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国家要发展这个领域!投资机会来了?高净值人群都要出手?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众号
分享到:

10-1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 


持续的雾霾天,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而可持续投资,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有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对于可持续投资的兴趣日渐浓厚。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越来越难以为继


历史证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其所带来的问题,诸如全球变暖、水资源枯竭,海洋酸化、生物灭绝等,甚至已经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生命的连续性。

尽管各国政府不断努力,但现时经济增长的方式却仍属于不可持续的。


数据显示:


在发展中国家,仍有约7亿人营养不良

在发达国家,年轻人的平均收入仍然低于父辈

世界能源消耗速度远超能源再生速度;

极端天气频现;

大气及水资源污染越发严峻;

……


可以说,今天的生活是以后代的生存为代价。而可持续发展正是其破题之道



为了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2012年,联合国以《千年发展目标》为基础构思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人类和地球共同利益出发,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2015年,中国就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部纳入 “十三五”规划。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先后在减贫、卫生、教育等领域取得成就:


4亿多人摆脱贫困,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2/3,

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

构建了庞大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网等。


而在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全球范围发起了一次“绿色经济倡议”,以警醒那些尚沉迷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人们,推动全球各国发展“绿色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


绿色经济关联到消除贫穷;体面劳动与经济增长;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借助资本的力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不仅仅是填补资金缺口,更是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流砥柱。



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全面提速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成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担任共同主席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正式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

 

由此,绿色金融全球主流化进程不断加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今,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独领风骚,一方面源于完善的顶层设计支撑,中国是全球首个由政府部门制定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

 

而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每一个人的切身感受:持续的雾霾天,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投资,了解一下!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投资?其主要方式有哪些呢?


什么是可持续投资?


综合考虑社会关切点、个人价值观或机构使命做出投资决策。


可持续投资的初衷是为环境及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全面造福人类


可持续投资的三种主要方式:


最传统的可持续投资方式是排除法,也就是黑名单制,将与投资者的价值观不符的公司或行业从投资组合中排除;


第二种整合法,将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 (简称“ESG”) 因素整合到传统投资流程中,从而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并提高收益;


第三种是影响力投资,即除了财务收益,同时让投资带来可衡量的环境和社会(E&S) 影响比如水资源治理、能源效率、气候变化、医疗保健、公司治理等。


最新一期《瑞银投资者观察》就可持续投资访问了来自10 个国家/地区的5300多名投资者,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正在增长。


而中国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很感兴趣。

这份调研也显示:年轻投资者参与可持续投资的比例更高。

有意让整个投资组合全部成为可持续投资

相比老一辈,新一代的年轻企业家更愿意将有益于社会视为一种商业的成功。他们认为,企业目标不仅只为自己牟利,同时也要惠及相关的群体,包括员工、客户和整个社会。而他们正在成为可持续投资的主力之一。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陈彦甫说:


“在过去,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以追求回报、规避风险作为目的,而可持续投资,就是在获得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能够在社会、环境、公司治理(ESG)能够带来正面影响。”


在陈彦甫看来,这种既能造福世界又能带来投资回报的投资模式已经成为当下潮流,他说:


“我们发现,尤其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对于可持续投资的兴趣日渐浓厚,这其中,也源于大家对于过去诸如环境污染、高耗能、健康危机等问题的感同身受。”


那么,可持续投资的回报率如何呢?


尽管可持续投资的初衷是为环境及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全面造福人类,但最有意思的是,可持续投资的策略,最终实现了优化投资组合,显著提升回报率的“意外之喜”。


对此,汉堡大学工商经济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Timo Busch说:“在投资中纳入可持续发展因素会提高财务收益,至少不会造成任何损害,这对所有资产类别都是如此。”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 Mark Haefele说:


“可持续投资策略的回报率可与传统投资策略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


比如,2013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彭博巴克莱 MSCI 绿色债券指数的回报率为 17%,高于彭博巴克莱全球债券综合指数的 15%。


《瑞银投资者观察》显示:在进行可持续投资时,很少有投资者认为收益会折损。事实上,82% 的投资者认为可持续投资的收益甚至高于传统投资。投资者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看作是负责任、管理有方并且具备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因此视之为优质投资对象。


陈彦甫表示:


“可持续投资的基础工具依旧以信贷、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工具为主,改变的是理念以及在该理念下对于投资的选择。也就是说,每一类基础资产,都包括可持续投资的可能性。


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股票;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责任保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战场,在绿色金融中占比高达90%。这些资金投向了包括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工业节能、水环保等重点领域。

 

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仅2017年,中国在境内外发行的绿债就超2500亿元。同样地,《瑞银投资者观察》也显示:92% 的中国可持续投资者较喜欢通过整合法,力求纳入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公司。

 

与此同时,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也飞速增长,瑞银财富管理发布的《可持续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比上2015年增长了一倍。


 “投资回报无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当然,绿色金融的实施主体是金融机构,资金来自于社会投资人,对其而言,绿色金融真正能够可持续,不能单纯依靠其环境效益的外部性,还要将这种外部性转化为内部动能,使得绿色金融产品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绿色金融才真正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也是全球绿色金融市场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即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陈彦甫说:


“投资者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财富保值和增值。而类似于绿色金融此类的可持续投资,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同时,也致力于为整个社会带来公益价值。”


 “我们相信,投资回报无需以牺牲社会和环境为代价。由于科技持续创新且监管的方向也有利于此,投资于可持续的未来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猜你想看




想了解更多关于《投资者观察》的内容以及可持续投资的信息,请持续关注瑞银财富管理。

长按二维码

关注瑞银财富管理


声明:本文件不涉及任何特定读者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别投资需求,而仅作资讯之用。关于本文件中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瑞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且本文件无意对其中述及的任何走向趋势作完整的描述或概括。本文件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投资产品、达成任何交易或完成任何法律行为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文件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对任何特定发行活动的具体条款设置限制。如任何司法管辖区域不允许某项产品权益的发行要约、要约邀请或销售,或法律不允许该等活动面向任何特定人士,则该等活动不得在上述司法管辖区内或向上述人士进行。并非所有国家的所有国民和居民都可获得本文件中提及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本文件中表达的任何意见无须通知即可更改,并且有可能与瑞士银行或其关联公司(统称“UBS / 瑞银”)其他业务领域或部门表达的意见不同甚至相反,原因是使用了不同的假设前提和标准。瑞银没有义务更新本文件中包含的信息或提供最新信息。文中图表及情况分析仅用作说明。历史业绩并不保证、亦不预示未来业绩状况。因使用本文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瑞士银行或其任何关联公司、董事、员工或代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瑞银明确禁止未经瑞银事先书面允许而转发或复制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瑞银对任何第三方的该等行为概不负责。


本文件中所有图片或形象(以下简称“图像”)仅为支持文中分析研究而作说明、资讯或记录之用。该等图像中可能含有受第三方版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或要素。除有明确说明外,瑞银与该等第三方之间并无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关联、联系、赞助或许可关系。


© UBS [2018] 。三把钥匙及UBS均属瑞银已注册或未注册的商标。版权所有。


(广告) 

阅读9031
国家 领域 
举报0
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jjbd2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21世纪经济报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jjbd21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