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膳食纤维会致癌?菊粉和高纤维食品还能吃吗?

作者: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来源: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公众号
分享到:

10-23


这两天很多微信群里纷纷在讨论「益生元有害」、「膳食纤维会致癌」的话题。


据说,有个高端研究期刊《Cell》上发表了文章,说是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摄入大量菊粉、果胶、低聚果糖之类的「益生元」成分,会引起实验鼠的肝癌!



很多人问,富含杂粮果蔬是不是不能多吃了?还有人问:我最近感觉便秘,正想吃点菊粉呢,吓得不敢吃了!


关于这个研究的结果,我是这样理解的,说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能不能让您感觉研究结果不那么「颠覆」。


实验中使用的不是正常小鼠,更不是人类,而是一种特殊的基因敲除实验动物模型,它容易出现菌群紊乱问题。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往人身上套。


2 研究并没有发现富含果胶、低聚果糖等的天然果蔬食物会带来风险,是大量使用人工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还是长期摄入之后,才发现出现肝癌的。实验老鼠吃几个月,相当于人类吃半辈子呢...


3 研究证实,纤维素等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会引起实验动物肝癌风险上升问题。杂粮、薯类、豆类中以不溶性膳食纤维为主,更加无需忧虑。


4 实验小鼠出现肝癌,是在营养不平衡的高脂饮食状态下,又摄入大量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不是高脂膳食扰乱了肠道菌群,仅仅摄入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是不会带来肝癌问题的。


5 膳食纤维虽然一直被说成有益健康的成分,是因为目前文明社会整体上吃的膳食纤维太少。如果膳食纤维摄入过量(动物实验中的数量往往会比人类实际摄入量大),一样是可能妨碍健康的。只不过,目前多数人的膳食纤维我摄入量太低了,所以才提倡多吃点。


6 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对菌群的作用有差异,最好是从食物中获取多种类型的纤维,而不是仅仅盯着一种吃。可溶性、不溶性纤维各有不同类型,健康效果也不一样。日常不肯多吃多样化的天然食物,精白米面加大鱼大肉,然后单一性地长期服用某种类型的膳食纤维,未必能得到理想的健康效果。


所以,我们无需恐惧含有果胶和菊糖的水果蔬菜,更无需恐惧五谷杂粮和豆类



关键是日常要吃合理比例的天然食物,不要想任性吃油炸烧烤熏制,仅靠某种膳食纤维补充产品来避免疾病风险。想走捷径是人之常情,但事实上「捷径」往往让人付出更多代价。



如果有便秘问题,医生或营养师建议服用菊粉,那么完全无需恐惧,按医嘱执行即可。但是,如果你日常果蔬、杂粮已经足够,没有便秘问题,没有迹象表明存在菌群紊乱问题,那么,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说它如何好而盲目使用。


最后想提醒一个问题: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请注意看看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你有容易胀气的问题,或者有怕冷腹泻的问题,最好不要选择加了菊粉、低聚果糖、葡聚糖之类可溶性膳食纤维配料的产品。目前牛奶、酸奶、饮料等很多产品都加入了这些配料。


我曾经有过经历,一喝可以常温储藏的盒装牛奶就胀气,喝冷藏的巴氏奶就没事,很奇怪。后来仔细看了配料表,终于明白了:家人买的成箱盒装牛奶中加入了菊粉和葡聚糖。换个不加的产品就不会胀气了。


对研究人员来说,这篇文献值得思考,因为它再次提示我们,科学研究证据里面,也可能有很多漏洞。因为:


研究者往往只专注于自己想得到的指标,其他不关心的指标则被忽略了。然而,对某几个指标好的吃法,不一定对其他所有指标好。如果这个研究中的实验人员没有注意到小鼠胆红素的变化,就会失去后面的发现。


(比如说,很多减肥研究中,只考虑了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心血管功能指标等,但往往没有关注到代谢率下降、消化功能下降、女性月经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等问题。)


大部分干预都是短期的,短期对某些指标有效,不等于长期对健康长寿有益。在这项研究当中,如果研究者不是把实验动物喂养时间延长到6个月,就不会观察到肝癌的结局。


不同的受试者/动物,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别。野生种的小鼠和基因敲除的模型鼠结果就很不一样。同样一个食谱,基因不同、体质不同、生理状况不同人,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效果差异,少部分人的不良效果可能会被统计学数据所掩盖。



所以,对个体来说,最要紧的就是听从身体的声音。别人无论说多么好的食物,吃法,如果你自己感觉不舒服,健康水平下降,就要赶紧停下,不要跟风!


参考文献:

Singh V, Yeoh B, Chassaing B, et al. Dysregulated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Soluble Fiber Induces Cholestatic Liver Cancer [J]. Cell Magazine, 2018, 175: 679–694.



微博 / 公众号: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头条号签约作者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转载 / 合作请联系

media@fanzhihong.net

阅读8828
食品 
举报0
关注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微信号:DaisyFan_201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微信号:DaisyFan_2014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