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王自如深度测评小米 8 系列 性价比的透明探索

作者:Zealer订阅号 来源:Zealer订阅号 公众号
分享到:

10-01


作为小米成立 8 周年的代表作,米 8 系列不仅坚持着如品牌符号一般的性价比,也在很多方面进行着新的思考和探索,相比以往几代,我们的确发现了一些不同。那么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又意味着什么呢?就让王自如给你详细解读吧。



对于小米而言,2018 年无疑极为重要,不仅是公司成立 8 周年,也成功进行了 IPO。不过作为厂商,面向消费者,最根本的还是产品,8 周年的代表作,还有第二代探索版,无论行业还是市场,都对米 8 系列寄予厚望。那么小米具体是如何回应的呢?马上给大家一一揭晓,全系列 5 款产品一口气全搞定。



结构外观

 

米 8 的 ID 并不像上两期测评的产品那样超前和复杂,而且在之前的首发上手中,我已经详细解说过了,所以这次就简单复习一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点,首先体现在机身的基本构造和轮廓上,米 8 基本继承了上一代的布局,并做了一定的细节调整,比如边框取消了倒角,后盖曲面有所收敛,色彩搭配也进行了修改,整机一体感更强,气质更加成熟;



其二就是米 8 上最为直观的变化,跟进今年的行业潮流,比如采用了异形全面屏,只是因为集成了更多的元器件,米 8 的刘海明显比竞品们更宽。



同时在蓝色版的后盖上,小米特别加入了横向的交错纹路,带来了纵向的流光效果。这样对比同档次的机型,整体颜值中规中矩,对各项卖点都有比较全面的覆盖,符合小米数字系列一贯实用水桶的理念。



 复习完普通版的米 8 之后,我们就要迎来这次测评真正的主角,米 8 透明探索版了,从 ID 上看,它其实是基于普通版米 8 衍生出来的,所以整体的轮廓布局没有变化,除了没有后置指纹,它和普通版相比,最直接的外观区别,无非就是透明。



所谓透明,表面上看就是那一块透明玻璃后盖,当然透明二字没啥原理可讲,大家都懂。只是透明探索版一经推出,便引发了一个奇妙的话题,透明版真的透明吗?



对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透明版米 8 应该就是把普通版米 8 换成透明后盖,这样就能直接看到机身内部原本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透明版米 8 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透明,不信的话可以把普通版米 8 的后盖拆下来,手动透明一下,就可以发现差别非常大,透明版的颜值要高得多。



而且,如果你看过比较多的拆机,那也应该知道,绝大多数手机拆掉后盖之后都没什么颜值,能做到比较整洁干净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小米的做法了,考虑到直接透明不如不做透明,那么如果要在保持颜值的同时,提供类似的科技感,就只能在透明后盖之下做出一系列的装饰处理,做一个 ID 透明的效果。具体到米 8 探索版来说,就是把主副板原有的盖板改成电路板风格的装饰板,并给电池和 NFC 线圈进行足够的美化,来达成这一目标。



当然,这毕竟是唯一能直接区分探索版和普通版的外观元素,所以退一万步讲,单就为了突出探索版的高端地位,小米对内部装饰的处理就绝对不能含糊,而事实上,小米对它的雕琢要比我们预计的更细致,其一,装饰板基于全铜基板,经历了完整的 PCB 板工艺,而且也采用了真正的电容、电阻、IC 等元器件,还相当程度上还原了真正主板的布局,可以说用料非常足;



其二,在各种 IC 上,除了探索版应用到的一些元器件名称,机身编号之外,还印有很多彩蛋式的文字,包括小米公司相关的梗、宣传语、品牌价值观等等在内,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那句话,“Always believe that something wonderful is about to happen”,真是用心了,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强化了顶端旗舰产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属性。


 

而从实际效果上看,透明探索版的确科技感十足,不仅和普通版划清了界限,还赢得了相当多的好评,可见透明 ID 无疑是值得称赞的创意。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创意终究只是创意,还谈不上突破,尤其是经历了 6 月份的洗礼之后之后,大家的胃口已经被吊得很高了,总觉得探索版的 ID 还没有那么过瘾,那么切中痛点。



