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限输令之后,基层怎么办?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10-27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纳洛酮


限输令之后,基层医疗机构还有七大临床诊疗护理技术有待挖掘!



近日河南省很多地市的基层医疗机构收到通知,要求全部停止门诊输液,限输令,再次升级。以后再想输液都难了,基层医疗机构如此大力度地推行限输令,大输液时代真的与我们渐行渐远。


没有了门诊输液,基层医疗机构将何以立足?


整体而言,门诊输液室输液量将急剧减少,基层医护人员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基层公卫和基础医疗中去,有的医护人员甚至需要面临重新选择或转岗的问题。


但并不是说,门诊不让输液,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就失业了,因为需要医生护士完成的治疗性任务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理疗、灌肠、雾化等临床技能操作,医护人员还要与时俱进,充电学习,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禁止输液,基层医疗机构除了诊疗和公卫工作,还可根据自身优势和诊疗特色,积极开展施行其他七大临床诊疗护理技术。


一、导管维护


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带管回归家庭的患者。由于这部分患者身上或留置有胃管需要进行鼻饲护理,或留置有尿管需要进行留置尿管护理,更会有带有深静脉置管、PICC等管道,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日常维护。



鼻饲护理 


更换胃管、鼻饲护理、临床指导等,甚至要上门服务。


尿管护理

   

卧床病人、偏瘫截瘫病人,留置尿管护理,需要基层医护人员的定期维护和健康指导。


血管通路的维护


带管回家的患者,其管道维护如能被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担当,将会是患者及家庭的福音。


二、灌肠疗法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直肠给药主要采用保留灌肠。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限输令限制了门诊输液,但很多诊所、社区医院,近些年门诊灌肠治疗大行其道,大有灌肠包治百病之势,有泛滥之嫌。临床还是要注意把握其适应症、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安全。


三、注射给药法


全面禁止输液,还有其他注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心会向其他注射给药法倾斜。


1.皮下注射法

注入小剂量药物。


2.肌肉注射法

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3.静脉注射

注入比输液剂量少的药物,用于需迅速发挥药效时。静脉营养治疗。


4.穴位注射

镇痛、抗炎、促进肠蠕动等多种治疗目的。


四、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



临床最常用于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用于支气管哮喘等。


雾化吸入用药具有疗效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常用的雾化吸入法有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四种。


近年来,门诊雾化治疗比重在基层医疗机构日益增加。尤其是一次性雾化器在临床上普及应用,雾化治疗更多的见于门诊儿科患儿和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


五、皮肤给药法


1.透皮剂的应用。

  

2.敷贴。三伏贴,就是临床应用其中的一个最好验证。


3.湿敷法给药。如中药塌渍加理疗仪导入等,临床应用形式多样。


六、理疗仪的应用


基层理疗康复份额加大。现在,各种电子治疗仪、理疗仪五花八门,不让门诊输液,多进几台理疗仪,医护人员大有作为,照样闲不住,且疗效显著。


七、各种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如耳穴埋豆、艾灸、拔罐、刮痧等临床操作,在基层医疗机构很有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开展输液之外的临床技术,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把握?


1、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可根据自身医院特点和患者群,选择与专业最相关的适宜技术。如以侧重儿科的诊所或社区,可以灌肠和雾化两大临床技术为主打。


2、确保患者安全   


这些临床适宜技术,虽然简便易行,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也要注意把握适应症,更不能超范围应用。


3、避免滥用   


当下,在有的基层医疗机构,早已在大力开展灌肠或雾化吸入等临床治疗,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临床操作虽简便易行,但也不能滥用、超适应症、超范围应用。


- END -


/ 相关阅读 /

·限输令升级!多地发文禁止输液,对基层影响太大了


/ 推荐阅读 

·



阅读8906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