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周国平: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思想食堂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9-23


很多人老觉得幸福在别的地方,老是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我说一个人如果在他天天过的日子里面找不到幸福的话,他到哪里都找不到。

——周国平


文/思想食堂


明天就是中秋节,当你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时,你是否感觉幸福?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幸福?上周六,杭州,在思想食堂第089场通识课上,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老师就带来了一场关于幸福问题的演讲。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人生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怎么活着才有意义?对于这个人生哲学问题,周国平老师分成三个层面来讨论:幸福问题、道德和信仰问题,以及生死问题。



幸福问题


人活着,怎么样活着是让人满意的,是舒服的,这个问题就是幸福问题。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没有人不想要幸福,幸福是终极目的,其他所有的都是手段。

 

西方哲学对幸福的看法:

 

一派是快乐主义,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经典的话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另一派是德性主义,它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幸福是你身上最高贵部分的满足。最高贵的部分主要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思考的快乐,另一个是道德的快乐。



中国哲学中,儒家比较接近德性主义,道家接近快乐主义。

 

儒家的幸福观,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安贫乐道,安于物质上的俭朴,把精神上的快乐作为快乐的源泉。

 

道家的幸福观可以概括成“全性保真”,道家强调的是保护好人的完整的、真实的天性,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状态,这就是幸福。

 

无论是快乐主义还是德性主义,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利益主体与价值观,让人身上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有好的状态。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快乐主义比较强调生命,德性主义侧重精神,所以,它们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道德和信仰问题

 

我们不但要活得让自己满意,而且要活得高尚,有品格,有品位,这个问题讨论的就是人生精神意义的问题,就是道德和信仰问题。

 

道德的基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从生命,人作为生命,对别的生命有一种同情感应,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即同情心。

 

另一个是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有尊严的需求。所以做人的尊严是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包含自尊和尊重别人。

 

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两种最基本的道德,一种叫做正义。正义就是你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情,有人做了损害别人的事情你要去制止。对社会来说就是,对于损害他人的行为,要去惩罚,这叫正义。

 

还有一种重要的道德形态就是仁慈。仁慈是不但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情,而且如果别人有痛苦、有困难,你要去帮助他们。对于社会来说,就要去帮助弱者。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仁慈的话,那不是一个好的社会,大家都不做好事。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正义的话,这个社会就被毁掉了。



一个社会要有好的道德状态,一个是靠自律,即道德;一个是靠他律,就是法治。


但是一个人在道德上能不能自律,靠的是信仰。信仰强调内在的觉醒和道德的自律。

 


生死问题


如果你的人生精神意义有了,世俗意义也有了,那么最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你得到的这些意义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


死亡是最确定无疑又最不可思议的。而哲学和宗教就是让我们正视死亡,思考死亡,面对死亡。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不愿意死。你把不愿意变成愿意,把被动变成主动,你就不会痛苦了。

 

周国平老师现场分享了三种哲学生死观和佛教生死观。


三种哲学生死观


第一种是理性的生死观,它提出很多的理由让大家接受死亡,最重要的理由是两条:一个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二是人死了就是去你没有生的时候在的那个地方,你死了以后世界上没有你,你有什么可痛苦的。

 

第二种是道德的生死观,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的观点,一是未知生,焉知死”。人最重要的是把生的道理弄明白,好好做人。如果生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还去想什么死的问题。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晚上就可以安心地死了。


所以,道德的生死观就是好好做人,安于生死。



第三种是审美的生死观,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的哲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保护好生命的纯粹,二是怎么样追求生命的长久,这就涉及死亡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法基本上就是让人进入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叫做“逍遥游”,是小我和宇宙大我合为一体的境界。这是以情感的体验为境界,所以可以归纳为进入化境,融通生死。


佛教生死观

 

佛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佛教的三大基本原则“三法印”,讲明白了人生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法印——诸行无常。行就是事物,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无常的。

 

第二个法印——诸法无我。法是现象,我是不变的本质,一切现象都没有不变的本质。

 

第三个法印——涅槃寂静。涅槃就是断绝轮回,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如果你真正觉悟了,彻底破除了我执,那么你死了以后就不会再投胎,就不再进入轮回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强调的是解脱,强调不要把自我、小我看得太重,你看淡、看明白以后,你可能就自由了。

 


互动环节


提问:周老师好,您刚刚分享了一些对家庭的看法,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家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现在的单身率越来越高,包括有研究表明单身人士的生活比有家庭的人更快乐。所以我想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重要性会不会越来越弱?

 

周国平:恩格斯说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家庭也会被消灭。但是我觉得私有制不可能消灭,所以家庭也不可能消灭。


我认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单位,它还是现代生活的单位。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不结婚,两个人同居在一起,相亲相爱,当然还有其他更自由的方式。


其实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稳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年轻人生活自由一点是好的,晚婚我也非常同意,但是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也没有一个和你相爱的伴,我觉得你迟早会感觉到一种遗憾。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的问题,看哪一个对你更重要,你更愿意自由还是更愿意稳定。




近期课程预告


10月14日,思想食堂特别邀请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于晓非讲授“《金刚经》与佛教的基本精神”。不论你是想了解佛教文化,还是希望通过佛学去化解生活和事业中遇到的困惑,这堂课都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课程咨询 洪老师:17858506511(同微信)

渠道合作 黄老师:13716986368(同微信)


感谢思想食堂2018年冠名赞助商——意大利豪华汽车品牌玛莎拉蒂,他们在百年历史中一直看重和强调思想与精神的价值,意大利的美学品格也让他们在汽车品牌之林中独树一帜。

阅读9232
食堂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