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刘坚: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创新?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11-02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642 篇文章

题图:认真研究大树的小朋友们。

本文来自:新课程评论(ID:xkcplzz)。

一诺写在前面:


今天文章的作者刘坚老师,教育界的朋友们应该熟悉。他1984 年从教,多年来致力于推动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现在是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


11月12-15日,今年规模最大的教育盛会之一,北师大主办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会在珠海举办,预计2万人参加,会有10场特别活动,30多场论坛,130多场沙龙和500多场工作坊。这次会展对公众免费开放,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以报名。我也会参加和发言,一土教育会有展位。(会议日程见文中)


大家一看这种大会,第一可能和我感觉一样:又一个大会,乌乌泱泱,又是教育创新,有什么不一样?我说,的确不一样,因为刘坚老师说过的几句话:


1. “从事课程改革近 20 年,我一直笃信草根的力量、民间的智慧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如果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式变革,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推动,改革的理念无法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意识和理性行动。”


2.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


3.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在纸笔可考核的读写算方面,我们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4. 无论是教育系统内还是企业界,以应试为导向或者应试色彩非常浓郁的教育产品,是万万不能称为教育创新成果的。


5. 基于这些素朴的想法,举办教博会我们强调三点:


一是聚焦教育的内涵发展。教博会不展示教育硬件, 或者说不单纯展示设施设备, 也不关注成果持有者出了几本书发了几篇论文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可能给千千万万所学校、千千万万名孩子带来实际影响,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发展的课程、学与教、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力、制度变革等“软”领域。


二是教博会拒绝应试的产品,中国不缺应试,缺独立思考!


是坚持公益性。教博会对符合要求的任何成果敞开大门,欢迎最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来教博会进行展示,同时提供沙龙、论坛、发布会等多种交流平台。


我自己看了这些话,就被刘坚老师圈粉了,所以非常荣幸,这一次能够参与其中。希望大家也能来看看。一土的展位那几天都会在。11月12号中午我也会和刘老师在教博会现场有一个对谈,这次对谈,咱们也算借教博会的场地做一个奴隶社会读者聚会,能参加的朋友们,扫文后群二维码,咱们珠海见!


刘老师的文章在下面,原是万字长文,这里有删减和编辑。文章最后,还有彩蛋一枚。



目录:


一、我们为什么启程,聚焦教育创新成果?

二、教育界更需要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创新成果?

SERVE 模型:

  • 正确的价值理念

  • 明确的标准规则

  • 系统的解决方案

  • 成功的实践案例

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创新还远远不够!

第四届教博会免费报名信息



正文:


北师大自筹办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以来,我在不同的场合阐述了举办教博会的初衷、对教育创新成果价值内涵与价值定位的思考。


从事课程改革近 20 年,我一直笃信草根的力量、民间的智慧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如果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式变革,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推动,改革的理念无法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意识和理性行动。


聚焦教育创新成果、举办教博会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开放的公益平台,以集聚民间智慧,促进教育成果影响教育实践,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为什么启程?


2011 年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数据显示,74% 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新课改的理念,但是教师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 3.3%,“满意”的为 21.3%,即只有约 1/4 的教师表示满意。[1]这个调查在当时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


我在《新世纪课程变革:亲历者的视角》一文中这样写道:[2]


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要害。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


就在同年 10 月,荷兰乌特勒之大学弗雷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也是荷兰国家数学教育研究所,弗雷登塔尔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国际数学教育界的“诺贝尔奖”就是以弗雷登塔尔命名的)的玛雅教授应邀来中国访问,从她介绍弗雷登塔尔倡导的现实数学教育发展历程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荷兰实现教育领域从“机械教学法”到“做中学”的根本转型用了整整 40 年的时间。


发生在我国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和制度重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维和实践模式,这样的变革当然需要决心与勇气,但更加需要耐心与智慧。经过 10 多年的新课程洗礼,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从思想上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启蒙工作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依然存在鸿沟。怎样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践?从理念到实践需要哪些抓手,需要给教师们提供哪些帮助?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的结果看,还存在很多研究和探讨的空间。


在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办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毛振明院长提出,要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给教师丰富的资源支持,需要给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工具。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如果我们不仅可以给教师新理念,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撑新理念的工具和资源,那么改革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改革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可惜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工具实在是太少了。直到今天,在广大的中小学校,不少教师日常教学可以凭借的资源还仅仅是教科书、教参和复习资料,课堂的形态还是由教师主导一讲到底。