而在米 8 发布的同时,小米也推出了定位低一些的米 8 SE,瞄准了 2000 元上下的档位。作为米 8 的补充,SE 的基本设计语言没有变化,都是异形全面屏加纵向摄像头的 ID,只是尺寸小了一号,并精简掉了很多曲面和弧度的元素,这样一来机身和手的贴合会相对差一些,握持起来棱角感会比较明显。不过考虑到如今走硬朗风格的产品比较少,米 8 SE 的质感反倒更加独特了,再配合它独有的亮红配色,实际效果也相当不错,对比米 8 没有逊色很多。



此外,众所周知在几天之前,小米又在成都搞了一次发布会,推出了米 8 屏幕指纹版和青春版,考虑到米 8 已经上市一段日子了,所以这两款新品多少都有一些查缺补漏,和跟进行业新潮流的意思。实际就是如此,其中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它们都主打渐变色工艺,原理和华为 P20 的极光色一致,都是采用磁控溅镀工艺,通过控制镀膜厚度来改变干涉光的颜色,具体我就不在这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回看往期的测评。



而在其他方面,米 8 屏幕指纹版的设计语言和探索版大体一致,甚至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透明版,而青春版则和几位老大哥有不少区别,比如刘海窄了很多,摄像头排布改回了横向,屏幕玻璃也和自家同价位的产品很像,有明显的浮起,等等。从实际效果来看,渐变色的加入,的确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质感,最起码不会有谁直接冲着渐变色后盖说丑对吧。



屏幕

 

屏幕方面,米 8 系列除了青春版,都采用了三星的 AMOLED 面板,也是小米历史上第一次打通三星的 OLED 供应链。而在规格上,除了米 8 SE 尺寸小一圈之外,它们都完全一致,甚至连驱动 IC 都是同一款。



我们也实测了客观数据,具体可以看屏幕上这张表格,都有 450nits 以上的手动亮度,和 600nits 以上的激发亮度,而在色准方面,除了米 8 SE 的 Delta E 有些偏大之外,它们的表现也都中规中矩。总体上看,小米这次选用的 AMOLED 面板,素质都非常不错,在如今行业内是稳稳的主流以上水准。



 

而米 8 青春版采用的则是来自天马的 LCD 面板,反感 OLED 的用户们终于不用纠结了。但从实际表现来看,青春版没有激发亮度,也不支持 P3 色域,除了标准模式的色准表现不错之外,各方面指标比起几位老大哥还有些差距。



此外在观感上,青春版仔细看会发现比较明显的斜纹,同时在刘海附近的屏幕边缘,也有一些亮度不均的问题,希望在接下来的继续量产的过程中,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系统性能

 

作为旗舰产品,尤其是小米的旗舰,配置是绝对不能含糊的。三个版本的米 8 都标配高通骁龙 845 平台,其中透明探索版的存储组合固定在了 8+128GB,屏幕指纹版则多提供了 6+128GB 的选项,而普通版最大可选 6+256GB。此外,双通路 WLAN、双卡双 VoLTE、全功能 NFC 等等也都没缺席,核心硬件无疑符合主流旗舰的标准,只是少了在 MIX 2S 上出现过的一些元素,比如立体声扬声器、无线充电等等。



我们也测试了一下米 8 实际的性能表现,开启性能优先模式之后,无论 CPU 还是 GPU,米 8 在短时间内的调度还是很积极的,但由于温控相对保守一些,时间稍长就会有明显降频,表现还是有提高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版本的米 8 都率先搭载了博通 BCM47755 定位芯片,实现了包括 GPS、伽利略、准天顶在内的双频 GNSS 定位功能。那么问题就来了,啥是双频定位?它到底有啥好处呢?接下来我就以 GPS 为例,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我们以往所使用的 GPS 信号,是运行在 L1 频段,全称叫 L1 C/A 码,虽然它从一开始就开放给民用,但原本是给军用的 L1 P 码做粗定位使用的,换句话说就是精度不高,军用是不够滴,但毕竟给民用嘛,又不是不能用咯。



而随着 90 年代以来 GPS 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定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这个老标准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不够用了。于是美国政府在 2005 年正式开始了 GPS 现代化计划,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 L5 频段,提供新的信号,作为民用精确定位码,来和以往的 L1、L2 信号配合弥补缺陷,这个新信号在 2010 年 5 月,随着 Block IIF 型导航卫星上天开始投入使用,并在 2014 年 4 月正式开始播放民用导航的信息。



