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李咏患癌去世,人到中年,命最值钱!看著名记者「成功抗癌」日志

作者:读史 来源:读史 公众号
分享到:

10-30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点击上方 “读史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读史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李咏,1968.5.3~2018.10.25)


10月29日早上,央视前知名导演哈文发了一条微博:


“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离世的,是她的丈夫——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李咏,年仅50岁。



微博评论里,都是不敢相信的网友。


有网友说,突然明白了哈文每天早上发“早安”的意义。


据统计,自2017年4月14日,李咏去美国治疗癌症起,妻子哈文一共给他发了551个早安。


几乎每天不落的“早安”,上面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最新消息:李咏丧礼已于当地时间28号早上10点在位于纽约的麦迪逊大道1076号的弗兰克林坎贝尔殡仪馆举行。


斯人远去,唯有叹息。


记忆中的李咏总是攒着微微泛黄的卷发,在《幸运52》、和后来的《非常6+1》上妙语连珠。


别人拉长了脸是要发火,李咏拉长了脸却逗了一群人欢心。


他穿着花衬衫、尖头皮鞋,和其他所有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主持人都不一样。


然而,时光过得飞快,现在的电视里长满了小鲜肉。


那个眯着眼睛,带着一脸傲娇坏笑询问:“你选金蛋还是银蛋?”的主持人却再也不在了。


那一年,一个益智游戏节目《幸运52》让李咏的冲拳手势红遍全国。 


后来,他主持的《非常6+1》节目同样在综艺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国民老少甚至春晚小品津津乐道的节目。


幸运的冲拳,“6+1”的Rock手势,随着李咏的离去,这些皆成为了综艺节目的经典历史镜头。



过去,我们似乎从没有想过,这个相貌普通,个子也不算高的“马脸”新疆小伙,怎么就一下子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央视一哥”呢?


现在我们才知道,李咏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央视一哥的路途,并不平坦。



李咏,原名李勇,乌鲁木齐人,高中曾就读于铁三中(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他在高一那年就成为学生会宣传部长,画画、歌唱都特别好,还负责在学校广播站念稿。



他的男高音曾经在一次歌咏比赛中崭露头角。他那时的目标很明确:考中央音乐学院。



但事与愿违,由于处于变声期用嗓过度,李咏一度失去了话语能力。等恢复的时候,声带却早已变化的不再适合男高音。


第一次高考李咏落榜,复读一年后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


身为播音系的学生,李咏在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可谓是如鱼得水。



大四开始,他被分到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实习,由于天赋异禀和表现突出,得到台里前辈们的喜爱。



实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央视开始面向各大对口院校正式招收播音员,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一个播音员名额最后归了李咏。



进入央视后,李咏可谓顺风顺水,凭借《幸运52》和《非常6+1》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出道后遭到不少非议,有许多观众抨击他“马脸”,长得丑,不符合中国人审美,甚至还有媒体直接撰文说“他太丑了不配登上中国央视的舞台”。


面对这些刺耳的声音,李咏不但没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你说我丑?我就偏上台给你看!


李咏是一个敢于自嘲的人。就凭这一点,他火就应该!



2006年,李咏以身价5亿元称冠《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成为央视当之无愧的“综艺一哥”。


然而,即使是在他最辉煌的时候,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随着地方卫视的崛起,综艺节目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央视在综艺节目的出新、尺度、影响力上都不如地方台灵活多变,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



李咏的《幸运52》、《非常6+1》、《梦想中国》、《咏乐汇》正是这种衰败历程的阶段代表。



2013年,李咏突然离开央视,回母校任教,但他却很少出现在课堂上。大家其实不知道,此时的他,已有病在身。


长期以来,外界对李咏患癌一事一无所知,即使是从前的同事和朋友。


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2016年《中国新歌声》,主持人由“中国好舌头”华少变成了李咏。然而蹊跷的是,李咏表现得很不在状态,在第一期节目里,他只是在节目开始时做了一段口播,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现身。


节目播出后,李咏在微博贴出一张酱油瓶的图片,在自己的头像下面配文自嘲“中国好酱油”。


2017年4月14日,是李咏去美国治疗的日子。有些粉丝开始敏感地发现李咏消失了。5月3日,微博系统推送了李咏的生日动态,下面有粉丝留言:“生日快乐,咏哥,最近在电视上也看不见你了,去哪深造了?”


但没有等到任何回复。



斯人已逝,愿在天堂依旧笑容满面。现实中的我们,则应该再一次警惕自己:


人到中年,健康最大!