 

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一方面牵头组织全国师范院校,启动了“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另一方面,成立了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希望在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转型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在经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我们以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为切入口,依托研究院举办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希望能够动员广泛的社会各界力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高品质、更多元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


为什么呢? 因为以下一些思考和信念:


1. 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是转变教育内涵发展方式,将教育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教育实际发展水平仍然无法很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广大老百姓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应试倾向依然突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很多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无法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实践;教育创新成果不少,但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大面积的应用,最终只能自生自灭。 


举办教博会,将有助于建立教育创新成果的梳理、提炼、推广、应用机制,使学校、教师可以获得丰富的用于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方案,为学校和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及青少年成长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


2. 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北师大通过举办教博会,发现一大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可以有效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尤其是在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展教育创新成果的有效应用和推广,必将为缩小城乡与地区的教育差距,全面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 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速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长期以来,政府从政策制定、人员配置、资金拨付到课程研制、教师培训、教学指导、考试评价、督导评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现在到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转变教育治理方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迫在眉睫,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发挥自我竞争、自我淘汰的积极意识”。通过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力量,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科学、更加专业、丰富便捷的资源支持,为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教育治理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4. 发现、遴选和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是引导社会公益基金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激发全社会教育创新活力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教育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企业捐赠主要集中于建校舍买桌椅,这些捐赠为提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学习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软件”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建立广泛吸收公益基金参与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包括企业、基金会、学校、政府、教育 NGO 组织在内的跨界合作平台,广泛交流和展示从教师、校长、教育研究者到社会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教育创新成果,尊重并保护个体的首创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潜力,使教育创新成果不断涌流;同时,建立专业的教育成果甄别和筛选机制,为政府、企业和公益基金推荐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可以极大地推动社会从扶贫型、消耗型教育捐赠向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可持续捐赠转变。


基于这些素朴的想法,对发现教育创新成果、举办教博会我们强调三点:


一是聚焦教育的内涵发展。教博会不展示教育硬件,或者说不单纯展示设施设备,也不关注成果持有者出了几本书发了几篇论文,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可能给千千万万所学校、千千万万名孩子带来实际影响,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发展的课程、学与教、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力、制度变革等“软”领域。聚焦这些领域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给学校和教师提供变革教育的抓手和工具。


二是教博会拒绝应试的产品,中国不缺应试,缺独立思考!


三是坚持公益性。教博会对符合要求的任何成果敞开大门,欢迎最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来教博会进行展示,同时提供沙龙、论坛、研讨会、发布会等多种交流平台。


2

教育需要供给侧改革!


2016 年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有一个热点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次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时,我问自己:


供给侧改革仅仅是中央对经济领域的工作要求吗?

教育领域有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教育领域有没有过量的库存、过度的产能问题?

同时,教育领域有没有需求不足的问题?

哪些是教育领域过度的产能和过量的库存?

哪些是教育领域不足的供给?


今年 7 月英国政府宣布未来 4 年投资 4100 万英镑,普及“中式教育”。[3]之前中国上海学生两次在 PISA 测试中获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这些消息鼓舞了很多国人,让很多人对中国教育确立了自信,有的甚至产生了中国教育比发达国家教育还要强的感觉。我不否认中国教育的优势,对这些优势我常常感到自豪。


前不久,在广东省教科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我和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都不约而同地讲到这个话题。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在纸笔可考核的读写算方面,我们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存在的“落后产能”和“不足供给”,因为今天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明天中国能否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从“复制型”“追随型”大国走向“创新型”“引领型”强国?!


基于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我时刻提醒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要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程序、物色专家等各个环节,严禁各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各色各样教育产品进入教育创新成果系统,避免围绕知识点、解题术、背题型、提分数的“落后产能”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同时,更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切实解决教育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教育创新成果应该聚焦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创新成果应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普遍重视的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我们明确提出教育创新成果的三大属性,并且提炼出教育创新成果 SERVE 模型。


1. 教育创新成果的三个属性


对于教育创新成果,最早我们用三个属性来定义,即教育属性、创新属性和“产品”属性。


教育属性强调的是教育创新成果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创新属性强调的是教育创新成果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创新既可以是突破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既可以是新技术的使用,也可以是组织方式的变革,还可能是新的教育内容和工具的开发。但无论哪种创新,它们都应该有助于解决教育问题。