那么 L5 相比以往的 L1 C/A 优越在哪里呢?我们查询了两种信号具体的技术规格,大家可以看这张表格,这里简单解读一下,首先,L5 的载波运行在受保护的无线电频段,而且本身采用了自相关性更强的编码,因此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其二,L5 的发射功率更高,而且波长更长,衰减更小,所以接收到的信号更清晰;其三,L5 自带一定的导航电文纠错能力,在恶劣环境下定位更快;最后是 L5 的码元频率是 L1 C/A 的 10 倍,传输同样的数据量,信号长度就短得多,大大降低了多径效应造成的信号衰落,而且和 L1 配合之后,还可以相互比较,来计算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这样通过这些优点叠加之后,就能在信号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大大提升定位的精度。



当然啦,原理归原理,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从我们实测的效果来看,采用了双频定位的米 8,在建筑密集的地方,定位精度确实比同平台的其他产品更有优势,可见双频定位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在近几年热门的生物识别方面,米 8 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毕竟看到这么宽的刘海,我们就心里有数了。其中普通版和屏幕指纹版采用的是 2D 红外面部识别方案,通过增加一套红外补光和拍照器件,来实现全天候的有效识别,具体原理则和以往的 2D 人脸识别大体一致,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版本的红外 sensor 有所不同,普通版采用的是 OV7251,屏幕指纹版则是和探索版一样的 OV9282,理论上可以达到更好的安全性。



同时,屏幕指纹版和探索版还搭载了屏下指纹功能,供应商有汇顶和新思,它的原理我们已经讲过多次,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主要的不同在于小米给它搭配了压力传感器,来形成一个开关机制,需要检测到一定的按压才能启动,这样就会要求手指和屏幕之间有相对更充分的接触,从而提升解锁的识别效率。从我们实际的体验来看,米 8 探索版的屏下指纹体验还是比较不错的,解锁比较顺畅,对压力的需求也并不苛刻,很容易适应。



说完指纹,就该轮到探索版独占的结构光了,考虑到类似功能已经在 iPhone X 和 Find X 的测评中详细讲过了,所以基本原理就不再多说了,想了解的话可以回看这两期视频,我们这次的重点,是对比我们更熟悉的产品,米 8 探索版具体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以及这些区别背后的原因。


首先是参数信息方面,米 8 探索版标称的安全等级和 iPhone X、Find X 一致,都是百万分之一的级别,但供应商就必须要换了,毕竟苹果收购了所有 Face ID 相关的合作伙伴,而且米 8 和 Find X 几乎是同期的项目,没什么相互借鉴的可能,那么是谁呢?我们从供应链了解到,小米这次在收集 3D 数据方面的合作伙伴,是来自以色列的 Mantis Vision,官方中文名叫螳螂慧视,成立于 2005 年,是一家专门从事 3D 视觉技术的公司;而整个米 8 系列,在面部识别算法方面的合作伙伴,是国内的商汤科技,也是从 2D 面部识别时代就很活跃的一家公司。

 

此外,仔细观察米 8 探索版的刘海,可以发现它的元器件排布和 iPhone X 、Find X 不同,泛光感应元件被挪到了点阵投影器的旁边,而非我们熟悉的左右分居的形式。当然,我们上次讲过,深度精度主要取决于投射器和红外摄像头的距离,那么只需要让点阵投影器和红外摄像头分居于刘海左右两端即可,其他元器件的排布并不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

 


那么接下来就要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挖掘了。从我们拍摄到的红外影像当中,就可以看到探索版和之前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点阵投影的形态,iPhone X、Find X 都是散斑结构光,即通过衍射元器件形成大量的散斑点阵,而探索版则是编码结构光,通过在点阵投影器上搭载一层掩膜,将光线过滤成事先设计好的编码图案,实际的规模达到了 33000 个编码点阵,再通过类似纵向扫描的方式投射出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米改变了投影形态,具体有哪些得失呢?我们总结成以下两点:

 

首先,编码结构光是通过掩膜去形成的,做起来要比衍射元件简单,但这样就势必会有很多红外光被过滤掉,因此,编码结构光的能量利用率要低于散斑结构光,同时,米 8 探索版采用的红外 sensor 是 Find X 同款,性能比 iPhone X 差,这样一叠加,为了保证照射效果和成像速度,小米必须去提高投影的功率,功耗相应就会有所提升;



