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金融素养教育普惠,腾讯金融科技让乡村开出希望之花

作者:Vista看天下 来源:Vista看天下 公众号
分享到:

09-21

拿什么为乡村教育留下优秀“种子”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山里、乡间,乡村教师挥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带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海洋,教导孩子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超过300多万名乡村教师,他们既是基础教育的脊梁,也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国家的意志,而且一直也是民意所在。另一方面,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已将金融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金融教育的开展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而目前国内,在城乡差距扩大、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待强化、定居城市已经成为绝大数年轻人的选择,在此背景下,聚焦时下主流价值主张,一面是城市状元访谈、名师出镜等刷屏;一面是乡村孩子走出大山难、寒门再难出贵子、留守儿童渴望新知等报道喧嚣尘上。


在兜售焦虑、出卖底线获取关注的乱象中,反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等差距究竟在哪?如何补齐?而在其中又如何以乡村教师为媒,让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混沌中给乡村教育指出方向,凝聚教育能量的同时,金融教育的开展能否也为羸弱的乡村教育生态撑起了一片蓝天,从而补给乡村学生也对金融知识充满了认知渴望,确实发人深思。

农村学子对金融知识充满渴望



腾讯理财通以乡村教师培育为媒,让乡村青少年多个角度观世界


鉴于此,9月14日-15日,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志愿者来到北京,参与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腾讯理财通和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共同发起的“腾讯财商教育公益基金-金融教育志愿者成长行动”。


活动期间,多位专家就金融教育意义、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财观和消费观等内容进行金融知识“干货”的分享,通过对乡村教师的金融素养培育,旨在对乡村青少年进行财商启蒙,其中包含认识金钱、学会节约、学会储蓄、学会记账、学会赚钱、聪明消费、学会投资、企业家精神、学会运用金钱等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的系统梳理,能帮助乡村青少年提早对人生做出路径规划,以便未来更加找准社会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是在培育乡村青少年多元思考、自我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乡村青少年们拥有更多机会去改变人生。


金融知识课程培训


活动现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综合处处长王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薛涛、腾讯理财通业务负责人谢怀遥、腾安基金总经理李康宁、北京印钞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石钊、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陈正宪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教育志愿者们带来系列金融知识课程。


在此次金融知识培训过程中,乡村教育志愿者们可以充分提升金融素养,最终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家庭、辐射社会的效果。

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志愿者参与金融教育志愿者成长行动


是大势所趋,更是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

早在去年,央行对外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提出,要将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态度、行为和技能提升并重,应重视低净值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金融知识普及抓早抓小。事实上,在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一直在推进。每年9月,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金融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的宣传普及活动。


腾讯金融科技在金融素养教育上也有许多尝试,例如本次活动,就是在联合专业机构培养金融教育者,让更多乡村教师看到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同时实现反哺乡村学子,让更多人看到希望与未来。其实不只是今年,腾讯金融科技一直都在尝试借助于腾讯的用户触达能力、腾讯金融科技的高渗透来做好金融素养教育,比如通过腾讯理财通大讲堂等线下活动,向用户普及专业、前沿的金融理财知识;结合AR等新技术,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提高年轻人对金融素养教育的兴趣等。


金融教育志愿者互动交流


国家致力于乡村振兴,已经将目光锁定教育先行;而要想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教师在其中的萤火之光可慰藉一片星河。对乡村教师的支持,腾讯理财通发起的本次活动是从道德关怀过渡到细则实施的体现,其中既帮助乡村教师进行了职业价值的重新定位,又对乡村青少年世界观进行了远景开拓。在此也呼吁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关注农村金融素养教育,并将来,像腾讯理财通一样,继续同各界展开协作,助力构筑常态化金融知识教育阵地,为提升乡村学子金融素养及国民金融意识持续发力。

阅读8575
举报0
关注Vista看天下微信号:gh_52a264d064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