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比日本差远了?!“凭什么他们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我们却不行!”

作者:躺倒鸭 来源:躺倒鸭 公众号
分享到:

10-11



“日本又拿诺贝尔奖了!”

“唉!看看人家再看看我们

中国就是不如日本!”


不知道最近在家族微信群里

在长辈的朋友圈里

在和身边的人聊天的过程中

你们有没有听过看过相关的言论


其实引发这类言论的“导火索”很简单

就在咱们国庆假期的第一天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

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


(左为詹姆斯·艾利森,右为本庶佑


这是日本人连续第三年获得

诺贝尔生理奖和医学奖

也是日本步入21世纪以来的

第18个诺贝尔奖

目前日本总共获得诺贝尔奖28次


而以上就是很多人得出

“中国科技不如日本”

甚至“中国就是不如日本”的主要论据


那咱们今天就顺着诺贝尔奖开始聊起

讨论下这个有点儿严肃的问题

中国的科技、

乃至中国真的就不如日本吗?



首先我们来聊聊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

大多数人可能只会想起三个名字:

杨振宁、莫言、屠呦呦


如果考虑到我们今天讨论的

是有关科技的主题

那这个名单就只剩下:

杨振宁、屠呦呦


可实际上

中国人与诺贝尔奖之间的联系

远远比这两个名字要多得多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彼时二人都为中国国籍



1967年,美籍华人丁肇中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年,美籍华人李远哲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美籍华人朱棣文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美籍华人钱永健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英美籍华人高锟

(高锟拥有英美双重国籍)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中国人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这么一算,中国与诺贝尔奖

产生过联系的人达到了9人


肯定有人要说:

这些“华人”又不是中国国籍

他们拿了诺贝尔奖

跟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想法

就显得有些“狭隘”了



除了已经回归中国国籍的杨振宁

和一直为中国国籍的屠呦呦之外

其余7位外籍华人科学家

都不同程度的与祖国大陆有过交集

帮助过中国的科学发展


钱永健说过一句话:

如果中国能为我的获奖

感到高兴与自豪

并且能使国内更多的年轻人

加深对科学的兴趣的话

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如钱永健所说

中国近年来科技领域的进步

哪里少得了这些前辈们的帮助和鼓励呢?



可能还会有人质疑:

就算加上已经是他国国籍的科学家

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

仍然与日本科学家有明显差距


事实的确如此

但我们还不能忽略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评选机制


通俗点来说

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评选

一向是一个十分谨慎、

审核周期超长、

“奖励过去成就”的“吃老本”奖项



屠呦呦1971年就发现了

青蒿素抗疟疾的特效

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

中间间隔了44年!


这次获奖的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从1970年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

1992年获得主要成果

距离最终得奖也过了26年!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数据显示:

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

平均年龄是37岁

而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

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



也就是说,日本如今屡屡获得诺贝尔奖

反应的实际是

其上世纪80、90年代的辉煌


众所周知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

经济实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恰恰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时段


可是最近这些年

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的衰退

日本整体的科研环境

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日本政府每年都会

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

近几年的白皮书中多次提出:

日本的科技水平正在不断衰退

(咳咳,这可不是我们YY

是人家官方自己说的)


2018年的白皮书中更是提到:

在世界主要的科研大国中

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在不断减少

政府科研预算方面

日本的增长率也是大国中最低的


日本《东洋经济》发文称:

过去十几年日本的科研成果

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在急剧下降

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未来日本将很难再获得诺贝尔奖



可与此同时,这么多年来

在获诺贝尔奖数量上

被日本“完爆”的中国又在做些什么呢?


之前我已经提到了

说的俗一点儿:搞科研就得有钱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1994年,日本的GDP为4.91万亿美元

中国仅有0.56万亿美元

而到了2017年,日本的GDP不升反降

仅有4.87万亿美元

可中国却暴增到了12.2万亿美元!


有钱自然就有底气

近日美国国家基金会发布了

《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

详细介绍了2000-2015年

世界各国的科研投入


(浅紫色曲线为中国)


美国、中国、欧盟、日本

分列前四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

中国的科研投入几乎是

以直线上升的趋势跃居第二!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

10月9日联合发布的

《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高达17606.1亿元

占GDP总量的2.13%

各项数据均创新高



庞大的科研投入

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回报


在2017年,世界顶级科学周刊《自然》

根据该年度世界主要国家的科研人员

在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统计了一个“基础研究产出”指标

中国高居第2、日本仅列第5



如今的中国

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全球第一大科技人才大国

全球第二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国


可以肯定的是:

屠呦呦绝对不是

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终点

追上甚至赶超日本

真心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知道,由于某些历史遗留原因

导致我们国家的很多人

特别是在拿自己和日本比较时

总会有些“妄自菲薄”的心理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日本如今在诺贝尔奖上的丰收

恰恰体现的是其过去几十年的成绩


而对于在之前“欠了债”,

积贫积弱了太多年的我们来说

现在的努力追赶、大笔投入

必将会换来厚积薄发

中国未来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

诺贝尔奖“黄金时代”


而我们的科技、我们的国家

同样一定不会“不如”日本

我们只是还在努力追赶的路上

负重前行


本文由躺倒鸭整理撰写完成

转载开白请加微信:Fourgreat

添加时请注明公众号名称




相关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

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日本诺贝尔奖现在多于中国很正常,但未来属于中国》

新华网:《新闻分析:又有日本人获诺奖证明什么》

中国未来加油!

给祖国点个赞吧!

阅读8345
中国 日本 诺贝尔 
举报0
关注躺倒鸭微信号:tangdaoy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躺倒鸭”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躺倒鸭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躺倒鸭

微信号:tangdaoy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