其次,因为掩膜是事先预置的,不能改变,所以编码结构光每次打出的图案会完全一样,而散斑结构光在多次投射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各自不同的投影,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做题那样,编码结构光来来回回都在练习解同样类型的题,而散斑结构光是在一定范围里做各种不同的题,因此就能理解,编码结构光提取信息的难度更低,速度更快,但会丧失随机性。



当然,除了红外影像之外,我们还通过慢动作摄像,去研究工作过程中的异同。我们发现,米8探索版的工作过程和 iPhone X 很相似,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会快速重复交替闪动,通常情况下是 4 次,比 iPhone X 少一次,而实际全过程中,还因为探索版泛光感应元件首轮闪动的时长更短,每次交替还更为紧凑,所以米 8 探索版的解锁速度是很快的,实测大约 380ms,比 iPhone X 快得多,和不伸缩的 Find X 基本持平。



然后就轮到使用体验了,项目比较繁杂细碎,我就不在这逐一细说了,大家可以看这张表格。



其中比较值得提及的有三点:其一,因为探索版同时拥有屏下指纹,这样结构光不是唯一的生物识别,所以小米保留了 2D 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在设置当中切换;



其二,虽然探索版没有在设置中给出注视检测的开关,但仔细观察解锁过程可以发现,它依然需要注视才能解锁,所以不用担心安全性;



其三,从我们的测试来看,探索版也没有“录入第二张脸”的问题,说明它在适应人脸变化的问题上,采用了更类似 Find X,通过大数据学习形成算法的解决方案。



因此,整体上看,米 8 探索版的结构光,从技术实现和解锁体验来看,达到了和目前行业内竞品相似的水准,符合市场的期待,只是就目前来看,它最大的短板是可用性,只能用在解锁手机和动态表情,而校验支付什么的还得靠指纹,考虑到指纹安全性更低,这实在有些暴殄天物啊。当然我们也都清楚,在 Android 的大环境下,推进结构光的应用绝非易事,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米能多多努力吧。

 


接下来,我们再回头看看余下两款中端机型。其中米 8 SE 的定位稍高一些,是首发高通骁龙 710 平台的机型,最高提供 6+128GB 的存储组合,也配备了双通路 WLAN、双卡双 VoLTE,而且还有米 8 没有的红外遥控功能,整体牌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即便少了 NFC,也没有 UFS,但也足够应付同档次的市场竞争。



而青春版的产品定位更低一些,成本压力就相对更大了,考虑到它还主打渐变色工艺和自拍,那么硬件上势必会进一步妥协,最大的标志就是处理器从 710 下放到 660,红外和 NFC 也都没有。不过其他方面的配置还 OK,同价位该有的都有,竞争力也符合我们的期待。


 

系统方面,米 8 系列的三款新品都基于 Android 8.1,其中米 8 普通版已经开始了 Android 9 的内测。同时,作为小米核心竞争力之一的 MIUI 也更新到了 MIUI 10,目前多数在售机型的开发版系统都已经跟进,想必很多观众都已经体验到了。


 


简单说,相比上一版本,MIUI 10 的改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 UI 上的调整,对触控操作和全面屏更加友好,比如全面屏手势,更粗的音量和亮度调节槽,左右两排的任务卡片等等,的确比上代更好用了,只是到目前为止,MIUI 10 对刘海屏的显示优化还没有足够到位,状态栏宽度偏大,不仅刘海下方还有一个黑条,有效显示区域也不足 18:9,同时在横屏状态,也不能真正全屏显示,只能希望 MIUI 的工程师们继续加油了;



第二是功能的补足,比如之前大家怨念的 LDAC 高清蓝牙音频,就随着 MIUI 10 更新走进了很多的主流型号,弥补了音频方面的一个大短板;



第三就是对 AI 的进一步整合,除了对已有的传送门等功能进行迭代之外,也加入了小爱同学语音助手,以及包括场景识别、单摄虚化、视频编辑等一系列相机方向的增强。



整体上看,这些改变的意义还是蛮大的,跟进行业潮流的同时,也延续了 MIUI 一贯完备好用的传统,对于提升用户粘性而言无疑很有帮助。



相机

 

相机方面,今年小米中高端产品最明确的标志,就是采用了如今风头正劲的 sensor,索尼 IMX363。



太具体的规格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看这张表格,5 款机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位较低的米 8 SE 和青春版采用的是景深双摄,而旗舰级的三款米 8 则是带光学防抖的长焦双摄。



