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读书丨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10-14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图丨《吸血鬼惊情四百年》剧照


英国牛津大学全灵学院今年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你更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卫报》文化记者马丁·贝拉姆试着做了回答,他选吸血鬼,“你见过样貌丑陋的吸血鬼吗?不清楚到底是只有时尚人士才变成吸血鬼,还是当了吸血鬼就让你很时尚,但总而言之,吸血鬼都看着很酷。”

他还写道,当吸血鬼当然有不好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长生不老听着很好玩,但直到你要看着所有心爱的人都在你面前变老死去,你才发现这一点都不好玩。”

至于僵尸,贝拉姆说:吸血鬼都是独来独往,但僵尸却是成群结队,因此 “这是一个更合群的选择”,但不妙的是,僵尸身上有异味。

图丨《吸血鬼日记》剧照

2009年,英国《展望》杂志编辑萨姆·莱斯写过一篇文章,说吸血鬼和僵尸都体现了中产阶级的焦虑,反映了中产阶级生活的两面受敌:来自上层的剥削和来自底层的造反。吸血鬼是有钱人,僵尸是无产者;吸血鬼是个人主义者,僵尸是愚笨的暴徒。

吸血鬼住在城堡里,衣着讲究,风度翩翩。吸血鬼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女孩有点想被吸血鬼咬到,其中暗含着高度可疑的被强暴的幻想,但也表现了中产阶级对贵族的嫉妒和迷恋。他们担心领主劫掠他们的女人,但又渴望进入吸血鬼的城堡。

图丨《暮光之城》剧照

吸血鬼性感,僵尸则不然,他们不讲个人卫生。吸血鬼咬人时性感妖娆,僵尸则是咬向人的脚、大腿、手、屁股、鼻子……所有能咬到的部位,就像醉鬼在跳迪斯科。吸血鬼聪明,僵尸却没有脑子,它们想吃你的大脑,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而是为了让你变笨。它们想把你降低到它们的水平。

僵尸是靠数量取胜,一个被打倒,十个站起来。小跑就能超过它们,但是架不住它们数量多。

一旦进入你家,吸血鬼像老板一样,慢慢地吸干你的血。而一旦僵尸进入你家就全完了。吸血鬼反映的是升迁——被咬之后你将加入权贵阶层。僵尸则是平均主义者:私有财产被取消了,你将跟其他人一起浪迹街头。吸血鬼和僵尸很少一起在同一部电影里出现。它们代表着两种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阶级诉求。

图丨《僵尸世界大战》剧照

全灵学院不招收本科生,通过考试的人将成为学院的研究员,每年只招两人,给予7年的资助。该学院有近4亿英镑的经费,却只有8名学生。考试除了问一些问题,还要在两天里用12小时写出一篇论文。

一位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很生气,他说他之前从没想过自己更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他问道:“这道题真的能考察一个人的批判思维能力吗?”

全灵学院的考题不止这一个。其他题目会不会容易一些?比如“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 这几乎是肯定的。苹果手机新的操作系统增添了一个功能,统计机主的屏幕使用时间,每次看结果你也许都会感到惊讶,过去7天,你在社交媒体上用了近24个小时,看微信花了12小时53分钟,微博9小时,开车导航1小时,一周拿起手机409次,平均每天58次。

图丨摄图网

还有比较传统的考题如:“音乐到勃拉姆斯戛然而止吗?”据说是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还有年年都有的道德问题:“所有生命都重要,是吗?”

牛津剑桥前些年的面试题确实能够考察一个人的发散思维:

  • 如果神无所不能,他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块他举不动的石头?(牛津-古希腊古罗马学)

  • 你更想成为一部小说还是一首诗?(牛津-英文)

  • 你如何测量自己头部的重量?(剑桥-医学)

  • 如果你在地球钻个洞,钻通了地球,到了另一边,然后跳进这个洞里,会发生什么事(剑桥工程系)?

《经济学人》编辑汤姆·斯丹迪奇说,许多网站都有问答栏目,这些栏目很受欢迎,在网络时代也更有必要,“在虚拟世界中,解释的空间是无限的,需求也会更多——读者遭到更多、更碎片化的信息轰炸,如果不了解背景的话很难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无休止的头条、帖子和推文这些大多数数字原生代赖以获得新闻的方式,解说者是一种回应。”

图丨摄图网

日本问答网站回答过一个问题,展厅里的汽车是怎么开进去的?我有一个类似的疑问:地铁是怎么开到地下轨道上去的?我们可以推测有时需要吊放进去,我的意思是,这种吊放总要在某个具体的地址实施。

大家都在看


为了不让好文章被微信改版所湮没,为了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我们置顶并设为星标吧!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改变世界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阅读9471
吸血鬼 僵尸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