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考上双一流大学,赴央视、国外演出……海宁20岁女孩开挂一样的人生,竟是从这个桥洞开始的!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10-19

考上全国“双一流”高校上海音乐学院

走进央视

赴日本、澳大利亚参加大型演出

 

这是20岁姑娘陈晶鑫前程似锦的人生

 

要培养这样的一个孩子

得有多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非也!

她是海宁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

父母对音乐一窍不通


 ▲陈晶鑫

幸运的是

她遇到了这一生的伯乐

陈晶鑫说

“如果不是他,我就不会有今天!”



她是别人眼中的音乐才女


5月27日,陈晶鑫在一片祝福声中度过了20岁的生日。她在朋友圈说,二十岁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收到上海音乐学院文考通知单。



7月12日,陈晶鑫愿望成真,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录取。



好像舞台、聚光灯总是很青睐这个女孩。


前不久,她在“松庭杯”第三届全国笛箫邀请赛中摘获了职业青年组金奖。



她还让自己动听的笛声响彻央视,还响彻在日本、澳大利亚举行的大型演出中。

 


这是多少女孩想要成为的模样~


她遇到了“桥洞爷爷”


培养一个音乐生,并非易事,何况是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者的家庭。

 

陈晶鑫是河南信阳人,从小随父母定居在海宁,父母在海宁打工,收入微薄。

 

在九年前的一天,她如果没有遇到“桥洞爷爷”,她可能永远都无法发现自己身上的音乐天赋,可能也不会走上音乐这条道路。

 


9年前的夏天,陈晶鑫在租住小区游玩。突然,她发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家里教几名孩子吹笛子、拉二胡。她之前没见过这些东西,一看竟看得入了迷。

 

此后好几天,她都会兴致勃勃地赶来,围在旁边默默地看。“你也想学吗?”老人见陈晶鑫看得出神,便亲切地问。“想!”老人递过一根笛子,她拿起一吹,居然吹响了,老人又惊又喜,“好多人吹10天也吹不响一根笛啊!”

 

老人叫荆文斌,业余爱好多种乐器,最擅长笛子和二胡。

 

▲陈晶鑫和荆文斌

陈晶鑫想学乐器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于是,她成了荆文斌的第11个学生,现在荆文斌教的孩子都叫她“十一师姐”。

 

“我和师哥师姐们跟爷爷学乐器时,爷爷不收钱,教得很用心。”这事传出后,找荆文斌学音乐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屋呆不下,他就带着孩子们四处“打游击”,后来落脚到了海宁市蒙努大桥北边的桥洞。

 

▲荆文斌教孩子们拉二胡

“我读小学时,学校里也有音乐课,但老师只教唱歌,不教乐谱知识,也不教乐器演奏。”陈晶鑫特别珍惜学习机会,从不怕苦不怕累,“那时到了夏天,我们经常早上6点多就要趁着凉快开始练习,一直练到10点左右。


“桥洞音乐班”的逐梦故事


荆文斌其实和陈晶鑫一样,也是新海宁人。他今年72岁,是辽宁营口,曾经参过军,在军营里他喜欢上乐器演奏。

 

1970年,荆文斌转业到营口造纸厂当钳工。2003年造纸厂倒闭,他来海宁投靠亲戚,摆过地摊,后来开了个小饭馆,业余时间经常吹笛子、拉二胡。

 

2004年,一位邻居见他吹拉演奏都不错,让他教自己的女儿,荆文斌同意了。没多久,另一位邻居也让他给孩子上课,一来二去,荆文斌就收了10个徒弟,“他们全是外来打工人员子女的孩子们,我喜欢做这样的事,从来没想过要收钱。”

 


但随着孩子的不断增多,他的家里呆不下了,他就带着这批孩子四处找场地。公园里、小河边、树林里,他们都去过,都不是办法。后来有人告诉他,蒙努大桥的桥洞里光线不错,还能遮风挡雨,他便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这里。

 

陈晶鑫的一生也是从在这个桥洞学音乐开始,发生了改变。

 

2011年,“桥洞音乐班”引起央视关注,荆文斌带着陈晶鑫等4名孩子走进央视,接受董卿专访。

 

在央视大舞台上,这4名来自海宁的外来打工人员子女与著名笛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侨教授合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晶鑫在澳大利亚

从北京回来,陈晶鑫就有了要当一名笛子演奏员的梦想,当时的她还在海宁读小学,对于一个外来务工家庭而言,要实现这一梦想,谈何容易!