当然具体的成像效果还需要落实到样张上。在光线比较充足的情况下,米8的曝光相对比较充足,动态范围上也有很不错的表现,明部暗部的还原都比较均衡,能见度都不错,尤其是在大光比的场景,表现很稳定,整体观感甚至会好于 iPhone X 和 S9+。



打开 HDR 之后,三款机型的动态范围都有明显提升,但米 8 的表现还是要更亮眼一些,尤其是暗部的曝光很足,可见性非常好,整张照片的第一观感非常出色。



放大细看,米 8 的解析力相比 iPhone X 和 S9+ 弱一点,主要问题在于锐度不高,而且看上去也有比较明显的涂抹痕迹,细节轮廓不够清晰,但在暗部细节上,因为曝光比较充足,米 8 的纯净度和辨识度都不错,部分场景会有超越 iPhone X 和 S9+ 的表现。



在打开 HDR 之后,米 8 的锐度会有明显的改善,解析力也有可见的提升,但在部分场景会受到摩尔纹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纹路。


 

到了夜间,米 8 相对更注重高光区域的还原,对灯箱招牌等等的还原是三台手机中最好的,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米 8 的曝光也比较充足,暗部的可见性也 OK,多数情况下不输 iPhone X 和 S9+,可见米 8 在暗光下的动态范围也相当不错。



打开 HDR 之后,米 8 在动态范围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无论高光还是暗部都有很好的辨识度,整体观感更高一筹。


 

不过放大细看,米 8 还是暴露出了问题,主要是噪点明显偏多,细节还原相比S9+有差距。



而打开 HDR 之后,米 8 其实也和部分竞品一样,会出现很多的彩色噪点,只是用了很多的涂抹降噪盖住了,这样虽然保证了整张照片的观感,但细节大量丢失,色彩也不够均匀,放大一看花花绿绿的,有点像素画的意思,还是亟待改进的。



此外,我们也测试了一些两款中端机型的表现,在白天,米 8 SE 和青春版的成片风格,对比米 8 大体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部分场景的曝光会有所浮动, HDR 的效果相对弱了一些,对暗部的还原还有些差距。



到了夜间,这两款机型的处理则会明显相反,米 8 SE 的画面亮度比较低,而青春版有比较严重的高光过曝。



放大细看,米 8 SE 的噪点很多,青春版则是有很大力度的涂抹,对比米 8,无论是动态范围还是细节还原,这两款机型都有比较明显的距离。


 

总体上看,米 8 系列在拍照上的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旗舰位置的米 8,样张的整张观感已经不输 iPhone X 和 S9+,非常不错,即便细节还原还有待提升,成像水准也足够应付目前 3000 档的竞争了,可以说从今年开始,拍照不再是小米手机的短板。



续航

 

续航方面,5 款产品采用的电池容量各不相同,其中米 8 普通版最大,达到了 3400mAh,是如今旗舰产品的主流水准,而并列最小的是屏幕指纹版和探索版,毕竟屏下的指纹模组挤占了一部分空间,3000mAh 勉强处于旗舰产品守门员的级别。而两款中端产品则都中规中矩,SE 是 3120mAh,青春版 3350mAh。



从五小时续航测试的成绩来看,米 8 系列整体表现比较一般,也是小米近几代常见的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米 8 SE,而青春版则比较意外,不过考虑到它上市没几天,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有所改善。


 

充电方面,三款旗舰产品都支持了 QC4+ 的快充协议,两款中端产品也搭载了 QC3.0+USB-PD 的双协议配置,符合如今行业的主流水准,只是定位最低的青春版没有像四位老大哥那样标配 18 瓦快充头,有些令人遗憾,不过考虑到这类配件入手成本比较低,不像 iPhone 那样,所以对用户的实际困扰并不算大。



我们也插表测试了它们的实际功率,其中米 8 普通版最高,可以达到 17 瓦左右,米 8 SE 其次约 15 瓦,其余三款的稳定值都在 14 瓦上下,也都是类似产品的常见水平。而从 0-100 充电时长来看, 5 款机型都在 1 小时 45 分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水平,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版采用快充头的话,时长会缩短 20 分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强烈建议青春版的用户们另行购买一个 QC3.0 快充头。





购买建议

 

