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建立121个“科技小院”!中国农大教授张福锁创建精准扶贫新模式

作者:微言教育 来源:微言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10-26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福锁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2009年至今,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师生每年300多天扎根农村,他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21个科技小院,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扎根基层,零距离接触三农

找准问题,提高扶贫的精准性


张福锁教授意识到,受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土地产权制约、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农户的生产力和农民收益,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科技扶贫面临的最大难题。2009年他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河北省曲周县,驻扎农村一线,建立“科技小院”,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仅用一年时间,利用早晨、晚上和冬闲时间将面对面的农技培训覆盖全县全部342个村。与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户亲密接触,建立了互信关系和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实际增产增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云南镇康县,张福锁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当地政府和学校支持下,围绕贫困山区特色产业冬桃发展,深入调研,听取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详细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类型、挂果面积、修枝剪枝方式、施肥用药等情况,并就提高冬桃品质、农民增收开展科学管理、提质增效试验示范,制定和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方案。通过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

带动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福锁教授认为,“科技小院”模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对于解决粮食安全、绿色增产和精准扶贫等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科技小院”只有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自2009年以来,张福锁教授先后与23个省市区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21个覆盖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甘蓝、棉花、黄瓜、苹果、梨、葡萄、西瓜、辣椒、香蕉、樱桃番茄、芒果、枣、番茄、大蒜、菠萝、苹果等45个作物产业的“科技小院”。


一是通过解决产业高产高效的关键制约性技术问题,助力精准扶贫。例如,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通过研究和推广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在增加农户小麦玉米产量的同时,节约肥料和机械成本,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针对当地农民以粮食生产为主,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带领农民生产优质麦种、生产石磨面粉,大大增加了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


二是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例如曲周县后老营“科技小院”针对当地西瓜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茬严重、品质不佳、市场缺乏的问题,通过研究西瓜嫁接技术、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动西瓜合作社发展以及帮助村里建立西瓜交易市场,推动了当地西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后老营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省乐陵市“科技小院”通过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当地优势产业——金丝小枣裂果等品质问题,推动了当地金丝小枣产业的发展,研究生还自开淘宝店,开办网上销售渠道,带领农民网络销售,创立“百年福枣”品牌,促进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2016-2017年,张福锁教授与新疆农科院合作,分别在疏勒县、温宿县、阜康市、乌苏市、和田县、岳普湖县、尼勒克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地建立了13个扶贫“科技小院”,涉及谷子、马铃薯、棉花、葡萄、鲜食玉米、核桃、红枣、饲草等经济作物。“科技小院”围绕这些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并将“科技小院”工作与“访惠聚”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脱困。


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互结合

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


“科技小院”在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技术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推动扶贫与扶智,输血(推广技术)与造血(提升科技素质)的紧密结合。针对广大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和接受能力较低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日常的研究中,方案与农民一起讨论,与农民一起实施,试验就在农民地里开展,与农民一起干,既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又使得农民和科研人员一起成长。


二是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小院”探索建立“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原则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方式,利用科技小院、农民家里、村委会、小学校、农村街巷等不同地点采用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自我提高、进步的能力。例如,曲周“科技小院”先后两次开展了面向全县342个村的入村农民科技培训,不仅向农民传播各种作物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还向他们传播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传播农业绿色发展、产业振兴的理念,先后开展各类培训700多场,惠及群众近3万人。在全国开展网络“科技小院”农民培训1470场,受训农民68762人次;开展田间观摩82场,累计参观农民7114人次。为了培养“永久牌”农村科技人才,还依托“科技小院”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招收农村科技骨干,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建立了科技扶贫的长效机制。



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师生创立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考察广西金穗“科技小院”后说:“中国农大到基层产学结合、服务三农走对了路子”。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认为:“科技小院”既是引导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又是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


“科技小院”的相关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2017‘三农’发展大会”上获得“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第一名。张福锁教授的“科技小院”模式不仅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小农户为主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东南亚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广泛的借鉴作用。2016年9月8日,张福锁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把中国“科技小院”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国际小农户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吉勒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大面积推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全球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模式。2018年3月7日,张福锁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以扎根农村的“科技小院”为核心,与全国1152名科研人员、6.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及13万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和452个县的2090万农民一起,在过去10年中,共推广应用技术累计5.66亿亩,增加粮食生产3300万吨,减少氮肥用量120万吨,增收节支793亿元。国际粮食安全专家、英国牛津大学的Charles Godfray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创造了一个农业奇迹,张福锁等人的研究证明减少投入实际上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环境和经济效益”。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专家、美国著名生态学家David Tilman认为,“该研究是科学知识被合理应用于农业实践的一个宝贵例子”。美、英、德、印等媒体做了类似《印媒:中国的农业奇迹,印度可学习》的多种报道。包括比尔·盖茨基金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纷纷邀请介绍经验。“科技小院”已经成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一张名片。


来源 | 据中国农业大学供稿


阅读8887
中国 
举报0
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