 

“我小学毕业时,爷爷带着我们去杭州报考浙江省艺术学校(现已并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我很庆幸地被录取了。可每年1.4万元的学费让父母实在吃不消”。陈晶鑫至今记得,“关键时刻,爷爷做我父母的工作,他们都很开明,咬紧牙关也要支持我完成学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陈晶鑫在杭州读了6年书,在杭州读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除了在全国多地参加演出,还先后远赴日本、澳大利亚参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型演出……

 

▲2017年9月,陈晶鑫(右一)赴澳大利亚参加演出。


桥洞里音乐梦还在继续


在蒙努大桥北边的桥洞里,地面上铺了一块废弃的广告布,广告布上整整齐齐地放了20多个乐谱支架。这个暑期,每天都有20多个孩子,坐在支架前,对着乐谱,咿咿呀呀地吹着笛子,拉着二胡。

 

▲追逐梦想的孩子们

他们是一群追逐音乐梦的新居民孩子,年龄在6至14岁不等,荆文斌坚持了14年的“桥洞音乐班”还在继续。

 

“爷爷,十一师姐来了!”8月23日上午10点,一袭黑衣的陈晶鑫一出现在桥洞附近,眼尖的孩子便叫出声来。

 

对于陈晶鑫,“桥洞音乐班”里的所有孩子都很熟悉。尽管他们进班时,陈晶鑫已去杭州,但她每次回海宁,都会到桥洞音乐班里给师弟师妹们辅导。她的励志故事更成为师弟师妹心中的传奇。

 

▲合奏

陈晶鑫这次到来,先和师弟师妹们合奏一曲,接着就蹲在他们身边,针对他们的不足,从姿势、口型等方面一一纠正。随后,她还表演起精彩的笛子独奏,清脆、空灵、婉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大家带到她的从前。

 

动人的笛声立马就引来不少群众驻足倾听。

 

“我是零基础和爷爷学音乐的,如果不是他,我就不会有今天。” 陈晶鑫说,“我很感谢爷爷对我乐器演奏及乐谱知识的启蒙教育。今天看来,他不仅向我传授了准确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陈晶鑫指导学妹

荆文斌在寒暑假及周末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从租住的小屋出发,踩着一辆全身嘎吱响的人力三轮车,载着乐器、乐谱支架、小凳子及饮用水等物品,准时8点到达桥洞,安装好乐谱支架,摆放好小凳子,等着孩子们来上课。

 

开班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至下午5点左右,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在这个时段随时接送孩子。”荆文斌刚刚摆放好乐谱支架,孩子们就陆陆续续地赶来了,他们打开曲谱,坐在小凳子上,或吹或拉或唱地练习起来。

 

在“桥洞音乐班”,不少家长都在上班的路上用电瓶车载着孩子送到这里,下班回去时再顺路把孩子接回家。

 

对于这里的环境,他们大多都是嘿嘿地笑,“环境肯定没培训班好,但培训班费用多高啊!”一位家长表示,把孩子在桥洞音乐班一放一整天,“一月也就一二百元,孩子暑期有人管,我们好全身心地工作,更何况孩子还能学到一技之长!”

 

▲陈晶鑫参加演出

桥洞音乐班收费,荆文斌毫不忌讳,“最初完全不收钱,孩子们多了以后,家长们都要给钱,多的每月200元,少的每月100元,要聊表心意,我也就收了。家里困难的,不给钱我也教。”

 

▲陈晶鑫演奏视频

荆文斌说,14年来,他一直坚守着“桥洞音乐班”,完全不是想以此来赚钱,更何况这也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我本身也非常喜欢音乐,所以就越来越深地陷在里边,把向孩子传授自己仅有的音乐知识当成一种责任。”

 

他话音刚落,就有孩子家长打来电话,“桥洞音乐班”里的山东孩子张子冉,考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他在电话里用焦急的东北腔一再关照家长,“困难再大,也要顶住,让孩子追逐梦想,那可是孩子的未来!” 

 

陈晶鑫的故事只是开始,荆文斌带领“桥洞音乐班”孩子逐梦的故事还在继续……

 

每个人都有梦想

在梦想这条路上

我们要懂得坚持

那么梦想之花

就会盛开!


来源:南湖晚报记者陈强

新媒体编辑:沈婷婷 胡晓琳

视频剪辑:王哲能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墨池学院!

阅读8467
大学 央视 演出 海宁 女孩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