米 8 系列可以说是对当年小米 1 的直接传承,所以性价比是它必须坚持的基本要素。普通版的米 8 提供了 64GB、128GB、256GB 三种存储规格,首发价分别是 2699、2999 和 3299,是当时最便宜的骁龙 845 机型,竞争力自然没的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米 8 系列也进行了适度的优惠,很多渠道都有 100 起步的降幅,来应对新发布的竞争对手。综合价格和备货情况来看,米8系列仍然可以说是目前最便宜且性价比最高的骁龙 845 机型,当然是值得大家购买的。

 

米8透明探索版上市晚了一些,7 月底才开卖,和去年的 MIX 2 全陶瓷版一样,只提供 8+128GB 一个存储组合,定价 3699,考虑到探索版的各种功能特性,不到 1000 块钱的差价还是值得的,而且要想体验结构光的话,探索版也拥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性价比同样没的说。只是如今探索版还是一机难求,想买的话得多花点工夫,没有更大的存储空间也比较令人遗憾。

 

介于两者之间的屏幕指纹版则更多是一种补充,对比探索版,在同样 8+128 但少了结构光的情况下,只便宜了 100 元,给人感觉定价还是有些偏高了,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意味。当然如果你喜欢渐变色后盖的话,倒还真是非它不可。

 

而对于中端用户而言,米 8 SE 和青春版则是两种不同的路数,米 8 SE 的核心卖点就是主体硬件配置,可以说比较均衡和全面,1799-2299 的定价区间在当时也可谓杀伤力巨大,如今也适时有了 100 元起跳的降幅,性价比也肯定没的说;而青春版更多是主打色彩和自拍,有清晰的目标人群,而且 1399 起跳的定价,平心而论称得上实惠了,即便单论性价比也是能打的,毕竟同价位还有不少骁龙 636 呢对吧。



总结


米 8 系列一共 5 款机型,讲到这终于算是差不多了。这一代产品有很多符合国产阵营整体发展共性的变化,比如硬件更新,相机大幅进步,和更强调 AI 等等,而除了这些之外,其实通过和往年几代机型去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玩味的不同点,比如米 8 的配置规格,相比往年是很克制的,同时除了透明和渐变色之外,ID 上的创新也比较少,走的是很主流很审美疲劳的路线,而且整个系列盘子铺得很大,不仅上到 3000+,下到近千元都有,还推出了更多的细分机型,像屏幕指纹版、SE、青春版,等等,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在 2017 年,如今回过头来看,小米完成了一次产品线的大变革,标志在于基本放弃了 Note 系列,转而让 MIX 系列完成规律化更新,占据旗舰的位置,原因很简单,毕竟 MIX 一代成功表达出了小米对高端产品的追求,承载了小米的品牌价值,那么与此同时,赖以起家的小米数字系列就相应变为了次旗舰,负责和友商竞品们争夺市场,撑起销量。这样看下来,米8就必须去重视性价比,必须去贴近行业的流行元素,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为竞争服务,还不能喧宾夺主,砸了 MIX 2S 的位置,于是它的这些特征我们就都能理解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探索版,这款产品的理念倒是和去年的小米 6 亮银探索版差不多,都是以普通版为基础,用其他方式去尽可能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定位,只是去年用的是良率很低的电镀着色工艺,平心而论有些吃力不讨好,今年则是通过新的功能和透明 ID,在更务实的同时,也更有科技感,更受各个消费群体的认可。不过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探索版和 MIX 2S,比较起来可以说各有缺憾,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旗舰?按道理,MIX 探索版才是最合理的,但我们也知道,MIX 是以无额头 ID 确立的核心价值,上结构光的难度确实太高。因此可以说,米 8 探索版的出现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解决之道只有在 MIX 3 上完成 ID 的升级。值得欣慰的是,从之前小米官方放出的消息来看,小米的确已经这么做了,那就期待 10 月份新机的表现吧。



好了,今天的测评节目就先到这啦。更多科技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登陆我们的官方网站 ZEALER.com,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 @ZEALER中国 以及我们的官方微信订阅号,当然还有王自如的个人微博 @王自如ZEALER。我们下次再见,Peace!



听说微信最近又改版了,一不留神就会被各类信息淹没。

为了防止大家在人群中走散,这次特地做了一个小教程:


将「ZEALER订阅号」添加为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当天的科技内容啦!(疯狂暗示)






点赞加鸡腿!

阅读8275
性价比 
举报0
关注Zealer订阅号微信号:zealertech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Zealer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Zealer订阅号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Zealer订阅号

微信号:zealertech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