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为何老人常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原来如此!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10-25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点击上方 “读史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读史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小时候在老家,经常听奶奶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儿时不解,只当是耳边一阵风,听过就过去了。

奶奶去世后,每年过年回到老家,一次偶然间,便想起了奶奶说的这句话。

回想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便向另外一些问了这句话的意思,才恍然大悟。

前几十年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里都并不怎么富裕,平时生活中,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你借我锄头剪刀使使,我借你点针线用用。

大家平时做饭的点也很近。

农村的家,都是独门独院的,经常互相串门,尤其是晚上饭点,天气舒服的时候,家家户户或拿着竹椅、马扎、小凳,捧着个碗坐着那吃饭。

这时候往往就有邻居捧着饭碗过来闲聊,你吃吃我家饭,我吃吃你家菜,就是在这一来二去、你来我往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拉近了。

但是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乱借的,老人常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这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规矩。

1

不借柴即“不借财”的意思,财、柴谐音,这个很好懂。

借钱总是一个忌讳的事情,现在还说:“借钱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呢”,更别说在那个穷困的时代,借钱是要担很大的风险的。

再有一个就是讨口彩,有点迷信的意思了。

你来借柴,把我家的财气借走了,老一辈的人是很忌讳这个的。

不借柴,还有个更深的意思,就是“帮穷不帮懒”,在农村,柴火是随手可得的。

小时候,还得帮奶奶用耙子耙苁茅(即松针,容易引火,烧灶引火用),在农村,树木郁郁森森,只要你去砍,柴火总会有的,并不是什么稀奇物。

可想而知,柴火这种东西一般家里人是不会缺的,没有的几乎都是好吃懒做之人。

米却不同,米是一年辛辛苦苦耕耘所得的,天灾人祸,粮食丰收并不容易,没米的亲朋好友往往是真的走投无路之人。

没吃的人会饿死,没柴则不会。

2

至于不借鞋,则另有缘故。

老农村里还有句话叫“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

原来的人对于鞋子是十分重视的,看得比棺材还重要。

这是因为鞋子是穿在脚上的,古人非常重视脚,把它当做很重要的隐私部位。

在电视剧中,往往演绎男的看到女子的脚,就要女的嫁给男人,或者指责女人失节的情节,就是从这来的。

因此鞋的重要性,不亚于贴身内衣。

失节的女子往往被叫做“破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原来卫生条件不发达,鞋这种和内衣一样重要的东西,当然不会借出去,你会借自己的内衣吗?当然不会,你要脚上有什么毛病,比如脚气什么的怎么办?

另外,在广大方言里,鞋还有一个寓意,鞋往往读“hái”,和孩同音,在那个重视子嗣,传宗借代的社会,孩子怎么可以借,这也是大忌讳。

对老辈人来说“一借一还”虽然说是自然之理,但有些忌讳是不得不遵守的。

当然到了今天,这些东西,已经很少再借了,甚至灶台柴火都很多地方早就不烧了。

但古人流传下来这样说法,就是要提醒我们,在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所借之物会不会给对方造成麻烦或者是负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可穷不可懒。

借与还虽然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在这简单的关系中,体现的是道德修养。

End .


如何为读史添加星标?

三秒教会你!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没文化!范冰冰致歉信成语文课反面教材!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哦!


阅读8634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