“产品”属性强调的是教育创新成果的可复制、可应用和可推广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展出的教育创新成果不青睐教育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


2. 教育创新成果的 SERVE 模型


在教育创新成果的三个属性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炼出教育创新成果的 SERVE 模型。


简单地说,我们认为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围绕特定的对象和问题有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标准,并且形成了可重复的成功实践案例。


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公式和模型:“解决方案(SOLUTION)+实践案例(EXAMPLE)+标准规则(RULES)+价值理念(VALUE)+服务于教育(EDUCATION)=优秀教育创新成果(SERVE)”。

                           

▲  图:教育创新成果的 SERVE 模型


(1)正确的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包括价值导向与核心理念,它体现了教育创新成果的价值取向和核心追求。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背后一定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规律,体现着对成果使用者的尊重和支持。伴随着教育创新成果的应用,先进的理念自然而然地影响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


我们期待:


面向学生的成果,不仅有提高学生日常学习效果的学具、学习资源、玩具、游戏等常见的学习产品,还迫切需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成果,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规划和社会参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的综合解决方案。


面向教师和教研员的成果,既希望有能够支持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案例和操作手册,也希望有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实现从理念到行为转变的有效案例。


面对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好的教育创新成果应该能够帮助他们在促进学校或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同时,教育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能够为学校或区域教育管理进行有效诊断、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面向家长的创新成果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比如,有助于建立民主协商和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沟通平台,能够充分调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回归社区,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模型。


(2)明确的标准规则


一项成果有没有形成行业标准,有没有提炼出广泛适用于某一类特定对象或解决某种现实问题的专业标准,是衡量一项教育创新成果是否优秀的基本指标,是教育创新成果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育创新成果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有明确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问题,它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将形成关于产品、关于服务等一系列的清晰效用、方法程序、应用模型和操作规范。这些规则标准能够为教育创新成果质量、专业化程度、竞争力的保障提供切实依据,能够帮助成果开发者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也能够使教育实践者建立信任感,从而放心、安心地使用。


(3)系统的解决方案


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指围绕教育创新成果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形成的整体“产品”和服务体系。


它可能包括体系化的问题解决路径、有效的应用指导以及提升成果应用效果的综合性服务;可能是课程、配套资源、教师培训、考试评价;可能含有硬件,也包括软件系统。好的教育创新成果必须形成一系列高品质的解决方案,使某类教育问题得到针对性、系统性的解决。


(4)成功的实践案例


成功的案例是指在特定条件或特定群体中有代表性,具备很强的榜样价值和导向意义,对教育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起着示范、诠释和指导作用的案例。成功的案例既是验证教育创新产品优秀的关键证据,也是创新成果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支撑。优秀的案例便于教育创新成果的使用者理解成果的内涵、相互传播以及学习借鉴。


如果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它通常是全面的但亦是相对抽象的,而优秀的案例正是解决方案推广应用的“敲门砖”和“突破口”。当然,成功的实践案例一定是可重复的。


“三个属性”和 SERVE 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创新成果进行了阐释,它们相互补充,构成了对教育创新成果的完整定义。


3

呼唤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


教育创新成果聚焦教育内涵发展,是帮助学校和教师落实先进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抓手和工具。随着教育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教育创新成果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多元,教育界、企业界和公益组织为解决教育问题,都在研发各种教育项目。


从今年 3 月起,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办了六期教育项目评审交流会,近 40 个教育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其中多数为企业项目。在项目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大家产生的最深切的感受是:一方面教育创新被炒的热火朝天,一方面真正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实在太少!


一是国家核心课程领域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非常稀缺。


近两年,企业参与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是聚焦教育内容的企业产品非常缺乏。即便从事教育内容开发,它们更多地涉及校本课程领域,比如现在活跃的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思维教育等等。对于语数英物化等国家考试课程,目前取得较大商业成功的往往是迎合市场需求的试题类产品或者平台类产品。前者很多在用技术的手段为应试推波助澜,在教育价值观上存在偏差;后者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不能从内涵上实现学科教学的突破。


真正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尊重儿童学习规律的产品非常稀有,不过,也确实存在,它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紧贴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制作精细,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两个产品的用户都达到 300 万以上。


二是企业产品的教育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


来展示的教育界和企业界项目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企业界项目往往具有完整的产品形态,实施方案非常清晰,但是教育内涵不够,不少产品还停留在简单地卖设备的层次,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解决方案。


