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009-2018,未来世界,因小而美

作者:新周刊 来源:新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10-17

 

“在上个世纪,企业规模更大就意味着更好,大企业用户有大工厂、大资本,所有东西都要大。而在本世纪,我则认为‘因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因为现在比的不是你的机器有多快、或你的设备有多少,而是你转变自己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速度够不够快。”


2009年11月12日,也就是淘宝商城举办首个“双11”的次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发表题为“未来世界,因小而美”的演讲,提出“小而美”概念。


巧合的是,这一年的年底,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洌也赞同“小而美”:“未来,可能是个全民皆商的时代。未来,人类的需求越来越细致化,对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向往。个体和心灵会越来越重要,小而美的东西越来越有市场。”


虽然马云的“小而美”更多指向商业模式,庄崧洌的“小而美”则更多指向消费需求,但他们的看法,都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在这个尊重个体、尊重个性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被赋予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理想生活的权利。微博和“双11”在这一年相继应运而生。前者改变了国人的社交方式,让个体获得了观看和表达的机会,获得精神满足;后者改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让每一个个体都能跨越地域,获得物质满足。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双11”已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节日——作家蒋方舟说,她上大学时就在网购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击败了全国90%以上的电商消费者,和快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今天,她每天开始写作前,都在购物网站上至少逛一小时,权当热身。多数时候她并不买,就是看,把看中的东西一样样放进购物车里,想象那些东西属于自己,光是想象过程就让她感到愉悦。


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完成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有了GPS导航系统,路痴也能进行自驾游;3G刚出来时还被视为“奢侈品”,现在人们随时随地在线,手机已经覆盖购物、支付、娱乐、社交、旅行、通勤、教育等生活场景——比如,再也不用去火车站排长龙了,在手机上一键下单,就可以订火车票;智能语音助理乃至智能机器人成为“非人类同居伙伴”;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逐步实现……


而这些飞跃式的变化,都发生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之中。


现在,让我们以三年为一期,盘点一同走过的“小时代”。


诗和远方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图/unsplash



01

虽然从“小”起步,

但只要有梦想,就能做大事


2009年,天猫双11来了。十年来创造无数奇迹的“双11”,也是从“小”起步的:在当时还是淘宝网CFO、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的办公室里,大家天马行空地出主意。有人说“都能打5折就好了”,另一个人跟着说“要能包邮也不错”,这些意见都得到了采纳,“全场5折、全国包邮”成为那一年“双11”的主打词。


那时候,“双11”被视为小范围的促销活动,广告预算只有1万元。入驻品牌自然不收费,可即便如此,11月10日22点,也就是距离活动时间——11月11日零点——只有两个小时的时候,还有商家打电话来要求退出。最后,只有27个品牌参与了这次“双11”。“2009年11月10日晚上,还在西湖国际办公的阿里巴巴只有十几个人留下来为这场活动加班。第一个‘双11’的全天交易额是5200万元。这个数字放在今天,5秒就够。”“浙江新闻”的报道这样写道。


正如马云在新加坡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所说,虽然从“小”起步,但只要有梦想,就能做大事。“双11”的迅猛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2010年的第二个“双11”,销售额一下子飙升到9.36亿元;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双11”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双11购物狂欢节”,这一年的销售额首次超过100亿元,达191亿元;2015年,  这一年的“双11”销售额冲到了912.17亿元,但在水立方举行的盛大“双11春晚”(也称“猫晚”)让它越来越像个节日。“我估计过几年很多新民俗也会跟风而起——比如说当晚得熬夜守岁全家齐下单、长辈得给孩子发支付宝红包、第二天早上亲戚朋友都得互相问候‘都秒到了吧?’、家家还都得挂张马云抱着大鲤鱼的年画”,广告人东东枪评论道。


2010年年初,《新周刊》曾这样定义“小趋势”:“它们是非主流的、在萌芽状态的、具体而微的、从属于社会神经末梢但最贴近人心的那些未来潮流、未来行为和未来生活方式。”美国分析家马克·佩恩认为,貌似细微的发展决定着巨大的社会变革,未来的大趋势,就隐藏在当下的小趋势里——天猫双11由小趋势成长至大潮流的演进过程,印证了佩恩的判断。


从2009年到2018年,由小而来的双11不断打破着所有人的想象——现在,“双11”创下什么样的纪录都已不太会令人意外。


足不出户,买遍天下。图/bruce mars/pexels

 


02

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以及每一个美好的生活细节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来了。作为“舌尖”的美食顾问,诗人兼大厨二毛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舌尖”总导演陈晓卿一样,每到一座城市,二毛必逛菜市场。陈晓卿说过,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切不是菜市场的城市旅行都是假正经”。逛菜市场,二毛一般会逛两次:第一次摸清当地有什么特色食材,第二次则是在回程的那天早上把一开始看准的、北京没有的食材买下来。他的那些吃货朋友则闻风而动,飞机刚落地,嗷嗷待哺的一群人就催他赶紧回餐厅下厨。


有一次,他在长沙参加《天天向上》节目的录制。回北京当天的那个清早,他照例去了趟菜市场,刚摘下的茄子、青菜等买了一筐,猪肉也买了半扇。中午,这些食材做成的菜就出现在餐桌上,让早早等候的朋友们赞不绝口。他们公认当天最好吃的菜是一道米汤茄子,鲜、嫩之外,更神奇的是,茄子完全没有变色,瓤还是白的。二毛主动教授做法:油热后即关火,放入切好的茄子和调料,迅速翻炒后出锅,茄子就不会变色。


