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币走势的三种可能 | 汇率分析手册02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公众号
分享到:

10-08

书名:《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


作者:任泽平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大家好,欢迎来到见闻阅读。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任泽平的新书《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


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 “汇率的分析框架与人民币展望”。上一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这本书中汇率决定因素的前两个——长期与短期。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两个决定因素——内因与外因。


汇率决定因素:内因与外因


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来自两国之间经济、贸易、金融和政策等多方因素的互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强弱确实是影响全球汇率走势的重要外部因素,但是对于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的经济体而言,内因对汇率走势起更重要的作用:转型成功,则汇率走强;转型失败,则汇率走弱。


美元是影响汇率的外部因素


因为美元指数由发达国家货币构成,如果连德国、日本和瑞士这些“传统强队”都弱于美国,那么新兴货币只能更差。因此,如果相信美元继续升值,人民币就面临贬值压力;反之,如果认为美元牛市到头,人民币贬值压力就有可能只是暂时的。


美国加息不等于美元升值。1980年以来,美国有过五次加息周期(见图7.2),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末、90年代中后期和2004—2006年。可以看到,五次加息周期中,只有两次导致美元明显升值,另外三次加息周期中,美元反而出现贬值。加息周期不一定会带来美元强势周期,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是一个相对价格,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表现。另外,利率也并非影响美元的唯一变量,由于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所以天然有贬值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各国货币普遍贬值,鲜有例外。美元两次升值周期分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这两次是比较强势的加息周期,第一次是治理超高通胀,第二次是遇上新经济时期。1981—1985年,日元贬值25%,英镑贬值100%,瑞士法郎贬值40%,加拿大元贬值10%,澳元贬值25%(见图7.3和图7.4)。新兴市场在80年代则普遍陷入危机。



1996 — 2001年,所有发达经济体货币均兑美元贬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幅度更大(固定汇率制经济体除外)。其中日元贬值25%,瑞士法郎贬值40%,英镑贬值10%,欧元贬值30%,加拿大元贬值20%,澳元贬值30%。(见图7.5和图7.6 。)亚洲“四小虎”货币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出现超大幅贬值,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相继发生危机,印度卢比贬值40%,土耳其里拉从0.06贬到1.5。(见图7.7和图7.8。)


能否转型成功是影响汇率的内因,起决定作用


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汇率的边际因素往往决定经济换挡的成功与否,而非美元因素,这一特征无论是在转型成功的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还是转型失败的马来西亚,表现得都很明显。这些国家和地区汇率表现有三种结果:一是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升值,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等案例表明了这一点;二是经历危机后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先贬后升,韩国案例表明了这一点;三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汇率大幅贬值,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案例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未来人民币走势与中国经济能否成功重启改革并实现“增速换挡”有关。


在这一部分,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多个案例,我们一起看下:


第一类案例:跨入高收入阶段、“增速换挡”成功的各经济体汇率普遍升值


(1)日本“增速换挡”期:汇率升值。


日本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日本1951—1973年开启经济高速追赶,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增长,1974—1991年的18年实现了年均3.7%的增长,属于中速增长阶段。


图7.9和图7.10显示了日本经济“增速换挡”期的GDP增速和汇率表现。其间日本经济增速虽然减缓,但日元仍表现强劲,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约60%。有趣的是,日本经济“增速换挡”期后,日元升值速度并未减缓,日元在1978年以后继续快速升值,一直持续至1995年。



(2)德国“增速换挡”期:汇率升值。


德国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1965年前后。德国经济在1951—1965年实现了15年年均增速6.6%的快速增长,1965年人均GDP达到9186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阈值区间。1966—1972年经过7年年均4%的增长后,步入低速增长区间。


图7.11和图7.12显示德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的GDP增速和汇率表现,可见,其间虽然德国经济明显减速,但德国马克表现抢眼,升值约50%。和日本一样,“增速换挡”后,德国马克依然处于快速升值的阶段。


(3)韩国“增速换挡”期:货币先贬后升。


韩国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1992—2003年。1961—1996年实现了36年年均8.8%的高速追赶。1996年人均GDP达到12860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51%。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2001年以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2001—2010年年均增速5%。


图7.15和图7.16显示韩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的GDP增速和汇率表现,其中,1992—1997年是换挡期的上半场,韩国政府拒绝经济减速,刺激并导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汇率大幅贬值。1997年以后,韩国政府主动改革,换挡成功,汇率稳中有升。



第二类案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汇率普遍贬值


(1)墨西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墨西哥毗邻美国,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均处于世界前列。按常理,应该最能有效承接美国产业转移,实现高速增长。墨西哥确实经历了这样的高速发展阶段,1961—1981年维持了年均6.8%的高速增长。


但1981年后,墨西哥经济“增速换挡”失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1981年墨西哥人均 GDP为3556美元(同期韩国人均GDP只有1846美元),但到1996年墨西哥人均GDP只有3547美元,还有所下降(见图7.17)。同期墨西哥比索出现超大幅度长期贬值,从1981年的0.02贬值到2000年的9.47,中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见图7.18)。

(2)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续恶性贬值。


拉美国家在1950 — 1980年普遍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但20世纪80年代这些国家集体陷入债务危机、恶性通胀,巴西是拉美最大国家之一,我们重点通过其表现来了解拉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期的情形。


巴西在1950 —1980年维持了长达30年年均7.4%的高速增长时期。但1980年以后巴西经济“增速换挡”失败,1981—1992年,巴西年均增速仅1.4%(见图7.19)。20世纪80年代,巴西经历了两次严重的货币贬值。原货币克鲁塞罗汇率由1984年的2846急速贬值到1986年的11310,1987年虽经历币制改革,使贬值有所好转,但90年代初再次出现恶性贬值,直到1995年巴西实行财政制度改革、发行新货币雷亚尔后,巴西汇率才趋于稳定(见图7.20)。



(3)菲律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菲律宾在1961—1980年维持了年均5.4%的中高速增长时期,但1980年以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1981—2000年的20年间,菲律宾年均增速仅为2.3%(见图7.21)。追赶失败后,菲律宾货币持续大幅贬值,1981 — 2000年,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从7.6贬值到45,中间几乎没有反弹(见图7.22)。


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的案例显示,转型成功的国家和地区货币将继续稳中有升,而韩国换挡上半场和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显示,转型失败可能导致货币大幅贬值。



对中国来说,经济能否换挡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换挡不成功,就可能会像拉美国家一样出现危机并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而如果换挡成功,中国将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升值也将是主基调。


本期为《汇率分析手册》系列02


本周见闻阅读你还将收获:


谁将在美国加息周期中受益? | 汇率分析手册01


人民币汇率展望:三大支撑和三大压力


欢迎扫码或点击阅读全文订阅新版《见闻阅读》


阅读9642
人民币 走势 汇率 
举报0
关注华尔街见闻微信号:wallstreet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