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从“禁书”到入选课本,金庸是怎样火起来的?

作者:新闻晨报 来源:新闻晨报 公众号
分享到:

10-31

上世纪80年代初,金庸作品如江潮般席卷内地,封闭已久的人们突然发现,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好看,文学可以如此轻松。

从书包内暗藏的“禁书”到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近30年间,金庸小说完成了令人惊讶的转身,也同时开启了通俗小说解禁的时代潮流。


 

晨报记者|徐颖


盗版猖獗,租书读金庸成流行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最先接触的金庸小说是《射雕英雄传》。 1981年,刚刚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的钱理群遇到了他的学生。


学生告知他,“老师,有一个作家叫金庸,你知道吗?”钱理群一片茫然,学生开玩笑地和这位中文系老师说,“你不读金庸的作品,就不能说完全了解了现代文学”。学生告诉钱理群,几乎全班同学都迷上了金庸,而且大家公认,金庸作品比钱理群在课堂上介绍的许多现代作品要有意思得多。为此,钱理群找来了《射雕英雄传》,从此欲罢不能。


1985年后,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全国热播,万人空巷。在那个娱乐文化苍白的年代,金庸的名字开始在内地变得响亮。


港台小说的流行,以及销售渠道的匮乏,催生了租书这一新行当。各种名目的租书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当中。


那时候的金庸小说,主要是从书社借,大多数是盗版,情节删减很多。当时的学校里,很多同学共享一本金庸小说,即便书籍在传阅过程中卷边发黄,仍然是炙手可热的流行品。


有趣的是,1991年,北大严家炎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的东亚图书馆做调查。图书馆馆藏的金庸小说,几乎都借出过几十次至上百次,“还书日期”栏内盖的印章密密麻麻,许多书都已被翻看得陈旧破烂。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已买过两种版本的金庸小说,结果都相似,因为借阅的人实在太多。


正版来袭,书迷整箱来抢购


金庸热的到来,使金庸图书出版成为一大热门,当时数十家出版社出版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同一作品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其中,除了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书剑恩仇录》外,内地可见的金庸作品都没有得到正式授权。


面对盗版猖獗,金庸希望能授权一家出版社推出正版。前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成为金庸小说在内地正式授权出版的联姻人。


董秀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年她从香港归来,金庸找到她说想在内地授权出版小说。虽然喜欢金庸作品,但董秀玉对此事十分犹豫,主要是觉得以学术书见长的三联品牌未必适合推出金庸小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最终拍板决定出版。她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三联当时的定位是 分层一流(小众、中众、大众均要求一流) 的结构模式,而我认为金庸小说完全可以进入文学殿堂,是大众读物中的一流作品”。


三联版金庸集封面


据董秀玉回忆,金庸这套书全套为36本,每一本又分成好几小本,“我们连一小套都不能单独流出去,必须分散到很多印刷厂,所以印刷过程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作为第一套正版书,我们对书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特意请了专人设计。”


该书上市后,立即大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更是达到高峰,人们都是整箱整箱来买。


董秀玉介绍,事实证明,金庸的作品是最经典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值得珍藏的。可以说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群越来越大,上至白发老者,下至青春少年。“后来我们又推出了珍藏本和口袋本,都卖得很好。一直到现在,还有朋友来问我,三联版金庸还有么?能否到仓库里再去找一套?”


金庸与三联书店的出版合同于2001年11月30日到期后,其版权易主,改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金庸作品版权独家代理方、广州朗声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何娴告诉记者,与上世纪80、90年代不一样,当时能够选择的作品不多,所以金庸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现在的金庸要面对的是当下无限丰富的文学作品,但依然好销。尽管他在封笔后没有新作诞生,但销售一直都在往上涨,长期稳居畅销榜前几名。


在最近两年的“南国书香节”上,朗声携金庸作品特设了武侠馆,何娴说,“如今已经成为家长的60后、70后,大多经历过上世纪金庸热的影响,是金庸的忠实拥趸。他们带着自己的小孩来重温金庸,引导下一代开始读金庸。很多孩子看完一部,又看一部,用自己的零花钱攒齐全套金庸作品。”


60、70、80后都是金庸迷

“我想到我的少年时代,就必须有金庸站在背后”


很少有作家像金庸一样,老少通吃。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可能是内地最早接触金庸作品的读者之一,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庸小说。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有报道说,朱镕基当年在接见全国人大港区代表时曾背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以金庸14部小说名字串连而成的对联,而且还曾自曝拥有两套金庸小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数学家陈省身、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也都是金庸迷。


金庸迷中,60、70后是绝对的主力。他们中很多人都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陪伴自己度过了最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


60后 

叶开:金庸对我有种启蒙意义


■ 作家、《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粉丝生涯:初中

获取方式:租书

疯狂行动:24小时读完一套5本

偶像影响:写作梦想是金庸激发起来的


在上世纪80年代,金庸对我而言,具有一种启蒙意义,因为当时除了教科书所带来的阅读经验之外,没有其他经验,而金庸作品让我震惊。我读金庸很早,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家乡那边离香港很近,记得最早看到的是《书剑恩仇录》。那时很少有人会拥有一本书,都是去私人书屋租书。一本书一天租金是5分钱。我最疯狂的一次,是去书屋租《天龙八部》,由于生怕第二天被别人租掉了,我咬咬牙,花了2毛5分,一下子租了5本,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我连夜发疯似地看,看了整整24个小时,眼睛生疼。一方面确实好看,一方面也为了赶紧还掉。


金庸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让我想成为一名侠客,拥有劫富济贫的人生梦想。对于我这样从未离开过家乡的边远少年,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心灵空间,它有着极大的想象力,包括经验和情感上的启蒙作用。


