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健康】每天必坐的它PM2.5竟是地面的16倍!教你5招安全度过

作者: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10-07

佳佳有嘢讲


对于很多上学党和上班族来说,地铁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来挤早晚高峰已经足够痛苦了,没想到又有一个事实,给了小编一记暴击!原来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场所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地方竟然是——地铁???

今日送上“地铁生存指南”,帮你安全度过早晚高峰。马上看看!



综合自生命时报、环球网、DV现场、焦点深圳及网络


在广州,有因客流量大声名远扬的地铁三号线,又被称为“死亡三号线”。

《绝命体育西》、《逃离广州东》

《珠城大冒险》、《生死客村行》

《决战小蛮腰之巅》…

在深圳,有龙华线都挤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

从清湖站“可以随便坐”,到红山站“可以塞得进”,深圳北站成了“勇士专用站”、白石龙站是“壮士专用站”、民乐站是“烈士专用站”,而上梅林站、莲花北站则是“恩怨解决站”,到了少年宫站、市民中心站、会展中心站则是“一笑泯恩仇站”。


数据显示,地铁内人群拥挤,每分钟可产生500万个小颗粒,包括鞋底扬尘、掉落的皮屑、打喷嚏的飞沫以及衣服上的纤维等。地铁站台的pm2.5甚至是地面的16倍。

站台PM 2.5值平均为地面16倍


2009年《上海地铁站台环境质量分析》中显示,上海测试站台的PM1.0、PM2.5与PM10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234、293和372微克/立方,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相关测试表明,地铁尤其是站台PM 2.5值平均为地面16倍,污染颗粒物复杂多样且无处不在。


地铁内4大污染物


1、大量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释放出的化学污染物,如醛类、苯系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高度密集的人群会释放出大量异味和二氧化碳,并携带各种微生物病菌;

3、列车钢轮常年与钢轨高温摩擦,产生的大量金属粉尘及颗粒物;

4、车厢内长久滋生的细菌等生物污染物等。

多种有害污染物夹杂在地铁空气中,时刻进行扩散和交换。


高峰时段,人们挨得近,特别是夏季穿得少,难免会有接触,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汇集和流动,使肺结核、流感、皮肤病等疾病容易传播和扩散。


地铁易引发3大系统疾病


铁属于多人接触环境,感染致病菌的几率较高。更让人担忧的是,地铁站基本处于地下,环境密闭、空气流通不好,也成为地铁中空气污浊的重要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
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呼吸系统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空气快速传播,且由于浓度较大,在近距离面对面的情况下,在流感高发季节,被传染的几率更大。



消化系统疾病

最新研究中涉及的采样点,如扶梯、座椅、竖杆等都是多人接触位置,人们在掏钱买票、摸电梯或车厢扶手时,就可能接触到各种致病微生物。


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地铁上吃东西,或吃东西前不洗手,就可能因此患上消化道传染病。



心脑血管疾病
空气污染或许不会直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钮文异认为,在封闭的地铁环境中,由于空气流通不好,“三高”人群或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可能会出现心慌、气短、血压升高等症状,加上一天工作的劳累和紧张,就有导致疾病发作的可能。



5步防住“地铁病”


虽然坐地铁可能感染疾病,但截断上述传播途径,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建议经常坐地铁的人做到以下5点:


1佩戴防护口罩


佩戴防护口罩,比如N90、N95等系列。为躲避车轮和轨道摩擦产生的污染颗粒物,在地铁进出站时,尽可能远离站台。


2吃东西前洗手


在地铁内不要吃东西;到办公室或回家后先洗手;在外吃东西也要先洗手;随身携带消毒湿纸巾,在不方便洗手时用于清洁。


3有人咳嗽,远离或捂住口鼻


在流感高发季节,出门最好戴口罩;在地铁里尽可能远离咳嗽或打喷嚏的人,如果人多拥挤,也要用手捂住口鼻。


另外要提醒患病者,在公共场所咳嗽时最好主动捂住口鼻,略微低头,尽可能让飞沫向地面传播。


4患病期间少坐地铁


很多人挤完地铁后,总觉得衣服也沾满细菌,但事实上,病菌一般不通过衣服传播,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在空气中只能存活数天时间,有的甚至连一天都不到。

但自己患病期间,致病菌可能通过衣服传染给其他人,建议患病者要少出门,勤换衣,利人利己。


5老人、孩子应加倍防护


老人的抵抗力下降,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比健康成人更容易感染,建议加倍防护,乘地铁尽可能错开人流量巨大的高峰时段,洗手应更加频繁,随身携带口罩。

每天挤地铁的人马上收藏这份地铁生存指南!

转发的人明天上班挤得上地铁哦!

编辑:陈佳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惊呆】夫妻旅游后竟然双双得上癌症?看完简直吓坏了
【权威】一份价值700万的提示!诺贝尔奖得主教你这样作息!
【养生】秋燥就喝它!清热滋润还便宜,农村到处都是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点个赞明天上班不迟到!

阅读9604
健康 
举报0
关注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h_4ea00880e1a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