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些谷歌开发者为何集体变身社会人?

作者:虎嗅网 来源:虎嗅网 公众号
分享到:

09-21

推广



9月20日的上海,科技圈翘首久待的2018谷歌开发者大会如约而至。数千位业界精英在此荟聚。演讲者无一不是重量级人物,如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和谷歌产品总监 Andrew Bowers。

 

作为科技领域风向标,本届开发者大会依然干货满满,主题涵盖机器学习、ARCore、Android、WearOS、移动网络等方方面面。意外的是,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命题,谷歌在大会现场还郑重发布了“猜画小歌好友同玩版本”!

 

谷歌甚至还为大会定制了一个允许千人同玩的“特别版”。2000多名与会者忽然放下正襟危坐,一起拿出手机,在限定时间里进行画画大作战,场面可谓相当壮观。这大概是游戏史上,玩家平均智商最高的一届!

 


谷歌为什么选择在如此重要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一款小程序呢?

 

作为AI研发领域的领军者,谷歌一直在推动AI技术的普及,让更多人体验到人工智能的乐趣。


早前推出的“猜画小歌”,上线3小时刷爆朋友圈。现在朋友圈应该找不出没玩过“猜画小歌”的人吧?这款小程序通过轻巧的绘画形式,让高深的AI技术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可以说,“猜画小歌”寄托了谷歌在AI探索上的抱负,它实现的“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意义深远。人人都在谈AI,这是当下互联网最火的风口。但AI到底和普通用户有何关系?一个低门槛的AI小程序,成为了最好的范本。


不过有个来自画手的灵魂拷问:“猜画小歌”是如何快速识别出连自己都认不出来的画呢?这就要提到谷歌AI的神经网络了。它支持系统识别,训练这个神经网络的数据,是全球5000万个手绘数据集。



细心的用户会发现,当自己画了一两笔后,谷歌的AI系统已经开始猜测目标。这背后,是一个名为Sketch-RNN的项目。循环神经网络用来处理序列数据,而在简笔画这件事上,序列就是你的整个绘(tu)(ya)过程。


基于前期积累的数据集,谷歌AI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到人类如何画出某一个名词,进而完成猜测的过程。


谷歌曾经表示,发布这个小程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用户开心,它的初衷是想利用这些草图,让计算机学习如何像人类那样绘画。


这次推出的“猜画小歌好友同玩版本”虽然暂时没有数据显示其流量,但光凭朋友圈的热度,已经可以看出它的热火程度了。

 

之前就有圈内人放话说,“猜画小歌”大概就是产品经理梦寐以求的那种产品。除了含着谷歌这个“金汤匙”,“有趣好玩”才是硬道理。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升级过的新版本究竟好玩在哪里。



如果说之前的单人挑战,如同打野,通过击杀野怪获得经验值。那么新玩法就是真正的上兵线了。你可以邀请最多7个微信好友进行限时画画PK。多人模式的强烈社交属性,与最Social的微信朋友圈简直绝配。有人戏称“猜画小歌”已经变成“社会歌”了。

 


有一种说法是,从单机到多人,完成的是从“对错模式”到“输赢模式”的升级。“猜画小歌”单人挑战虽然给定了20秒时间压力,但终究只是你个人与AI之间的互动,错了大不了卷土重来。但多人对战,PK的对象不是AI,是其他人。一局定输赢的压力,同步看到其他人进度,以及最后的榜单设置,让刺激度指数级上升。

 


关于猜画小歌多人版本,有两句经典的话:


“以为他们会为我大打出手,没想到他们只是在猜画小歌上过了过手。”


“喜欢一个人,就请她玩猜画小歌多人版,输她;讨厌一个人,也请他玩猜画小歌多人版,虐他!”


在这个“弹幕时代”,“吐槽”已经成为新的社交时尚与生产力。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一款互联网产品,缺乏UGC是没有前途的。在优秀的同时还能充满有趣的槽点,那么不被打爆电话是不可能的。“猜画小歌好友同玩版本”的槽点,已经不限于魔性的机械音、土味蒙娜丽莎了,相信各位在朋友圈已经看到不少,这里直接上图:

 


把“外滩”画成“陆家嘴”,难怪被吊打!


小歌的审美,凡人无法揣测……

 

主要是面子挂不住啊!

 

而在另一张被疯传的图里,竟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并在心中感叹一句:这可能是我能虐老板的唯一机会了!

 


最后,顺便聊一个投资圈里的花边。据说国内有个投资人看见谷歌AI猜画小歌火了,也想投资开发一个类似的小程序。“这很简单嘛!”他找到身在国内某科技巨头的朋友,朋友告诉他,谷歌这款小程序,就国内目前技术水平还远远做不出来。

 

优秀的东西,一定是有门槛的。将这款优秀的小程序安利给你!



阅读8533
开发者 
举报0
关注虎嗅网微信号:huxiu_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虎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虎嗅网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虎嗅网

微信号:huxiu_co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