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专家观点 | 社科院郑秉文:提高第一支柱统筹层次、扩大第二支柱参与率

作者: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来源: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公众号
分享到:

10-19

10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第200期中国保险大讲堂,发表了题为《税延型养老保险与我国养老金保障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录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感谢中国保险大讲堂志愿者安雅整理


我的研究领域是社保政策制订与研究,所以今天就从社保制度的角度、改革的前景来分析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前途。


最近这个月,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进行降费改革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反响。这在3月份通过机构改革方案时,任何人都没想到。它的前景是什么?对我们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问题非常有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养老保险体制在中国的框架,然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中如何跟基金业进行对比,打出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获。


一、我国养老金总体现状与改革趋势


我们习惯是用三支柱来描述我们的制度。1994年世界银行首先提出“三支柱”的概念。2005年时世界银行修正了这个概念,在三支柱基础上又加了两个支柱。把三支柱变成了五支柱。

第一支柱是国家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雇主办的企业年金。我国叫企业年金,在美国第二支柱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中国人最熟悉的叫做401(K)。第三支柱是由个人购买投资的养老金,以上就是三支柱来源,国家、企业、个人。

2005年世界银行把它扩展到五支柱,又加上了零支柱。

 

我刚才说的三个制度是保险,保险必须要先缴费,然后有资格了才能拿回报。

零支柱是指来自于国家一般税收的定额式的或者补差式的保障型的普及型养老金,每人一份。

美国没有这个支柱,美国的SSI是低保,这个制度在欧洲国家、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有。中国目前在国家立法层面上没有,但是我们有个类似的东西,全国大概有400多个县建立了高龄补贴,这高龄补贴全部来自于地方一般税收转移支付的老年型养老金。各个单位都有这个养老金。各个省份都有这种制度,叫高龄补贴。


还有第五个支柱,是指家庭安排的一些计划。比如说返向抵押、租房、买些其他金融工具等等,合在一起。

在2005年时,世界银行把它的三支柱理论扩展成五支柱理论,这就是支柱理论含义。目前,国内学界和我们官方一般描述中国是三支柱,今天演讲依然用三支柱这个概念。


我们看关于战略储备基金,这是我国基础的主要来自于一般税收的战略储备。目前仅有很少的几次使用过,比如汶川地震,它建立于2000年,启动于2001年的储备,我们称为主权养老基金。我们国家有主权财富基金,这个是主权养老基金。有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有几十个,有主权养老基金的有十几个。在既有主权养老基金、也有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发达国家,我国算其中之一。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出口外汇,这是中国的特点。这个战略目前运营效果不错,平均收益率超过8%,在2.2万亿权益里大约一半来自收益,另一半是自有资本金。这个资产池80%来自于转移支付,另外20%的本金是来自于海外的减持收入和博彩收益。去年12月,中央正式决定把国资划转到这里。这是关于资本金问题。


从去年1月份实施,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社保基金了,它作为唯一的受托投资机构去投资,各省纷纷把钱给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把钱收上来投资,全国这笔钱有多少呢?4.4万亿。但由于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原因,近两年来,跟他签约的合同额仅4千亿,实际到帐3千多亿,这就是统筹层次低。局部利益导致制度低下,那么多钱不愿拿上来在那儿贬值,这些资金的作用是应对老龄化高峰支付。什么是老龄化高峰?我们官方没有发布过报告。一般来说,动用财政建立一个投资资金,就应该讲清它的蓄水期和开放期。蓄水期到什么时候为止放水、开闸?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甚至连老龄化的报告也没有。这是第一支基金,与人人都有关的养老金。


第一支柱指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目前两个大支柱,一个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新农保,农村、农民的制度。但是前年我们把它改名了,因为全国还有很少的一个小支柱只覆盖三千万人,叫做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三千万是劳动就业年龄人口,没到六十岁就退休,但是又没有工作,参保哪个制度呢?就给他单独成立一个支柱。前年的时候把这三千万人的制度合到新农保了,改名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们第一支柱就是这两个支柱。


