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拍电影,清醒比热枕重要

作者:看电影杂志 来源:看电影杂志 公众号
分享到:

10-21


 

采访刘仪伟时,他大方与我们分享他喜欢的小说类型,念叨起家里收藏有千余本悬疑小说,吐槽东野圭吾后期风格越来越大众化——亲和得像天天与你打招呼的邻居。

 

分享小故事时的刘仪伟

 

这样的刘仪伟,与普通观众心中的“幽默名嘴”、“喜剧导演”等印象更靠近些。

 

但寻常人容易忽略的,是这股亲和背后的能量。

 

刘仪伟转向影视这片战场多年:1999年便投资了电影[小说],并担任编剧,然后执导[爱情呼叫转移]系列,参与[人在囧途]、[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老炮儿]策划,参与出品[心花路放]、[绝地逃亡]、[侠盗联盟]、[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多数大热片的背后都隐藏着他的名字——以一种“隐性”的形式为中国电影做出贡献。

 

作为制片人之一,此次[巨齿鲨]的成功,又印证了他的国际视野与格局。

 

多年的导演、演员、策划、编剧、监制、制片经验加持,在刘仪伟身上沉淀出的是对影视行业的反思与清醒。


 


关于[巨齿鲨]

“制片人要有一个敏锐的眼光”

 

■[巨齿鲨]的原著是美国畅销小说《深海巨鲨》,它的版权是如何辗转到中方手上的?

 

刘:美国有一位独立制片人叫贝拉·艾弗里,是一位很传奇的女士,年轻的时候做过邦女郎,很漂亮的女演员。她买了《深海巨鲨》的版权。跟好莱坞那些大公司谈的时候,他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反正不十分情愿被这个独立制片人左右,谈判的进展一直不太顺利。

 

我的好朋友、合作伙伴姜伟,结识了贝尔女士。姜伟回来跟我讲,咱们可以一块投资这个项目。所以起初的开发费、剧本费用是中方出的。并且在合约里,中方投资占50%。我们其实是版权的间接拥有方,这部电影的开发方,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


年轻时的贝拉·艾弗里

 

■在汉化这个故事的时候,如何考虑内地观众与海外观众的需求?抑或以故事本身为主,把观众需求暂放一边?

 

刘:在这种类型电影里,很难说做中国人喜欢的,还是美国人喜欢的。如果说一定要迎合中国观众,那如果日本观众不喜欢怎么办,美国人不需要怎么办?鉴于这一点的考量,我们必须要去依照好莱坞的模式去完成这次创作。

 

除非是一些小类型的电影,喜剧片,文艺片,我们可以彰显一点个人特色。但商业大片,那么大投资,谁都不能去冒这个风险。

 

■您作为[巨齿鲨]的中方制片人之一,在这过程中,具体参与了哪些环节?

 

刘:其实中方最主要的的制片人是姜伟,中方制片就我们俩。一开始我们的作用还是挺大的。在国内融资,打磨剧本,跟贝尔一起寻找合适的导演、演员,提供参考意见。

 

进入实际制片阶段,说实话,我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就整个就交给了华纳,包括全球发行。但是在内地的发行,由中国制片方引力自己完成。

 

导演乔•德特杜巴紧盯摄像机

 

■两方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话语权的交手问题,需要妥协,如何掌握分寸?

 

刘:妥协是合作的基础。妥协不是让步,不是丧权辱国,不是损害自己的尊严和利益。要知己知彼,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把双方的利益当作共同利益,然后做各自擅长的事。

 

比如这个1.5亿美金的投入,真让我们中国人来做,说实话,姜伟也好,我也好,都不具备执行这么大投资的经验。在拍片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美方制片的一些文件、表格,真的非常完善:他们严格到每一分钱。你说有浪费吗?有,但是它的浪费都是在制度化之内的。


[巨齿鲨]最关键的是我们从开发这一步开始做,否则,我们依然不可能在这个电影里起到多大的作用。


■从[巨齿鲨]的合拍经验来看,与以往的合拍片项目相比,制片人在其中的作用是否发生某种变化?

