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错不在我”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10-18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627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站Behance。

作者:Susan Kuang,一个在自我卓越的道路上实践了七年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留美MBA,《斜杠青年》作者。本文来自:SusanKuang( ID:susankuang2014 )。

几个月前,我听说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家共享办公空间的前门店要开业了,很开心,因为我有计划以后去共享办公空间办公,而且前门离我不远,正合适。于是我和朋友一起,在网上预约了一下去参观的时间。

 

参观前一天,我收到了对方发来的预约确认邮件。第二天,我们便按照预约的时间,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场地,可是到了之后却发现没人。


我突然记起来,之前收到的确认邮件中有联系电话,于是找到电话之后便给对方拨了过去。对方一听是我,赶紧解释说,他们下午一直在尝试联系我,给我打电话和发短信,想要确认我会不会来,但是我没有接电话,也没有回短信,所以他们想着我应该不会来了,正好他们今天下午在别的地方有会议,也就没有安排人来接待。

 

说实话,我当时很生气,明明预约好了时间,结果却被放鸽子,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于是忍不住在电话里和对方争论了起来。我质问他们说,没有回短信和没有接电话有很多种可能,很有可能是没有看到(这才是真实的情况),为什么要直接假设我不会来呢?


对方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回应,只是不停地解释和强调说,他们有给我打电话和发短信,但问题是我没有接,也没有回复,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争论了一会儿,我发现这样的对话完全没有意义,不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我更生气,所以就主动放弃了。



事情发生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因为当时的冲突其实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仅仅是不了了之,所以我想知道当时这种冲突应该如何解决,如果能够从中有所收获,那白跑一趟也算值了。

 

想要解决冲突,首先就得弄清楚冲突双方的诉求是什么,只有诉求得到满足了, 冲突才能得到解决。


那么,我当时的诉求是什么呢?是一定要去参观么?不,因为我知道他们一下子是赶不过来的。那是什么?很简单,其实就是想要一个说法,我想让对方承认,这个“错误”是他们的责任。


那对方的诉求又是什么呢?一方面他们想安慰我,因为他们不想损失口碑和潜在客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为自己辩护,他们想要说明责任不在自己,至少不全在自己。


当一方想要另一方承担错误的责任,而另一方却想尽办法证明“错不在我”的时候,冲突自然就无法得到解决。


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它让我看到了人性中自我辩护的本能 — 当我们犯错或者别人指责我们错了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为自己找理由,要么找一些客观原因,要么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反正就是要证明自己没错。这种自我辩护的冲动每个人都有,它是一种本能反应。

 

而且,我还发现,这种自我辩护本能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有效沟通追求的应该是双赢,然而一旦双方进入了自我辩护的状态,沟通和交流就会变成一场需要拼出胜负的零和游戏。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几乎都与自我辩护有关 — 要么两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才是对的,要么一方指责另一方错了,而另一方不是找一些客观原因,就是将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反正就是要证明自己没有错。


更糟糕的是,自我辩护有时还会升级为各种形式的言语暴力,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不仅没有达到最初想要沟通的目的,还伤害了感情。

 

所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拥有更和谐的关系,懂得如何抑制自我辩护的冲动是关键。



审视我们的自我辩护本能


为了更好地应对我们的自我辩护本能,我们首先还是好好了解一下它。关于自我辩护,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写过一本的相关著作 Mistakes were made (not by me) (中文版就叫做《错不在我》)


书中,阿伦森通过讲述大量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自我辩护的冲动每个人都有,无论是总统、公众人物、社会精英还是普通人。只要自我辩护在发生作用,人们就会拒绝承认错误,甚至会为了逃避责任而不惜撒谎。

 

那么,自我辩护的原动力是什么呢?阿伦森认为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美国另一个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 — 当我们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时,内心会出现的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

 

我们的大脑其实是非常厌恶冲突的,因为冲突会带来紧张和焦虑感,所以面对冲突时,我们会有一种想要消除这种冲突的强烈动机,而冲突的化解和消除则会让大脑会产生愉悦的波动。


▲  图片来自网络。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交谈中遇到他人的观点和我们的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就会出现一种紧张、不舒服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

 

出现认知失调之后要怎么办呢?肯定得想办法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否则我们就会一直处于那种焦虑和不爽的状态中。


消除冲突通常有两个办法:


第一,坚信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并且坚决维护自己的观点;


第二,仔细思考对方的观点,看有没有合理的地方,如果有,那就接受,然后调整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第二种办法更成熟、更有利于我们成长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用第一种方式来消除冲突,即坚信自己才是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倾向实际上是源于人性中另一个本能 — 维护自尊。



自尊关乎的是我们在他人以及自己心中的地位。对自尊的需求会使得我们在感觉自己地位受到威胁时,出现一种想要维护地位的强烈冲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特别在意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才会特别害怕没面子。