第一支柱-----城乡居民新农保制度。

诞生于2009年。2009年前有个老农保,老农保建立于1991年,是一个完全存续性的制度,没有额外财政支持,变成了一个强制性储蓄,但由于储蓄率较低,最后养老金越来越少,最少时只有几块钱,网上披露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月养老金只有0.37元。在2009年时,中央进行了两项更正,第一项废了老农保,第二项废除农业税。所以新农保制度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保险制度,它的规则是什么?人们只要到了六十岁,不论男女、农民与否,马上给你一份养老金,第一年养老金55块。到2016年后涨了,第二次70块,它只要达到领取年龄即可领取,领取条件是什么?是指如果当事人如果有成年子女(农村人一般都有),就必须要加入新农保,这是唯一的条件。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它的全部养老金给付来自一般转移支付。国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配有能够满足当前的支付,但是他子女参加新农保就业人口交的钱放在另外一个资产池里,在地方攒起来利息很低。现在总共有六千亿,攒了九年,这就是这个制度基本情况。

 

最开始时这个制度在就业人口的缴费档次是五档:100-500元/年,可选100或200或500元不等,这个收入放在那里贬值。60岁以上的退休人口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这就形成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头?6000亿,散在2800个县里面,一个县能有多少钱?资产池太小。如果拿来投资成本又太高。我们现在大钱都拿不来,比如深圳按理说是发达地区,在珠三角是资金最雄厚的,但是深圳的钱不在深圳,而在下辖区县里,所以拿不上来,这是利益问题。

能把城乡续保的钱拿出来吗?很难。所以这个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只不过它没有火烧眉毛,仍在非常粗放浪费地运行。


第一支柱-----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这个制度覆盖人口大约4个亿,3个亿交钱,1个亿拿钱。实际上是2.9亿对1.1亿,这里说的是大数。这个制度是必须得交够15年,非常标准,也是目前主流的保险制度。去年收3万多亿,支出也3万多亿,是最大的一个政府项目。这个制度也有问题,我们年年都有改革,比如今年在两会结束时总理答记者问,有个记者说中央什么时候建立调剂制度?总理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们要建立中央调剂制度,最开始是上交3%,以后可能要逐步提高。这是一项改革。


第二支柱是关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一个标准的401(K),在制度设计上比401(K)还401(K),401(K)不很严格,但我们规定得非常严格。美国的401(K)到中国以后也很正规,把委托人、受托人、帐管人、托管人划分得很清楚,设定门槛很高,但是2004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丑闻,这就是优点。同时也存在问题,就是覆盖面很难扩大。


第二支柱还有职业年金,是对机关公务员的,同时也对NGO、NPO等社会组织。于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建立的正是这个制度。这个制度不是标准的401(K)了,政府也加入进来。


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雇主不缴费或者雇主趸交,是以什么利率续交?如果退休时地方政府债务很沉重,哪里有钱返养老金?


第三支柱今年5月1日实行的是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3月份出台的养老目标基金是针对基金业的。也就是说,基金业要到年底或明年初国家财政正式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一旦给了税收优惠政策,就成了真正的美国式的TDF目标日期基金,到那时与我们今年5月1日正式试点的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就并驾齐驱了。也就是说,中国的第三支柱到那时就齐全了。保险业和基金业在这里占的份额多少全看制度设计、产品设计,这是第三支柱。

 

二、我国储备金“全国社保基金”改革现状


今年3月对此有两项改革,第一项,中央决定它不与行政级别挂钩,以前是正部级,这次规定不与行政级别挂钩;第二项,它原来一直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它归财政部领导,它的级别从国务院降为财政部一级了,这是两项改革。

我个人认为这两项改革非常实际、及时,且来之不易。这十几年来,这个改革由于内部原因受到反对,但我认为这次改革离开真正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更近了,如果它未来要有发展前途,就应成为大型机构的一部分。但大型机构是个事业单位能行吗?肯定不行。举个例子,如果是事业单位来参加这个会就开不了,因为没有这项支出。如果他要想开这个会,他必须得拉赞助。所以这项改革是件好事。


我们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有一个主权养老基金,我国学者把主权养老基金分得很细,把它定义成是缴费型的养老基金。美国的只是买国债,所以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权养老基金,但是我还是把它列进来了。


挪威这个是来自于石油收入,最开始叫石油基金,它是全球配置,在上海设置办公室,在我们A股市场里有10亿美元,它也是我们A股的投资者。法国来自于一般财政收入,智利、俄罗斯也是。日本、韩国如同美国,来自于个人缴费。爱尔兰、澳大利亚是,加拿大不是。加拿大现在是3300亿,与美国、日本、韩国一样,由参保人缴费形成资产池。

