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影像志:微信时代,你的时间都去哪了?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9-21

共同点完餐后,情侣却各自又玩起了自己的手机。/ 《现代餐桌“礼仪”》

  

几年前,一首叫做《时间都去哪了》的歌唱遍大街小巷,也让歌名里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中国人脑海。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时间总是公平的,它的流驶不会被人的情感左右。但是,当互联网的潮水包围我们的生活时,时间在中国人手中,却分明展示出更加多元的形态。


有时候,原本漫长的等待,打开手机,看一篇微信推送,眨眼间时间就匆匆流走;有时候,时间与时间之间的间隔被打破,下班之后,工作群的小红点还是会亮起,坐在办公室里,也不能忘记给女朋友、父母的朋友圈点赞,各种时间在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又被拉长了;还有的时候,忽然想起多年前的某个瞬间,打开微信相册,滑到手机底部,曾经的笑容还安安静静地留存在那里,时间被定格了。


时间去哪了?我们该如何与时间相处?这是从哲人到普通人,永远在追问的问题。在微信时代里,当我们打开手机上那个绿色应用的时候,一切都有了新的答案。



01

定格


用手机定格下现场美好的瞬间。/ 《我是摄影师》


一些美好的时刻,能够用影像来定格,留待以后慢慢回味,也可以展示给那些不能到场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定格的时间变得能够分享,再次流动起来。


光华路口,初看到CBD奇特的建筑会让人兴奋,不禁拍下留念。/ 《虚实之间》


生命中的一些小瞬间,你还记得吗?比如第一次与爱人相遇,比如孩子第一次咿呀学语,比如,第一次从家乡小城来到大都市,看到那些高耸的楼宇。那些微妙的小情绪,总会被默默记录下来。


父母会记录孩子出生后的每个瞬间,并经常在朋友圈中晒他们的成长。/ 《朋友圈式成长》


子女的成长,是父母最珍惜的一段时光。用朋友圈记录,用相册珍藏,可以在日后久久回味。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能对那些用微信晒娃的父母,多一分理解和体谅。


父母记录下了孩子踢球的瞬间。/ 《成长的瞬间》

定格的瞬间总有种神奇的属性,尤其是家庭中的欢乐一刻:只要稍微瞥一眼,我们就能想象若干年后,全家人围着它开怀大笑,细细玩味的模样。


扫码付款,就可以打印一张与天安门的合影。/ 《天安门合个影》


与天安门合一张影,几乎是中国家庭最传统的定格时间的方式之一。而在微信时代,它又有了新的呈现形式。



02

缩短


繁华闹市的角落里,等着新的订单到来。/ 《轻松一刻》


等待的时间总是格外漫长,尤其是当这种等待加上了谋生的重压。点开微信,找个人聊聊天,或者随便看点什么,焦虑的时间就被缩短为片刻的放松。


商场的一角,红衣女子语音问闺蜜到哪了。/ 《你到哪了》


当获得联系不再是一件难事,等待也许就不那么难熬了


怀里抱着熟睡的儿子,眼里看着美丽的江景,妈妈默默地拍下了这一刻。/《最好的时光》


孩子靠在肩上沉沉睡去,妈妈的内心是甜蜜的,但是肩膀却是酸楚的。打开朋友圈,忙中偷闲,记录下美景,旅途的疲惫仿佛也被压缩了。



男子一边扶着电梯,一边回朋友的微信。/ 《请抓好扶手》


如果路途漫长而乏味,手机里五彩斑斓的世界也许可以在心理上缩短这段行程。当然,前提是要注意安全。



03

拉长


在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却仍然要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 《暂停的晚餐》


通信更发达了,工作的时间也被拉长,甚至侵入到了生活的时间里。当查看手机里工作事宜的人抬起头,将会以怎样的表情面对坐在对面的爱人?


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忙碌的十字街头》


在生活的每一帧横切面里,你总能找到许多正沉浸在微信里的人。工作、恋爱的时间无限拉长,覆盖了行走、等待、发呆这些原本琐碎的瞬间。


在九龙的一家餐馆里,一名办公室职员在门外等位用餐。/ 《独自用餐》


用餐的时刻,用手机连接外面的世界,两件不同的事在同一段时间里共同进行,这段时间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从某个角度说,它被延长了。


凌晨三点,夫妻俩在几平的小摊上挂起了收款二维码,开始了早餐第一笔生意。/ 《小生意,大生活》


“请稍等,我们马上就好了。”

“没事,慢慢来,我可以多玩一会手机。”


候机室内,商务男士正在用语音对同事进行工作细节交待。/ 《幕后人》


互联网的加持之下,时间脱离了空间的束缚,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在办公室之外,员工抱怨着工作时间的无限延展,而随时随地发号施令的上司,会感到疲惫吗?



04

共享


家住上海的一位老人家正在用微信和她远在海外的儿子视频,老人因为实在太思念儿子而留下了眼泪。/ 《思念》


远隔重洋,母子间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度过一个夜晚,这是中国人对“天涯共此时”的当代解读。在漫长的前互联网时代,思念的泪水不会被察觉。从这一点来看,能通过微信视频,与母亲的泪眼相对,也是一种幸福。


一群好友,坐在街边就一起组队游戏,开始了五黑。/ 《来一局》


微信在重构我们的社交方式,游戏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外人也许会感慨这样的聚会枯燥沉默,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在线上游戏里,大家是多么快活自由。比游戏性更重要的,也许就是一同分享一段游戏时间,以及在手机和心灵间传递的感情。


老两口,一个十年如一日的读着从邮政局寄来的报纸,一个开始学着用女儿买的手机网上浏览新闻。/ 《各有生活》


“老太婆,你学会了吗?学会了教一教我。”

“你自己来学啊,不要只顾着看报纸。”

新与旧的媒介形态,在共同的家庭时光里,一起存在着。


在完成了一上午进度后,午休终于可以刷刷手机,放松放松了。/ 《憩》


这段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们会与谁分享呢?手机赋予了他们更自由地支配这段时间的权利。


趁着工作的间隙,用微信与家人朋友聊天。/ 《惦记》


在密不透风的生活里,人们总在寻找机会,通过微信,把一点一滴的时光分享给最亲近的人。不管隔着多远,我们一起度过。



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时间依旧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有着相同的终点,但是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精彩。


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在微信上记录、分享自己的生活,用它浏览信息,完成支付,通过它联系到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也结识新的伙伴。我们如何使用微信,微信怎样改变我们?解答这个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微信为中国人的时间提供了一种更强的可塑性,它给予我们沟通、社交、娱乐、消费的便捷和自由。当互联网时代,中国人逐渐学会从容自若地支配时间时,微信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微信时代,你的时间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变快了还是变慢了?打开朋友圈,打开微信游戏,打开聊天对话框,进入那个绿色图标背后的多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时间的答案。


微信参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既可以接地气,也可以“上天”

「微信」联手「为你读诗」与「中国航天八院」,共同发起微信太空诗人项目,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只要参与活动,你读诗的声音将有机会收录进中国航天为此项目专门开设的数字存储空间,择机搭载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进入神秘的宇宙。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将人们读诗的声音送入太空。


点击视频,观看微信连接你我的每个瞬间


点击阅读原文,触摸那些与微信有关的时间



阅读8633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