 

刘:那倒没有。我觉得做制片人要有敏锐的眼光。

 

制片人跟制片主任不一样,不是说去管钱怎么花,应该是发现项目,融资,确定项目的风格、市场定位、走向,对未来的发行提供成熟的看法——这是制片人要干的事,跟项目大小没有关系。关键是丰富的市场经验,敏锐的判断力和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并且还需要有很好的行业关系和合作伙伴。

 

[巨齿鲨]演员合照

 


关于合拍片

“你拍了一个中国的楼,

就算到了中国——这非常侮辱观众的智商”

 

■除了中方投资占比、中国面孔、中国元素等这些准入门槛外,您认为一部好的合拍片应该是怎样的?

 

刘:最高线我认为就得是赚钱,它得是一门好生意;在此基础上,完成中国文化的输出,让外国观众透过这部电影了解并且接受和喜爱中国。

 

■[巨齿鲨]符合您对合拍片的期待吗?

 

刘:我觉得应该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种高度,毕竟它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莱坞类型片。好在,尽管我们没有特别在这部电影里面输出中国文化,但把中国人处理朋友、夫妻、父女等待人接物的方式,放到电影里。

 

并且,这部电影是一部怪兽电影,人类对抗大自然,所以它也没有特别强调美国文化。[巨齿鲨]至少让别人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样的。

 

[巨齿鲨]中的中国式亲情:李冰冰和萌妹子蔡书雅

 

■“中国元素”在合拍片中有被滥用之嫌,您认为该如何正确输出中国元素?

 

刘:出于纯粹的利益驱动,现在美国很多电影都加入了中国元素。但你‘来’中国,就得‘来’一个我们身边的中国,得是真真正正的、活生生的当代中国。不能只拍一个楼,在街上有一些中国人的面孔,或者硬生生地加入一个中国明星参与演出,就算彰显了中国元素——这真的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但这个是好莱坞的问题,先期根本与中国无关,后来为了顾及中国市场,或者有中国资方加入进入,立刻草率地植入中国元素,没有深思熟虑的凑合一下。当然,反过来是不是我们合作者也有问题:没有提供更新的角度,或者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跟他们说你这样做不对?

 

合拍片如果要彰显中国的元素,关键是要注入中国的哲学。了解一个民族、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从了解他们的哲学入手。近代中国一直被西方哲学深度的影响着,现在,是时候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了,事实证明中国的哲学拥有不容置疑的先进性,完全可以让全球观众接受,并指引他们的生活方向。

 

■在考虑电影项目是否需要合拍时,您更看重哪些元素?

 

刘:针对我而言,首先,考虑合拍片要不要做的最起码标准:是否需要探寻全球市场。

 

中国的电影基本上还紧紧守在我们自己的票房土地上,相对应,电影投入也会有天花板——你的市场再大,也就这么大,投入太高,怎么收回?一旦可以触及到北美市场、国际市场,那么你的投入就可以水涨船高,并有可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可前提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票房基础,文化走出去注定是假象;电影得多少奖,也无济于事——毕竟艺术类型的电影,受众面太窄。只在少数精英阶层完成的文化传播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只有把文化基因放到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中,有了庞大的观影规模,才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文化才有走出去的机会。

 

 

■在[巨齿鲨]这次合作之中,有没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培养我们自己的影视优势资源呢?

 

刘:首先我们在电影的文本上要做一些修正。为什么全球人都爱看好莱坞电影?别忘了它的文学基础很好。

 

娱乐有时候跟意识形态有关,有时候又无关。所以你说我们中国人要拍一个全球观众都喜闻乐见的电影,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文本是怎样的:得有一个很好的叙事方式,这个叙事方式是全球观众都相对习惯的,并且价值观是普世的。

 

包括表演方式,是不是全球观众都能接受?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去和美国人谈,或者跟澳洲人,跟法国人谈。如果基础文本都跟他们不一样,怎么会跟你合拍?