三是教育界成果需要进一步探索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途径。


与企业界项目相比,教育界项目往往教育元素丰富,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也缺乏“产品化”的思维方式,不少项目一时难以形成大规模应用的方案。各种因素使得一些优秀的成果只能在小范围内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惠及少量教师和学生,让人扼腕叹息。


参加项目交流的专家都在呼唤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那么,怎样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呢?基于项目评审会,我们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改变教育科研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由于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教育科研人员更多关注的是科研课题和理论研究,虽然很多教育科研人员也会走进中小学校,但他们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往往以发表文章为终结,研究人员缺乏将课题成果加以提炼,形成大规模推广应用方案和产品的冲动与需求。


我国正在倡导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其中应有之义。要改变教育科研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实践,推动科研人员把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惠及学校、教师和学生,使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其次,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随着社会的变迁,一方面已经出现一批有意愿将自己研究成果“产品化”的教育学者,他们的优势在于理解教育,不足是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缺乏将研究成果产品化的经验和路径;另一方面大量的教育企业希望开发出优质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产品,它们虽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但是对于教育却不甚了解。


如何借助新的机制,帮助双方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双方的合作和沟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要与教育专业力量合作,依托研究成果,开发出有品质的教育产品;之后还要通过在学校中的实验,借助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力量不断完善课程、完善服务。教育学者则需要不断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者直接与企业合作,将成果转化给企业,通过企业实现自己的构想。


最后,推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实现教育创新成果的政府购买。


随着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一种趋势。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创新成果购买的不利因素。一些企业反映,政府购买硬件容易,软件如课程、服务,由于很难计算成本,因而采购起来比较困难。


这种做法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误导,使企业更容易关注教育的设施设备等硬件产品研发,当前,在举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不少企业打“创客教育”旗号、行“设备设施”之实,一些学校、政府部门也趋之若鹜、投其所好、做表面文章。


其实,课程、学与教、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才是教育产品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要素,是教育产品的焦点竞争力所在。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关注影响教育内涵发展的软性产品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机制的创新,使教育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最后,还需要再次强调,无论是教育系统内还是企业界,以应试为导向或者应试色彩非常浓郁的教育产品,是万万不能称为教育创新成果的。


只有当技术和产品拥有教育的灵魂,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造福子孙。



写在最后:


本次教博会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有近 2 万人参会,将举办 10 场特别活动,30 多场论坛,130 多场沙龙,500 多场工作坊。


下图为会展特别活动日程,更多详细信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会展对公众免费开放,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


▲  第四届教博会特别活动日程


▲  扫码报名参加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注:2016 年 6 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发布了《面向未来: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报告发现,最受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重视的七大素养分别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珠海读者聚会看这里:


扫码加入「一诺珠海见面会」

嘉宾:刘坚老师与一诺

时间:11月12日中午

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彩蛋来啦!


刘坚老师点评一土:


教育创新需要更多先行者,他们看似离经判道,比如一土,拿现行体制内的“尺子”也许怎么量都觉得有问题。但是,今天我们的言论和行为,放在一百年前,同样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况我们正在踏进一个未可知的人工智能时代?!


一土做的事情,和我文中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的标准其实非常吻合。它关注教育内涵,以儿童为中心;它直面核心问题,实践国家核心课程领域的创新;它尝试重构教育生态,关注教师全面专业成长和家长社区构建;因为成员跨界的背景,技术能力,这实践同时具备产品化的能力和可复制性。因此一土在体制内外都有很高的美誉度。


它关注每一名儿童,我指的是行动上的、实践意义上的。这些年,随着新课程实施,以儿童发展为本,大家都会说,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巨大差异。


它实践着大教育观,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孩子因丰富的资源而茁壮成长,社会和家庭因应儿童的天真与梦想而进步。


这样关注教育本质,又从生态角度入手的系统创新实践,让我看到教育创新的希望。让我们一起给这样的供给侧的实践更大的空间和支持吧!中国需要进步,教育最终目的,是为健全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一土的实践其实是在推动社会进步,让人相信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公布

[DB/OL].http://teacher.eol.cn/jiao_yu_ren_cai_zi_xun_52/20111014/t20111014_694057.shtml,2011-10-14

[2]刘坚.新世纪课程变革:亲历者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0):2-19.

[3]黄培昭.八千英国小学将引进中国数学教学法

[N].人民日报,2016-07-14(21).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阅读8127
创新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