不论是缴费型和非缴费型哪一种,它的主管机构不是内部,要么是央行要么是财政来管辖。所以我们这项机构改革是巨大历史性的进步。


三、我国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的

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可持续性存在问题。企业公平性很复杂,是纵向公平还是横向公平呢?与建立这个制度的决策部门初衷有关。比如美国的制度,高收入者缴得多、领得少,缴得多的人拿出一部分钱给了低收入的人,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到了杀富济贫的作用。这是横向公平。再如纵向公平,美国也实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时间长就多拿钱,反之亦然。这是有针对性的。


1、为什么中央调剂制度今年7月1号开始施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国家养老基金的管理层次很低,不是中央,也不是省级管理,是以县、市为主,一千多个县、市掌管养老金的机构,真正的钱在他们手里。比如强行让深圳把钱拿到北京投资,这个收益率就太低了,如果这个调配能实现,银行就会来谈资金,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中小银行相当一部分优良资产、贷款的资产来自于社保基金。这就是统筹层次低的问题造成的。


统筹层次低还造成一个问题:深圳、广东有钱、黑龙江没有钱,假定我们今天用这来分析中国,中国就两部分,一部分发达地区,一部分不发达地区。假设发达地区省叫做广东,不发达地区省叫做黑龙江,人口的流动是自由的,中国尽管有严格的户口制度,但不影响流动,影响的是流动人口能够获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那么黑龙江人情愿去广东打工。没有广东人愿到黑龙江打工,两部门经济,经济落后的省人口是往收入高、发达的省流动的。也就是说,黑龙江人是往广东流动的。流动来广州的肯定是年轻人,老人小孩都留在了黑龙江,于是这个制度是缴费型的,就业人口到了广东来缴费,老人小孩在黑龙江支出多了,收入少了,这个就是人口流动导致的制度巨大差异的结果。如广东省的赡养率10%,黑龙江的赡养率70%,也就是说在广东九个人养一个,在黑龙江两个人养一个。如果要地区平衡,这两个人收入得多高才能养起来?广东十个人养一个,得收入多低才能养起来?于是这个制度就乱套了。


广东省从来就没有按照国家费率去征税,国家规定企业20%,广东从来没有实行过20%,大约7、8、9%或者10%,现在14%。于是中央马上发文件14%。这就是说如果统筹层次低必然造成一种情况:发达地区钱多、不发达地区钱少。深圳户籍退休人口没几个人,钱越来越多。所以为了吸引外资,就把深圳地区企业缴的社保费定为10%,黑龙江21%都不够,深圳10%。这样外商也愿意到深圳来,黑龙江税负那么多,谁还愿意去投资?

导致发达地区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不发达。这就造成有钱的不能补贴没钱。广东省不可能补贴黑龙江省,这就是中央必须得调剂的原因。


我们早就意识到并呼吁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好的办法是提高统筹层次,让县市或者省里管,但是很多省没实现省级统筹。所以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越发严峻。不发达的省收不上的钱越来越多,中国以前只给东三省补贴还可以,但是现在多了,现在的形势是十个收不抵支,十个收大于支的,对这十个收不抵支的中央不能不管,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毕竟不能让那十个发达的省份把钱全给这十个不发达省份,所以中央要补贴,但中央又觉得压力太大,就让地方也拿钱配比补,补了这么多年还是吃力,这个问题越来越尖锐,于是想出个办法----中央调剂。这就是中央调剂制度产生的原因。


这个表是我们去年发布的精算报告,稍微看一下就知道它分三个档,可支付3个的省份叫做警戒线以下,3-6个月基准线和警戒线之间,9个月以下基准线之上。未来5年是什么情况?我们可以看一下,从绿的往黄的调,警戒线以下的越来越多(图)。陕西省从红的跳到绿的里边去了,我刚才提了陕西省,因为陕西省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剩下的典型的省份三连跳:浙江从最好的省跳到最差的省,在未来五年。红色的省份越来越多,代表不可持续的省份数量越来越多(图)。


2、财政补贴逐年增加。

需要补贴的数额越来越大,我们从1998年开始补贴,补贴到去年补贴了4.1万亿,我们全国的存量是4.4万亿,补贴就补了4.1万亿,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存量几乎都是来自财政补贴的转换,没有财政补贴不可能有4万多亿,你看我们第一年补贴才24个亿,到去年是0.8万亿,这个财政压力相当之大,这个就是为什么建立中央统筹制度的原因。


3、个人帐户难以做实。

我们2007年时做实的只有700亿,空的是1万亿,最新的数据是2015年时,我们空帐额是4.3万亿,记帐额是4.7万亿,几乎全都是空帐运行,这是这个制度的另一个特点,统帐结合现在这个帐是很不可能做实了。为什么呢?

