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是真的!一位妈妈的亲吻让孩子变脑瘫……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携带病菌

作者:育儿宝典 来源:育儿宝典 公众号
分享到:

09-25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

标题特别惊悚:

妈妈一个吻,把宝宝亲成了脑瘫。


这样极端的标题把我吓了一跳!点进去细细看了文章,又查找了国外网站的新闻原文,发现居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确有其事



原报道来自澳大利亚版的雅虎新闻,讲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Bonnie,刚刚六个月大,妈妈Helen特别疼爱她,常常用亲吻的方式表达爱意。


有一天,

Helen突然发现女儿的耳朵长了一个小疱疹。

医生说是细菌感染,开了抗生素。

但是几天后,

Bonnie的疱疹不仅没有好转,

反而出现了痉挛的症状,

甚至发生了长达20分钟。


这时医生才意识到,

也许Bonnie是被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

然而为时已晚,

病毒已经侵入Bonnie的大脑,

造成严重脑水肿,

最终导致偏瘫性脑麻痹。

(生病过程的图片太可怕,就不放图了)

尽管经过抢救,

小Bonnie从死亡线边缘被拉了回来,

但她却失去了右边肢体的活动能力

现在的她

眼神不复往日的灵动,

曾经有力的小身体

如今也只能软软地瘫在妈妈的怀里,

现在每天在漫长的康复训练中度过。


这险些致命的单纯疱疹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竟来自妈妈Helen。


前段时间她长了一个小小的唇疱疹,

病毒通过她的唾液,

在短短几天里

通过一次次的亲吻,

传到了女儿的身上

不经意间,

代表母爱的一个吻就这样给家庭

带来了难以消除的痛苦。



什么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非常常见的病毒感染,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主要感染腰部以上部分,特别是唇、口,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亲吻。


一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不可治愈,终身携带,并且有可能持续传染,病毒活跃期传染性强。


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疱疹病毒,潜伏在唾液腺中。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病毒处于潜伏期,没有发作;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单纯疱疹病毒就可能活跃起来,口唇出现疱疹。由于孩子免疫力弱,容易趁着亲吻,病毒侵入孩子身体导致被感染


注意!在中国,我们大家常说的嘴角起泡、“上火”,其实很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发作了。




这样的“死亡之吻”不止这一件:


“一位爷爷出于疼爱,亲吻自家孙子,结果却导致孙子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败血症,不幸死亡!而罪魁祸首竟是爷爷下巴上的一颗脓包……”


“父亲在亲吻2个月的儿子后,导致孩子感染疱疹病毒,最终因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


“妈妈亲吻宝宝致手足口病”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爱孩子原本无可厚非,可是有些爱,孩子真的承受不起!




不是嫌弃谁,

而是病菌人人都有!


即便是看起来非常健康的人,体内也可能有许多病毒和细菌潜伏除了上文提到的单纯疱疹病毒,再说几个最常见的:

幽门螺旋杆菌

它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全球的感染人数超过50%,在中国内地的感染人群约为60%。是一种感染了就一辈子跟着你的病菌,通过唾液可以传染


曾经有过新闻报道,几岁的孩子得了严重胃病,追究原因发现是因为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奶奶,习惯用自己的餐具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也感染了病菌。


致龋细菌

最厉害的致龋细菌叫做变形链球菌,它是牙菌斑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能产生特别强的酸性,导致孩子牙齿遭到蛀蚀。


致龋细菌同样通过唾液传染的,想想成年人龋齿的比例有多高,就知道致龋细菌的携带者有多少了。如果携带致龋细菌的成年人还热心地给孩子献吻那孩子的一口小白牙就危险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携带各种病菌,不光是陌生人、七大姑八大姨,亲爷爷亲奶奶甚至爹妈都是病菌携带者。这不涉及歧视,更不是嫌弃谁谁谁,而是大家都有啊!




马上要春节了,往年我们总是私下吐槽各路亲戚对孩子动不动就亲吻的恶习,

今年,这不再只是吐槽,而是严肃的警告:


不要再随意亲吻孩子!

不要让悲剧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


拒绝任何人随意亲吻孩子,也许会失去一点面子,但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现代快报综合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兔头妈妈说育儿(miyabaobei2014)、百度百科等



辣妈正传
微信号:lamazzzz(←长按复制)

不止精于育儿!时尚搭配、美容养颜、美发、瘦身健康、怀孕秘籍、育儿宝典,女人就是要爱自己多一点,让自己变得漂亮一点,做个时尚辣妈!回复字母"chao"即可免费获取《超级育儿师》超清视频!

阅读8913
举报0
关注育儿宝典微信号:yebd12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育儿宝典”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育儿宝典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育儿宝典

微信号:yebd12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