盘点后会发现,很多央视主持人都是死于癌症,罗京、王欢、方静、肖晓琳。


2009年,著名国脸罗京因患淋巴癌病逝,终年48岁。2013年,曾主持过《东西南北中》的王欢因乳腺癌去世,终年42岁。2015年,曾担任过《国际观察》主持人的方静,因患胃癌转到肝癌,经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4岁。


“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确实,与其等健康出了问题再散尽千金求医问药,不如在平时就把健康放在首位,不要只顾着拼搏,把身体搞坏了。



癌症不再是“老年病”: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


但是癌症的高发病率及年轻化并没有引起年轻人的重视,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主任说:“我们对一定区域内的40岁以下的健康人做了随机调查,其中80%的人不以为然,认为癌症是一种老年疾患,离他们很远,其实这种认识非常危险。”


年轻人患癌的两大主因:


(1)内因(自身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精神压力大。年轻人步入社会,面临就业、结婚、住房等多方压力,社会竞争加剧,再加上年轻人应酬多,经常吸烟喝酒熬夜,这些都会扰乱人体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2)外因(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分大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小环境。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有些不良商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在食品中添加有害添加剂。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的健康自然会受到威胁。


小环境包括工作和家庭环境。70后、80后的年轻人,不少成了单位的骨干,由于社会竞争激励,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与人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人际关系相对冷漠,紧张。


在临床上所发现的青年癌症患者都具有以下共性:工作狂、不善于调控情绪、不善于释放心情,长期熬夜,不锻炼,饮食不健康。当下,科学认识癌症、预防癌症,一旦确诊,以平常心正确面对,是非常重要的。


青年人与老年人相比,癌肿生长快、恶性程度高、病程短。


从临床现象来看,青年人患癌常常比中老年人患癌症发展的更快。青年人一旦患上癌症,癌症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的快,容易发生转移与复发。以胃癌患者为例,青年患者确诊时70%以上已经发生转移,这些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在6个月至1年;而中老年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要长的多,即便是已经转移的患者,也不乏长期生存的患者。


青年人患癌症虽然发展较快,但只要早诊断,及时治疗,治愈希望还是很大的。青年人各脏器功能者比较正常,能够耐受老年人难以承受的创伤性较大的治疗。青年人的组织修复也比老年人好,这些都为成功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预防肿瘤 24字箴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简而言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情”。


此外,还有验证表明,经常熬夜也是癌症的一大致病因素。


最后,特别推荐曾风靡大江南北的《交锋》作者、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先生的抗癌感悟《2007年癌症晚期,医生说活不过3个月,我为何现在依然健康?》,但愿对正患癌的朋友能有所借鉴。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参考,因为仅仅是个案。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癌症患者却很多,又是绝症,且因现在普遍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很多癌症患者成了钱袋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人一旦患了癌症,一个家庭基本被掏空,最后癌症患者去世。这确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又因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看到此文很有感触,特作推荐。


△ 凌志军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且转移到了颅内。


当时多数医生认为是恶性肿瘤,不立即手术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时,他决定静养;


当肺内阴影变小被多数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他决定接受病灶切除手术。


两次他都“赌”对了。


当初医生认为他“活不过三个月”,但如今他却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现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他总结出患癌后的8大感悟,可以说字字如金。


很多人不是死于肿瘤
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和恐惧


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


应该理性对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凌志军说:我国癌症治疗体系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存在致命的偏差。


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实并非绝症,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病。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肌体,很容易过低地估计自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却过高估计药物的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谓“特效药”有可能正是致命的杀手。


只要我们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我们就已经有66%的机会远离死神。


没想到做癌症病人那么没尊严


2007年2月,凌志军被诊断“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即“肺癌晚期”。多所医院的医生几乎一边倒地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


凌志军自然很沮丧。不过,记者的敏感度让他在治疗期间发现,病人们花了钱、排了长队、内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医院的“特级专家会诊”,往往不足三分钟。医生的一句“你等着吧”的“诊断”几乎就是一纸死亡判决书。


手术、化疗等高科技治疗和开“天价特效药”,是不同医生的相同手段。而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排队就医甚至倾家荡产的那个弱势群体,就是中国癌症患者的群像。


我们要用脑子救命
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医生给的治疗程序几乎千篇一律:


开颅手术、化疗、放疗;观察肺部病灶,准备第二次手术,打开胸膛,切除肺叶;继续化疗,放疗……


在得到开颅也不能保证痊愈的肯定答复后,凌志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观察一阵再定。


凌志军静静养护,身体给他发出的信号是,头痛、眩晕等症状并没有变得更严重。两周后复检,医生检测的结果是:脑部的肿瘤“应该没有长大”!