我们预测,2018年空帐额6.7万亿,2022年将近10万亿,能做实吗?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它的利率太低,回报率太低了。

有个定义,叫做艾伦条件,也叫做生物收益率定理。只有一个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加上这个国家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二者之合大于这个国家的资产回报率。CPI相当于二者之合,低于CPI就贬值,CPI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指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超发大余社平工资与人口自然增长之和。可以量化,也是福利损失,用替代率来量化。

比如今年是2018年,如果你1998年参加这个制度,到今年20年了,98年参加这个制度时个人也缴8%到你帐户里面来,月月交,你工资在涨,你涨的时候也交8%,交到现在20年,如果帐户利率是2%,肯定面临巨大的损失,谁愿意往里放钱呀?这是多大的损失?可以算出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社平工资增长率,也就是2‰加上14.4%,也就是14.8%,二者之合减去2%的利息,损失就是12.8%。面对12.8%的福利损失,谁愿意在里面存钱?没人愿意。于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主没人愿意做实帐户。大家都愿意拿钱去买房子,也可以用这个定理推算,为什么房市、楼市永远不衰,原因就在这里。当一个国家的房市价格永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社平工资增长率之和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房市永远是火的,你就买房子吧,它的回馈率肯定是好的。所以20年20倍的房价是必然的。当然广义上讲也是央行放水的结果。


我们的M2太大了,为什么必须得印货币呢?因为出口在那儿摆着,我们国家是外汇管制,钱必须出自央行。我们每年5500亿发给出口企业。所以说到底的到底是M2发多了。多的原因是你做出口。

所以中美贸易战推动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在这个角度上讲是有好处的。当进入稳态时,帐户就可以做实了。



4、投资体制困境。

我刚才也讲到了,我们那么多钱撒在各地,通过31个省跟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约投资,社保基金理事会再把它分到4家托管行,4家托管行再给21家外部管理人进行权益类投资,这就是我们的投资体制。这个投资体制目前看是无效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投资。这就是我们目前投资的根本困境。有钱拿不上来。也就是说,即使投资效益很高,但投资体制运转不起来,久而久之,类似广东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时间长了,利益已经固化了,如果打破它的利益就会像割肉一样痛苦。现实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在四年前曾经受托做一次提高统筹层次,投资以后对地方金融有很大影响,那时才2万多亿,现在4万多亿,影响会更大。所以时间越长越改不了。

利益固化是中国的改革窗口越来越小的原因。

 

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建立中央调剂制度,大家交钱时用一个公式,拨款时用另一个公式,中央建立的不是一个调剂金或资产池,中央只是把富裕地区的钱拿到贫困地区去,让贫困地区能够下发养老金,中央给的财政补贴少些,仅此而已。这个办法发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各个省都是以缴费人数乘以当地基准社平工资,用这个数做基数,给中央拿3%。中央钱收上来后不存留,马上返给全国人民,用退休人数乘以全国社平工资,返给各省。


用两个公式计算时,因为用缴费人数乘以当地社平人数。广东上得多,黑龙江上得少,广东当地社平工资和缴费人数大大多于黑龙江,因为黑龙江人都跑广东来了,所以广东肯定交得多,但是返回是用退休人数乘全国社平工资。退休人数黑龙江多,全国社平工资水平居中,低于广东高于黑龙江。黑龙江如果交上来20个亿,就可能得40亿,广东如果交上来40亿,就能得20个亿,中央还是持平,但这就实现了从富到穷的转移。这就是中国搞调剂制度的结果。中央不拿钱。这是中央公正硬气的地方。


5、第一支柱改革趋势。

毫无疑问是提高统筹层次。但是遗憾的是,在建立调剂制度时没有给出提高统筹层次的方案、步骤、时间表。我们现在拿的中央调剂数是3%,缴费基数28%,3%上交,以后要逐步提高,提高到什么时候把所有缴费都拿到中央,就实现全国统一了,但是没有这个时间表。有个说法是2020年实现全国的省级统筹,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这是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改革的第一条。第二条是降费,降费给商业养老保险带来空间了。


四、我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参与率需扩大


企业年金从研究的角度看,只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参与率低。

参与率从前年开始跳水。从2004到2015年,职工人数参与率、企业人数参与基金积累非常快。但是从2015年开始,职工参与率降到了1,企业参与率降到了3,2016年企业参与率降到了1,职工人数降到了0.3%。去年也下降了,但是有点反弹。