我的文学生涯就是从金庸开始的。原来人生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我写作的梦想就是金庸激发起来的。在高中时,我就已经写下几十万字的武侠小说。


在作家群中,金庸也是一个通常的话题。我几乎没碰到过没有读过金庸的作家。他是我们这代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连同当时的琼瑶、三毛,都让人重新发现自我的意义。金庸作品带来了私阅读的体验,解开了我们身上的枷锁,让人找到了想象的广阔空间。中国文学应该感谢金庸先生。他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背景,比如我想到我的少年时代,就必须有金庸站在背后,这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核心经验。阅读对打开你的人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惜现在却被社会遗弃。


如今,武侠小说已经度过了黄金期,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过去了。后来改编成影视作品,让小说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力。金庸小说与当时的时代产生了共振,其标志是,金庸的人物、语言都进入了日常生活,比如我们说谁比较虚荣,就会说这个人像岳不群。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作品所具有的文学生命力,溢出了类型小说的边界,成为我们文化记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70后 

蔡骏:青春期的阅读伴随一生


■ 悬疑小说作家

粉丝生涯:初中

获取方式:借书

疯狂行动:没有

偶像影响:曾梦想当一名武侠小说作家


我最早读到的金庸作品是《书剑恩仇录》,那时还在初中。最早知道金庸,还是通过电视连续剧,因为电视剧的缘故,同学间会热烈讨论,也有很多人因此就去找书读。那时候,找金庸的书不容易,都是从同学、朋友那里借来看。



我觉得,金庸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特别有想象力,还有人物的塑造,有时我们甚至不关心其他故事情节,而是关注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是不是最后好上了。他的后期作品有很多创新,比如《雪山飞狐》,明显可以看到很多西方故事的叙事技巧,与传统中国小说不一样。


金庸作品对我而言,影响深远,因为看书的时候我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阅读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会伴随一生。金庸小说本身的故事超过小说。很多喜爱写作的男生,当时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写武侠小说,我也有这个梦想,他对我走上文学道路是一种刺激。


金庸的小说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他对人物的写法,如何才能感动读者,也对所有写作者很有启发。比如人物的悲剧性,他写乔峰,已经超出了一个武侠人物的命运,带有古希腊悲剧的意味。金庸说故事的能力,他的想象力,在当今中国,大概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80后 

李伟长:感受到江湖人生真美好


■ 书评人、上海作协创联室副主任

粉丝生涯:高中

获取方式:地摊寻觅

疯狂行动:组队租书

偶像影响:渴望“胸有江湖,万里行走”


我从高一开始阅读金庸。那时我们看书,都是去地摊租书,5毛钱一天,基本一天一本。为了看更多,有时和同学组队,一大早就去租,一人一本,抓紧看完,再换着看,第二天还回去,这样5毛钱就能看两本,当时穷得叮当响。一个班上同学谁要是弄了一套,大半个班级都要传着看,直到把书看到破烂为止。


金庸作品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让我感觉到江湖人生真美好,各种羡慕嫉妒恨,让自己心胸变得开阔,所谓“胸有江湖,万里行走”的感觉。


伴随着青春岁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倚天屠龙记》围困光明顶的一场大战,张无忌练成乾坤大挪移,至今想起都觉得酣畅淋漓。

  

专访金庸作品出版负责人何娴

“金庸作品是时代大浪淘沙下的真正经典” 


在金庸90周岁的生日之际,晨报记者曾对金庸作品版权独家代理方、广州朗声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何娴进行了专访。

 

晨报:有数据说,《金庸作品集》在全球的销量超过5亿册,实际上的销量真的是这个数字吗?


何娴:《金庸作品集》被誉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在大陆、台湾、香港已出版多种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版,并有英、法、意、日、韩、泰等多种译文在海外出版发行。所以很难简单精确地说出一个具体的销量数字,全球华人业界的共识是《金庸作品集》全球销量已经超过3亿册。


晨报: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愿意去读金庸原著?金庸作品还那么有吸引力吗?


何娴:从我们的销售上来看,正是年轻读者占了购买和阅读金庸作品的大多数,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到中学生,当然还有更多的大学生,他们都在阅读金庸。以广州市为例,很多中、小学图书馆里就有金庸作品,借阅率很高。金庸作品不仅受到孩子欢迎、家长认可,教育部门也支持向广大中小学生推广阅读金庸作品。2005年,《天龙八部》第41回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阅读教材《语文读本》第4册;2008年,《雪山飞狐》第5回入选北京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参考书目。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和《天龙八部》均入选当地的中小学华文教材。 2013年,《射雕英雄传》作为经典武侠作品被北京市朝阳区列入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成为小学生的推荐阅读篇目。在香港,金庸作品也一直是各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图书之一,多次入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好书,金庸也一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作家。


晨报:有学者断言,武侠小说的黄金期已经过去。 《金庸作品集》的销售有没有下降趋势?


何娴:《金庸作品集》近年来的销售量是一直有上升的,因为不断有新的、年轻的读者加入到金庸迷的群体中来。金庸作品是时代大浪淘沙下的真正经典。很多金庸迷收藏的《金庸作品集》都不止一两套。


晨报:如何看待金庸小说的文化意义?


何娴:学者陈平原先生曾这样说过,“他(金庸)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他还有一句评语是,“金庸的意义在于:超越了精英与大众。”

 

首席编辑|顾炜

阅读8546
课本 
举报0
关注新闻晨报微信号:shxwcb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闻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闻晨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新闻晨报

微信号:shxwcb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