凌志军遂彻底决定:不做开颅手术,更不化疗、放疗。


但是,他又并非一味排斥手术,在可信的医生,胸科影像学专家石木兰确认肺部的癌症,并建议他做手术开胸之后,他立即按照石木兰的推荐做了手术。


肺部的恶性肿瘤被切除之后,他就回到了家里静养。他坚决拒绝化疗,因为化疗仅仅“将治愈率从60%提高到62%”,同时拒绝了很多昂贵的“特效药”。


这期间,他查阅了很多资讯,确认中国有很多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他的一个朋友,身体棒,腰包鼓,结果从发病到治疗仅三个多月就去世了。


他决定,做一个聪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体的力量而不是医生和药物,开始自我恢复。


他感悟:对病人而言,要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把性命托付给自己
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


出院回家后,凌志军尝试用一些纯自然的方法恢复自己的体能。


凌志军的经验是:把性命托付给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


作为一个记者,他以前的生活不规律,走路也不规律,更看到很多让人沮丧的社会黑暗面。现在让一切规律起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坚持每天步行5公里,开心,爽朗——死神就在身边,还有比这更差的么?


他的妻子也说: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会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即使它无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让我们超越肉体的痛苦,达到心灵的安宁。


著名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说:“他不但奇迹般地把病治好了,整个人生都上了一个新境界。”

向死而生
把身体交给自然


总之,从饮食和起居习惯开始,凌志军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


对他来说,“时间不再是金钱,不再是完成工作进度的承载体,它不过是我告别死神走向康复的桥梁。”


现在,他更多的时间是在户外度过,在湖边踏青,在林间漫步,在阳台听音乐闭目养神,眺望远山近水和蓝天白云。


他享受阳光,也享受风雨雪雾。


每天,他重视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


在吃的方面,要足够杂,足够粗,足够素,足够天然;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让自己的排泄有规律,同时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和多少,间隔时间;每天的睡眠不低于8小时。


春秋季节,盛夏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他会走到户外,裸露50%的皮肤晒太阳,就算不能补充维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阳光照亮,生机和活力不知不觉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还去一些气候和空气好的地方疗养。去苏州的第二天,开胸手术后的正常反应胸闷和咳嗽就减轻了,五个月后咳嗽就好了。


他终于又回到了滑雪场,重温了这种野性和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当晚,他给关心他的朋友发出一条短信:“号外:凌志军重返滑雪场。”


2012年3月15日,经过新一轮的复查,凌志军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见新的异常。


医生对他说,“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啦!”


中国有八成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


出于记者的本能,在治疗期间,他对中国癌症治疗现状有很多惊人的发现,比如,医疗领地上的“割据”与“门户”就让人很是无奈。


凌志军估算,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全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是200万,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过疾病治疗需要的“过度治疗”。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符合规范用药者仅为20%。


“这些数字令我震惊,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不正确的治疗。看起来,我们最大的不幸不在于遭遇癌细胞的侵袭,而在于我们被中国式的癌症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癌症治疗。这种医疗环境正在造就一个悖论:医学越是发达,越是剥夺患者的主动性和判断力,越是造成病人的恐惧和错误。”


他说: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有没有一些可以让癌症患者共同遵循的东西,那么我会说,有。的确,有一些事对所有病人都是相通的——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坚强,去接受那些应当接受的治疗;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那些不应当接受的治疗;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应当接受的、哪些是不应当接受的。


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地迎接死神降临,什么时候该坚定地寻找康复之路。


因此,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远比做一个听话的病人更重要。


不能盲目
你要会辨别哪些医生值得信任


凌志军进一步说:病人通常有两种心理:


第一,我不懂医,不听医生听谁的;

第二,医生都是错的,不能听医生的。


我想这两种心理都有问题,都会导致自己犯错误。


我自己的感受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去看病常常是很难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带来的难受,而是看病的过程当中种种的问题。


的确有一些医生不怎么样,医生也会犯错误,我遇到好几次,所以对医生的话不能盲目相信。


但是,也的确有好医生,医术高明,道德水准也很高,这样的医生不难找到,我就碰到好几位。


癌症患者对医生的选择非常重要,其实我从医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医生不仅救了我的命,而且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引导着我的康复之路,甚至他们的错误也让我学到很多。


还有,犯了错误的医生不一定不是好医生。实际上,那些有热情有办法去发现新证据,并且根据新证据迅速修正自己错误的医生,更值得信赖。


作为病人,我们不懂医
但我们应当懂人


凌志军说:作为病人,我们不懂医,但我们应当懂人,应当知道什么样的医生是可信的,什么样的医生是靠不住的。


如果既不懂医又不懂人,那就很容易盲从,而盲从是导致我们犯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做了30多年记者,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的确养成了观察人,识别人的习惯,也有一些经验。这能够帮助我寻找那些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除了记者经验之外,我想还有别的,比如冷静,比如动脑子,甚至一个人的价值观也会发生作用。