毫无疑问,企业年金基本倒掉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年金到了2300万覆盖人口时就不可能扩大了?这是一个挑战。从企业年金的设计制度来看,最主要的是自动加入。柯林教授讲行为经济学的时谈到政府应该助推一把这个制度,马上就改变了很大的面貌,这就是自动加入,他也说了美国401(K)的问题,如果401(K)基金多,恐怕选的人反而少了。


自动加入很重要。如果没有自动加入制度,恐怕目前就这么多人,不能再多了。

所谓自动加入就是成年人一旦就业,就业单位就自动默认此人加入企业年金,员工也有权利不加入,但须要写一份申请,柯林教授说要写个申请退出,但一般谁也不好意思申请退出。实验证明,实施自动加入的这些国家马上社保覆盖水平就提高了。

美国在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中做了明确规定,401(K)的覆盖面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以法律保护起来,企业主一旦选择自动加入,就合法,这里政府背书非常重要。它来自于器官捐献,器官捐献在国外角膜、肾源都非常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丹麦实施规定,人生出来有八项器官可以自动捐献,但十八岁成人时,作为公民可以自主选择退出,如果不愿意自动捐献器官,可以写申请书退出,那么在个人档案、身份证里边就注明这个人选择不捐献器官,那谁愿意呢?大家都选择了自动加入。于是一下子丹麦器官捐献的比例提高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肾源、鲜血非常充足的原因。


1、中国的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平均6-7%。


去年12月发布的《企业年金办法》对归属期做了限定,单位交5%,很多企业董事长都把企业交的5%弄成资产池,到什么年头从5%里面归属多少,然后配比到个人帐户,最恶劣的是等到退休时,很多员工调走了就得到了。企业以这些员工的名义交的钱就给别人了。重要的是在这种归属期没有管理的情况下,有很多暗箱操作、裙带关系,那些关系好的员工归属给得多或立即就归属了,而广大的职工一直到退休才能归属,这个情况很多。我个人认为应该取消,像美国401(K)完全取消了,应该如同住房公积金都打到个人账户上,这是职工的福利,不要在这上再打主意搞不正之风了,有的领导想用它激励职工,但是道德风险这么猖獗,没有那个必要。


去年年底把归属期做了明确规定,一个是对归属行为做规定,建立企业年金时约定归属。这是第一个改革。第二,对归属期做规定。归属期的限额最高不能超过五倍。归属期不可能超过八年,也就是企业把这些钱划到帐户后不能超过八年,否则是违规的。


2、未来的改革趋势,自动加入是肯定的。

以下表格对自动加入和没有参加自动加入、自愿加入的人数做了统计,结果显示,在自动加入的栏目中参与率很高,没有引入自动加入机制的企业参与率低。


五、我国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的发展前景


1、“虚账”处理将存在较大潜在风险。

职业年金的改革有两点,第一点是引入了代理人的机制,也就是说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成为职业年金代理人,而在中国401(K)企业年金中没有代理人,代理人的功能是由帐户管理人和受托人完成的,但是在职业年金中,代理人是政府,且行使了受托人的功能,比如管理帐户、管理受托,而受托人的功能弱化了,真正在后台发挥作用的是政府社保监管机构,这就出现很多问题。


2、“虚帐”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操作性困难。

职业年金单位不给缴费记帐。职业年金中国家是雇主,国家为什么有特权不给职工缴费,这样不能赢得职工的忠诚,职工老了以后地方政府债务严重,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如果那个时候,只能每月给三千,你干不干?一直给到终老那天,你也得干,因为你是弱者。如果这样,不又退回到DB了吗?!我们从学术研究角度道理讲得很透彻,结果还是不行。


3、空账运行削弱制度自我积累能力。

中央政府之所以这么规定,主要原是这笔钱目前还有别的更重要花费的地方。所以先记帐,到退休时再给,就这个简单的想法。但还有很多其他风险。我们做了测算,空帐运行对自我积累能力的削减太大。当初我们调研了两个省,全国只有浙江省发文件不给职工记帐,没有第二个省。我们当时调查了浙江省,还调查了一个人口经济都差不多的另外一个省,测算未来五十年做实和不做实的差别,这里我用下图告诉大家结果,就是做实的省份是划得来的,记帐的省份是划不来的。浙江的做法是先苦后甜,虽然财政出钱,但未来这些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获益的。


