩了,可见千里请战就是玩虚的,用手段争面子,丢人啊!

二是怂:明明兵力局面都占优,居然不敢打,被诸葛亮压在门口种田,等诸葛亮死了好追击了,却被死诸葛走了活仲达,丢人啊!


为何李世民这么有底气呢?

因为李世民自己的打法与成绩,堪称中国史上的防反王。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先守,守到薛仁杲士气虚弱,一个南北夹击,然后急速追击,直接把西秦灭了。



柏壁之战,李世民与宋金刚对峙,两次截击尉迟恭,断宋金刚粮道;该出动时,追奔三天不解甲,一日八战,与徐世绩南北夹击,解决。

虎牢之战,李世民奔袭虎牢,与窦建德相持,趁窦建德疲惫,铁骑冲营,一日破建德,回马取洛阳。




以及,就像李世民吐槽司马懿那次似的:

一味守,没意思;守,是为了攻。




有位老人批《资治通鉴》,说自古能兵者,李世民第一,朱元璋次之。

如上所述,李世民的名战役,都是相持之后,奔战绝杀。

朱元璋的大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相持十年,集中兵力,东西奔走,急速破之。


而这位老人自己的话是: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

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


一句话:速决的进攻战与持久的防御战,缺一不可。


持久防御、急速反击。

他与李世民、朱元璋,堪称惺惺相惜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战略与战役上,都运用得出神入化。

自古能兵者,所见略同啊。




哪位会问:题图怎么是唐国强版诸葛亮?是不是放错了?

答:因为本文讨论的三位,唐国强老师都演过!!!







阅读8722
举报0
关注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