事实上,我们讨厌错误,害怕承认错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对大脑来说,“我错了”意味着自己不够好,这会损害我们心中的自我形象,而在他人面前承认错误则意味着地位的下降,地位下降会给我们内心带来极大的焦虑和恐慌。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能够很好地理解自我辩护背后的原因了:虽然自我辩护是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产生的,然而认知失调并不是导致自我辩护的关键原因,认知失调虽然是令人厌烦的,但是对人们来说最为痛苦的其实是自我概念受到了威胁 — 承认自己错了会让我们的自我概念受损,而自我辩护则能让我们的自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如此看来,为了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我们就得从“错误”下手,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对错误的认知,不要把错误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威胁,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反馈信息。



换个视角来看待错误


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害怕犯错呢?我并不清楚大脑是否天生就厌恶错误,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后天环境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我们不能犯错,因为每次犯错,我们都会遭到批评和责骂。

 

  图片来自网络。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在头脑中将犯错和痛苦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为了避免痛苦,我们就会极力去避免错误。因此,想要改变自己对犯错的态度,我们就得切断错误和痛苦在潜意识中的连接,然后把错误和积极的情绪连接在一起。

 

具体要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得放弃“不能犯错”这个错误的信念。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会一直犯错,这是由客观原因决定的,不由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我们想不犯错就能不犯错。


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个世界太复杂,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非常有限,所以未来对我们来说永远是未知的,未知就意味着一定会犯错;


另一方面,人类大脑天生就存在着各种认知上的缺陷,比如我们会有偏见,只愿意接受和我们信念一致的信息,常常在没有规律的地方找规律,并且会把相关当成是因果,所以,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大量自己觉察不到的谬误,很多我们自认为正确的观念和想法其实都是错误的。

 

实际上,接受了自己一定会犯错这个想法之后,我们就会从“不能犯错”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也就不会那么害怕犯错了。


不过,仅仅是接受自己会犯错还不够,我们还得赋于犯错积极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要从犯错中获益,要把错误变帮助使我们成长的工具。


这其实就是反脆弱的体现,所谓的反脆弱就是要从不利事件中获益。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切断犯错和痛苦的连接,并把犯错和积极情绪连接在一起。

 


从本质上来说,错误其实是外部环境给我们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只是说明,我们的想法或者行为结果,与外部环境中的某种客观规律或者标准发生了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根据这种反馈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就能从错误中获得成长,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会拥有更准确的判断力。

 

其实,成长原本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不犯错,我们就暴露不出自己的不足和盲点,也就无法通过纠错来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说实话,我们羡慕的那些牛人之所以厉害,不是因为他们不会犯错,而是他们能够在发现错误之后快速纠错,从错误中获得成长。这实际上就是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成长型思维,也是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错误,犯错也就不再可怕了,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放弃自我辩护,提高沟通技能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应对自我辩护冲动的实用策略。


通常来说,人们会在这两种情况出现强烈的自我辩护的冲动:


第一种情况是,两个人在想法、意见或者观点上发生了冲突,对方认为我们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们会本能地维护自己的观点,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自己没有错;


另一种情况则是,出现了某个问题或者错误,大家需要找到这个错误的主要负责人,这个时候,即便我们知道自己有一定责任,我们也会想尽办法找一些客观原因,或者把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除了能够暂时保住我们所谓的“面子”之外,自我辩护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为它不仅会阻止有效沟通和问题的解决,还会让冲突升级,让双方情绪更加激烈。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觉察到内心的自我辩护冲动时,赶紧用以下几句话来提醒自己。


“我有可能是错误的”


当我们的观点或者意见和他人的发生冲突时,抑制自我辩护冲动的最佳策略就是告诉自己“我有可能是错误的”,然后赶紧把目标从证明自己是对的,转移到获得新的信息和视角。

 

如果在与他人交流观点时,我们能够时刻用“我有可能是错的”来提醒自己,我们就不会执着于自己的观点,也不会急于想要表达,而是会愿意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看法,甚至会以此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自我怀疑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沟通和交流变得更顺畅,因为倾听会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更乐意愿意倾听和接受我们的想法。


“快乐比对更重要”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两个人探讨的事情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属于价值观上的差异,或者两个人处于不同的认知水平,对方不仅在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错误,而且还非常固执,坚信自己才是对的。


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告诉自己快乐比对更重要。如果无法从交流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那么就满足一下对方想要表达的欲望,比如当家里长辈无法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策略。对不对没那么要紧,保持和谐的关系最重要。



“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是我的错”


另外,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考虑不周而出现一些行为或决策上的错误,并因此而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者情感上的痛苦。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管你是不是主要责任人,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永远都是最佳策略,因为这能让冲突尽快得到解决,而且,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你失去面子,反而还会帮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道歉的时候千万不要为错误做任何的解释,只需要告诉对方自己错了以及错在哪里就好,因为解释本质上还是一种自我辩护,它会让道歉听上去特别不真诚,无法让对方感到满意。


只有对方感受到了我们的真诚,他愤怒或者受伤的情绪才会有所平复。只有这样,他才不会以一种敌对的态度去看我们,也会更愿意从双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就为接下来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件事情也会朝着对我们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文内未标注来源插图均来自网站Unsplash。

阅读9439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