 

电影里的三亚海滩

 


关于创作

“做电影,清醒比热忱更重要”

 

■类型化可以带来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也代表故事发展具备可预见性,就会出现套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的确是这样,这就是我们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观众进电影院前就知道坏人要死掉,好人会胜利——这就是商业电影。那如果说这个是套路的话,那文艺片的结局跟商业片背道而驰,不也是套路?文艺片会违背它的“套路”吗?恐怕也不会。

 

我小时候看电影,北京人都看过一波了,半年以后电影才到我们成都,媒体也不发达,北京那边讨论电影如何如何,这消息传不到我耳朵里,电影便由此天然得保存了它的新鲜度与神秘度。现在的第一波观众进去以后,所有人都知道结局了,没法保密。

 

我倒是觉得不用害怕“套路”。而且好电影就是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套路”,引人入胜的是它的细节,讲故事的方法,故事的走向,以及自圆其说的逻辑。这部电影好人把坏人干掉了,但是我要看看好人到底是怎么干的,能不能有出乎意料、异于同类电影的解决坏人的更加高明的方法。

 

 

■您参与了很多电影项目的策划、监制,对市场洞若观火,怎么看待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变化?

 

刘:观众的需求肯定是我们必须要去考量的。我们是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我们不能够低估,或仇视观众,但是作为电影工作者,他还是应该承担引领的责任。

 

没有谁比谁高明。观众他不干这行,所以他对电影的理解,或者对电影的制作,他肯定没有我们明白,或者没有知道的多,但也不能够说他比我们差什么。我也是一个电影观众,看一些电影的时候,希望创作者比我高明,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你编撰的圈套,然后恍然大悟,这样花了钱才值。

 

没有观众花钱到电影院来是专门跟创作者较劲的,那是影评家事。但如果电影真的漏洞百出,观众可比影评家更会吐槽。

 

我们是要告诉观众好的电影是怎样的。就像开车,我们普通人都会开车,但好的司机会告诉你这么开更省油。术业有专攻,你专注电影行业,就必须自信拥有在这个行业里的先进性,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站在行业的高度,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市场,还得把电影的品质提高,把故事讲好。

 

■近两年大IP、小鲜肉电影对观众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电影票房趋于冷静,这是不是说明电影市场正往良好规律运转呢?

 

刘:可以这么说,但是也不一定。我们不能够否定IP,它就是一个英文缩写,“知识产权”。像《红楼梦》、《西游记》就是很好的IP。说实话,一般情况下,编剧的写作能力是不如作家的,作家的编剧能力是不如编剧的——所以才会有原著剧本和改编剧本。

 

运用小说改编电影绝对是一个最佳的创作模式,毋庸置疑。现在很多人批判的IP主要是针对所谓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有流量,再加上一个小鲜肉,仿佛这事就成了——我觉得从逻辑上讲没错。错在哪儿呢?错在我们没有把这个IP融会贯通。

 

网络小说有它的优势,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就是不系统,结构松散——得有专门的好的编剧,将它戏剧化、系统化。现在的问题是因为资方花大价钱买下IP,不再舍得聘请好编剧,随便找俩写写。编剧的能力不行,再加上网络小说的结构又不是那么适合于影视,那弄出的剧本能好吗?

 

然后是所谓的小鲜肉。的确,他们的表演经验有不足,偏偏又太忙,时间有限,无法仔细打磨作品。如果真的找到好编剧,让小鲜肉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磨戏,还是能出好电影的。

 

原理上行得通的事,是被我们搞得行不通了,现实和公式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巨齿鲨2]筹拍在即,据说您将参与其中的编剧工作,是否会在电影中注入您的个人特色?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新鲜的体验输出?

 

刘:这个只是美方发出邀请,希望我们更多参与地剧本工作。

 

我肯定不是这个剧本的主导者。然作为投资方、制片人,我有这个权力,但也不敢把我们区域性的思维搁到人家全球化的思维里面去——当然,肯定会提供我个人的想法。

 

我们也在做详细的研究,到底[巨齿鲨]优势在哪,缺点在哪?比如悬念,我个人认为悬念不够,吓人是挺吓人的,但是还不够,希望在下一部有弥补。另外,[巨齿鲨]幽默的元素其实还挺讨好的,所以在恐怖、惊悚的节奏里面偶尔来一点幽默的调节气氛,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您对电影、市场好像更趋于一个“清醒”的立场?

 

刘:对,我觉得清醒比热忱更重要。电影光靠热忱是做不来的,保持清醒才能够比较长足地发展。把更多的热忱交给导演们,我们还是保持清醒一点好。




影迷互动


有哪些外国/合拍电影里的中国元素?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阅读8738
电影 
举报0
关注看电影杂志微信号:moview_week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看电影杂志

微信号:moview_week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