二毛说,要获得真正的“味”,需要遵循自然而然的“道”。所谓自然而然,就是古人说的“不时不食”。他在北京十来年,几乎不吃北京超市里卖的挂面,因为那些挂面是用机器烘干的,跟老家酉阳那种晒出来的挂面不能比。在酉阳,做面条一定需要大太阳,这样晒出来的面条有太阳的味道,香,筋道。


除了不时让妹妹快递酉阳的食材到北京以解乡愁,每年春节前,二毛还会委托妹妹在酉阳做腊肠、牛肉干,好让他作为年货送人。有幸吃到这些“土产”的朋友,无不纷纷“跪求”他开网店,但因为他实在太忙,只好作罢。


而天猫可以满足吃货们的愿望。“舌尖2”推出时,天猫旗下的天猫食品与片方合作,同步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掀起“边看边买”的风潮。


“舌尖”分集导演邓洁表示:“我们最希望的是,观众看完舌尖2后有强烈的冲动,要回家给亲人做一顿家常饭,离开的时候带一样家乡的美食上路,跟母亲学一道菜,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以及每一个美好的生活细节。”


你有多久没去过菜市场了?图/Natalie Ng/unsplash



03

把时间和钱

花在“健康而有益的文化生活”上

 

2015年,没有硝烟的外卖大战来了——多少加班族和御宅族的胃终被善待。三年后的国庆节期间,“好奇心日报”记者王毓婵进行了一项“戒断”实验:作为一个外卖重度依赖者,一周不叫外卖会怎么样?


在戒断外卖的这7天里,王毓婵用这些方式填饱肚子:喝代餐饮料、吃升级版速食产品(如懒人小火锅)、用冰箱里的存货做简餐(永恒的番茄炒鸡蛋)、网购食材或半成品菜肴做成菜、完成从出门买菜到做菜的烹饪全过程、下馆子吃。实验结束,反而凸显了外卖的重要性:因为在做饭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王毓婵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被打乱了。耗时最长的是完成烹饪全过程那一次,总共花了两个半小时。她的结论是:自己离不了外卖。


对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父母千叮万嘱的“好好吃饭”这件事很难实现:饭局是为了社交,见面是目的,吃什么不重要;日常的吃饭则是功能性的,用外卖来解决最省时省力。“下厨”也就成为一种爱好和情趣,而不是必需的家务劳动。


至于住,“不存在日报”作者高小山的看法是:有一间干净、卫生、水电网齐全的“胶囊”,就可以满足最简单的住宿需求,根本不需要买房。“当你舍弃了对于住所的各种执念,没准生活会有更多的自由度。”


吃饭靠外卖,购物靠网购,根本不买房,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和钱用来干什么呢?答案是:年轻人把时间和钱花在追剧、阅读、看电影、看表演、看展览、健身、旅行等这些“健康而有益的文化生活”上。随手记联合各大品牌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年轻人在书本上的人均支出为168元,相较于2015年的155元,增长了8.4%;2016年年轻人人均旅游支出为14738元/人,其中交通路费为4985元,饮食吃饭为4324元,住宿酒店为2896元;人均运动消费则为1743元。


飞速发展的技术让更多人的生活进入easy模式——生活真正的意义终于显现:休闲,沉浸,发现理想之美,享受健康生活。


技术与商业结合,让生活进入easy模式。图/Toa Heftiba

 


04

精彩,才刚刚开始

 

从2009年到2018年,从小处看,有很多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改变着身边一小群人的生活;从大处看,每一年都会产生一件影响大多数人生活的标志性事件——它小到只是你手机里的一个天猫App、你支付宝里的一张火车票,大到让你在家就看遍吃遍中国美食、出门就游遍天下陌路。生活变得越来越轻——轻到不用飞波士顿,只需一个盒马App就能在家里吃到最新鲜的海鲜大餐;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美到每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都可能在下一个瞬间变成现实。


从2009年到2018年,天猫双11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天猫与所有人一起,努力构建因小而美的未来世界。现在,天猫联合新周刊、智族GQ、澎湃新闻、好奇心日报,评选出并发布“十年理想生活10大icon”,致敬与你共同走过的十年——每一年、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改变累积起来,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面对未来,我们相信,精彩,才刚刚开始。

 

↓↓↓


天猫 X 新周刊

联合发布十大理想生活icon

 

2009年

“双11”——买买买



因为“双11”,11月11日从调侃意味的“光棍节”变为人们犒劳自我的购物狂欢节——全世界的好东西你都值得拥有,只要上个月的花呗已还完。

 

2010年

微博——围观改变中国



新浪微博在这一年注册用户超过1亿,成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同类再也不用相见恨远,一条微博,志同道合。

 

2011年

GPS导航——解救路痴



有了GPS,走遍天下都不怕——说走就走不是梦,从此世界无陌路。

 

2012年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无国界



“吃货圣经”“下饭神器”——通过美食发现中国,通过网购吃遍中国。

 

2013年

手机购票——出行利器



手机覆盖包括出行在内的各种生活场景——屏幕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大。

 

2014年

支付宝——钱包终结者



随时随地,安全支付——再也丢不了自己的钱,再也捡不到别人的钱……

 

2015年

外卖大战——餐饮业“淘宝”争夺战



不需下厨,不必出门——做菜小白又如何?宅系美食家不是梦!

 

2016年

共享单车——下一个风口?



共享经济的急先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大到别墅,小到充电宝都能共享。别人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

 

2017年

AI助理——在一起,更智能



你的AI好友已上线。未来人类可能与其共度一生。

 

2018年

新零售——消费升级



人脸支付、无人超市,线上线下不再有边界——未来已来。精彩,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阅读8150
举报0
关注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周刊

微信号:new-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