六、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启动与问题


关于第三支柱,去年7月份办公厅发布了59号文,关于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我们两年前做了一个关于养老目标基金的课题,讲了五个功能。这个是今年3月份发的文,这两个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第三支柱。这个第三支柱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利益经过讨论,最后中央决定先在保险业给予税收试点。一个最主要的观点是保险业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有这方面的基础。另外我国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还是比较固定的。


七、我国第三支柱中保险业与基金业


我们可以看出,截止到2017年底,资管行业的资金124万亿,证券等资管产品是41万亿,占33%,银行理财是30万亿,占24%,这里最小的是基金12万亿,保险16万亿,占13%,我们所说的第三支柱主要是在这两个行业中。


还有是保险业在第三支柱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说投保人比例结构,理财多保险少的问题,还有不平等、不充分导致的“四多四少”问题,这些大家都比我熟悉。我觉得养老保险目前核心的问题是保险业如何把短钱变成长钱,我们现在有了税收优惠政策,这个问题就值得探讨。


如何获得长钱?我觉得保险业深度融合资本市场和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本发展方向,基本的手段就是要回归社保,要回归保险。

不要再搞理财产品,为什么呢?我有两点想法,因为到年底和明年初以后,基金业就有税收政策了,现在中央正在制订方案,不是12月就是明年1月,这是毫无疑问的。一旦基金业有税收优惠政策,保险业如果再发理财产品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如果不发挥保险的保障优势,是干不过基金的,基金的资产配置源头上叫做下滑曲线。最开始的时候,股票的配置20岁最开始时持仓是80%、90%,然后慢慢下滑,到60岁的时候还40%多呢,这是是股票持有比例的下滑曲线。我们保险业如果在这方面做理财产品是没法比的。所以保险业必须要做保险产品,要打自己的优势,用保险产品抓住了消费群体,不论基金业怎么竞争,保险消费群体、投资群体是固定的不会流失。保险可以隔代传承,而基金就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保险产品一定要打自己的特性。


在中国,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比较特殊。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基金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要消费保险产品,以美国为例,美国第三支柱的持有资产比例,保险产品越来越少,替代它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金产品,还有一部分是另类产品,所谓艺术品、古董等。在美国第三支柱也是可以交易的。这对中国的保险业是有压力和挑战的。所以保险业在第三支柱中一定要发挥保障功能,在产品设计上想办法抓住中国这支特殊的、固定的消费群体不放,这样才能使在第三支柱里面养老保险的产品能维持它的份额规模。养老目标群体的消费投资者主要还是白领,中产阶级多一些。


八、我国第三支柱延税型养老保险的

机遇与挑战


关于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改革,我也做了深入研究,正在做税务部门征缴能够降费的方案。以前是社保部门是代劳,基数额度核准。

1、目前征缴现状:

     税务征缴为何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社保部门不掌握税务情况。现在是全部转移给税务来全责征缴,从基数核定到额度核定,它一核定就不得了,从个人到企业,谁也别想逃税。有的企业开始恐慌了,以前养老保险费交的那么少,现在不可能了。现在媒体、中美贸易战推动改革,这是有效的。国家在降费,如何对冲?虽然我们保险业绝大部分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税务征缴涉及到的范围还是非常大,营改增以后税务部门的负担特别大。


2、制度可持续性:

     社会保险费每年到底减收多少?


上图是北京的缴费系数,仅占社平工资的35%,最低的时候21%。十年之前是40%。可以看到社保费的征缴少收了1/3。我在2006年5月份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征求意见时说少收了1/2。后来果然总理做了批示,把收费基数降得很低。从哪儿少收的呢?少收的钱有三个部门,第一是类似广东省,法定费率变得很低,第二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交到十五年就不交了。所以全国参保人员缴费率从十年前的90%掉到80%,以后越来越少,不交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多缴多得,人们不知道缴后能领到多少,所以就少缴。这部分人减少了多少呢?以去年为例,去年是5500万人不交钱,少交的钱是5300亿。


3、“基数之痛”:

     社会保险费减收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由于缴费基数降低导致的。以去年为例,这部分钱至少是1.2万亿,也就是说,2017年少收了1.75万亿,如果这1万多亿降费。这和我们的制度设计有关,这个制度设计叫做交易型的制度,也把它叫做“基数之痛”。

 

阅读9431
观点 
举报0
关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号:InsuranceOU_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微信号:InsuranceOU_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