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你不知道的“安全大脑”自主知识产权图谱

作者:TechWeb 来源:TechWeb 公众号
分享到:

10-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对网络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深度连接,网络空间的攻击将会穿透虚拟空间,直接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安全,给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关键基本设施安全、社会安全和人身安全等带来威胁。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多次表示,世界已进入“大安全”时代,全球网络安全正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在网络空间安全日益严峻的情势下,360集团今年创造性的发布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安全防御系统——360“安全大脑”,以此构建大安全时代的整体防御策略体系,应对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安全大脑是360积累了十几年安全技术的集大成,其背后是数量庞大的知识产权支撑。


360安全大脑具备感知、学习、推理、预测和决策五项核心能力,已经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QVM病毒木马智能查杀、大数据关联分析和推理进行的APT溯源分析、Mirai物联网僵尸网络攻击的率先预警AI辅助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落地应用。


换言之,360安全大脑是通过数以亿计的传感器,持续采集最全最新的安全大数据,然后把这些浩如烟海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安全大脑的云端,进行存储和计算,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网络威胁的自动化、智能化响应和处置。而且360多次表示愿意把积累多年的经验、数据、技术、能力开放出来,与大家进行合作,共同把“360安全大脑”打造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


很多人听说过360安全大脑,但可能不知道其背后的支撑。


据透露,360安全大脑背后是全世界最大的安全专利技术集群,累计申请3666项中国专利和337项国际专利,合计超过4000项专利。这些专利是360安全大脑的主要技术支撑。最近360参加国际准化组织会议,在区块链安全和汽车安全等新兴安全领域我们利用核心专利技术,参与多个国际标准的制定,为国家和行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报告(以下简称“中国创新百强”)中,360凭借其扎实的专利技术实力成为入选该榜单第一梯队的唯一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



这份中国创新百强报告由全球领先的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是基于对企业发明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和影响力四个指标的全面分析,计算整合四个指标的综合得分,遴选出中国大陆范围内最具创新实力的100家企业。科睿唯安是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一直致力于通过为全球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数据与分析,洞悉科技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科睿唯安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也是360连续第三年入选,因此备受瞩目。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360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00件,其中发明申请总量超万件;授权专利总量超过3,200件,其中发明授权总量超2,500件。


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公司在网络安全领域耕耘,不仅建成了国内顶级安全技术团队,而且拥有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作为这些经验和技术积累的集大成者,360安全大脑可以算作360公司深耕行业多年之后提交的一份成绩单,不少技术专利均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


比如,名为“一种实时防护文件的监控方法及装置”的专利(专利号ZL201010552530.9)曾获第三届北京市发明专利三等奖。该发明解决了杀毒软件的文件访问驱动程序之间的冲突,在其他杀毒装置的实时防护开启时也能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用户计算机的安全性。


再比如,名为“一种依据白名单进行恶意程序检测的方法”的专利(专利号ZL201010256973.3 )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据白名单进行恶意程序检测的方法,通过使用白名单对合法程序进行判定,从而将不属于白名单范畴的非合法程序判定为恶意程序,从另一角度进行恶意程序的判定查杀。


所有这些专利均在360安全大脑中得到运用,并发挥了强大威力。


可以自豪的说,360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安全行业已经做到了拥有足以和全球巨头竞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在一些细分安全领域的专利布局已经超越了国外同行成为了世界第一,360正在把安全大脑的能力开放给所有行业,共同打造新时代的安全生态。


 

— 【 THE END 】—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 唏嘘!又一知名手机品牌拆分业务并裁员:青黄不接前途难料


| 共享保险?支付宝上线“相互保”0元加入享保障 网友:没有保险商赚差价...


法拉第未来被曝停发60余名中国员工工资 老贾还未再起可能又要凉了…


除了我们,你还可以关注:


阅读9372
知识 
举报0
关注TechWeb微信号:techwe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TechWeb”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TechWeb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TechWeb

微信号:techwe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