举个例子,我非常信奉诚信,甚至有些偏执。如果发现一个人说了一句假话,我就会对他的所有言行产生疑问。所以,我在和医生的接触中,特别注意他说话的可信度。一旦发现他在自吹自擂,我就不会再去看他。


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我拒绝了不少医生和他们的所谓“特效药”。


这也许会让我失去一些治疗的机会,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犯错误。


最后,相比国外医生,大多数国内医生并不大看重病人的症状变化,都有过分依赖现代扫描仪器和黑白影像胶片的倾向,漠视病人的直觉和陈述。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人的生理状态千差万别,疾病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癌细胞发生在千差万别的人身上,结果必定是千差万别的。


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更没有任何一台机器,能够精确地分辨出每一种情况。


所以,当疾病猝然加之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康复之门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


其实,人体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


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自愈力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心肌只不过是输送血液的生物机器而己。但是2008年3月17 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威斯利教授向全世界宣布:


心脏可以分泌救人一命的荷尔蒙,它不仅在24小时内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而且对其他绝症也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这是上帝送给所有绝望生命的最后一道出口,也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一件礼物。威斯利也因此被誉为揭开上帝“终极底牌”的科学家。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个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它就像一个军队在保护一个国家。一但有污染进入我们的身体,不管它是灰尘、一个病毒,还是一个细菌,只要免疫系统有反应,基本上能够把它消除掉。


生命本身就有自动康复的能力,我们只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唤醒这种能力,就可以治愈身体的疾病。


那要如何唤醒五脏的自愈力呢?


激发心脏、血管自愈力


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脏相连的,心脏自愈力上来了,血管有点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复。心脏每天运行,“激发”需要每天进行。


上海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施咏梅说:


①加点醋,减点盐:为了增强心脏自愈力,不吃盐,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这时可以找些高盐调味料的替代品,比如醋、番茄等,两不误。


②加点钾,助排钠:钠吃多了,会降低心脏自愈能力,造成胸闷、心悸,高钾食物(香蕉、海带、菠菜)有利于排钠,增强自愈能力。


激发骨骼自愈力


发生骨折时,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细胞就会被自动激活,它对骨头修复发挥着关键作用。谈到骨骼大家就会想到维生素D,其实这种观点比较陈旧,真正锁定骨细胞的,是维他命K。所以,每天要吃一次菠菜或西兰花,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激发肝脏自愈力


肝脏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坏死组织,也可自我修复的器官。平常可以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特别是用大枣煮水长期喝,以激发肝脏的自愈力。


激发肾脏自愈力


很多人不知道,人类的肾脏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谈到肾自愈力的问题,“国医大师”、肾病研究专家郑新教授提供了一个方子:


黄芪熬汤煮饭。黄芪先熬水,然后用黄芪汤煮饭。


激发胃肠道自愈力


胃肠道细胞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平均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抓住这个时间:


早餐吃全谷物食品,就是老玉米和燕麦,而不要吃粉、面这种油脂重的、馒头、包子这种精制的。这样用食,为胃部自愈力的激发提速。


激发肺部自愈力


烟雾等严重污染会加重肺脏负担,破坏它的自我修复功能。视黄酸有助于肺脏自愈力激发。胡萝卜、红薯和芒果要每天吃。


激发大脑自愈力


其实,我们的脑子并不是老了才会老化,人的大脑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停止产生神经元,走下坡路了。但不要绝望。激发神经元生成,充分唤醒沉睡的大脑自愈力:


快步走。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2—3天。


你看那些不幸老年痴呆的朋友都是整年不运动的,这种行为就是给自愈力捣乱。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需要通过万物的力量,通过内在的力量来唤醒身体的自愈能力。


真正让生命康复的最大力量不是任何人,不是任何药物,而是自己。



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

你落魄了,还是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因此,健康不是第一, 而是唯一。这也贵,那也贵,照照镜子其实你自己最贵。当你倒在病床上的时候,多少钱才能把你扶起来呢。


所以,储存健康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们的人生只有单程,没有往返。让自己健康是美德,让家人健康是责任,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健康。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曾经笑言自己“不着急”,他说:


“你们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你们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80岁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以后再来做。”


乍听之下,以为这是一个玩笑,可是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司马懿熬死诸葛亮,最后让司马家取代曹魏、问鼎天下的历史典故吗?


人的平均寿命按照80岁计算,这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能拼到最后。


健康是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0。


只要有1在,后面就有加上无限个零的可能,就像财富在不断增值一样。而如果这个1没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归零了,什么都没有了。


失败的理由千万种,但最令人沮丧的就是“身体撑不起梦想”。好好珍惜身体吧,不要让那句“我本可以”成为人生最大的悲哀!

End .


如何为读史添加星标?

三秒教会你!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哦!

阅读9029
记者 
举报0
关注读史微信号:dushi8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读史

微信号:dushi818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