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越多人懂得欣赏loser如懿的好,社会才越有向好的希望

作者:LinkedIn中国 来源:LinkedIn中国 公众号
分享到:

11-01


《如懿传》是近年来我心里最杰出的国产剧,没有之一。


于我,它是一个极为深刻的人生寓言和社会寓言。


但我也一早就预料到,它注定不会畅销,尤其是和强调“胜者为王”哲学的《甄嬛传》、《延禧攻略》比起来。

 

如懿不是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懿传》的精神气质也不是。

 


即使,在大结局里,“上届宫斗冠军”甄嬛都在说自己“敬服如懿”:

 

哀家活了这一辈子,看尽了前朝后宫的明争暗斗,波诡云谲,可在如懿这里,恩宠也好,权势也好,后位也好,她都没放在眼里,唯将情分尽到底,求一个善恶有报生死无冤。


我在这后宫里,苦熬了这一辈子,与如懿这般,保留一丝真心,到底哪个是真自在了呢?

 

可是,仍有那么多评论在说如懿很丧、很软弱。


还把她比作林黛玉,认为她是个太轴太拧巴、过于清高的作女,是个注定要在现实社会中溃败的、拎不清人生重点的中年女文青——


为了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和原则,作没了爱情和婚姻,作没了事业(皇后的职衔),甚至还作没了自己的生命。

 

由结果论,如懿,被太多观众认为是这场游戏中的大“loser”。

 

能够理解。《如懿传》,是这快餐文化流行、成功学盛行的土壤里,开出的一朵很不合时宜的“奇葩”。

 

可它真是美。纵有缺点,也瑕不掩瑜。

 

不由想起几年前曾经忍不住在一个饭桌上和一位踌躇满志的中年男性友人辩论,只因为他崇尚强权的、有野心有计谋的曹操,而极度鄙视“公子哥”贾宝玉。


那时我到底是年轻几岁,忍不住就怼了一句:你如此瞧不起贾宝玉,不过是因为你根本没看懂他到底好在哪儿。

 


宝玉对世界、对女性、对底层有一颗特别温厚善良的悲悯心、赤子心,他对社会现行游戏规则中的弊端之鄙视与试图超脱,有着超越历史局限的哲学与人生思考。

 

可是,无疑,在大部分现代人、尤其是渴求世俗成功的男性眼中,宝玉就是个胸无大志、不学无术的loser。

 


这是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突,不能欣赏宝玉之美玉品质的背后,恐怕也远不是文字审美上的障碍。

 

一如今天,那么多人不懂、或者说不愿去欣赏如懿。而懂她的,也更多是心疼与叹息。

 

可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只有当越多人懂得欣赏loser如懿的好,这社会才越有向好的希望。

 

体制中的“成功者”,素来都是研究如何玩转体制、利用体制,竭力去追赶这个体制所推崇的那些成功标准。


可这样的人,是缺少“批判体制”的思考动力的(注意,是批判,而不是简单的抱怨),如此,又何谈推动体制的改变?

 

真正能推动体制改变的,大体都来自体制外部、或者是体制的背叛者。比如,如懿。



我为什么觉得《如懿传》是个深刻的人生与社会寓言?

 

因为那个前朝后宫,剧中人等明争暗斗了一生的环境设置、游戏规则设置,何尝不是我们每个观众所处的现实。

 


纵然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建制没有那么极端,但剧中各色人等演绎的那场为了生存繁衍、荣华富贵、权势而进行的资源争夺游戏,究其本质,在千百年来何曾变过?

 

我们哪一个普通人,不曾想过在社会的大坐标系里,占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以及获得一种叫作“成功”的确认。

 

只不过,男性的成功确认,主要来自对资源的占有多寡、对他人与环境的影响力。


女性的成功确认,又可以多一条路径——你嫁了个占有多少资源的男性,以及这位男性是如何对待这位女性的。

 

当婚姻情爱,被附着于这样的社会基础与文化规则之上时,它“情感”的成分会被极大地稀释和压缩,更多是利益的权衡、考量。


一如剧中乾隆选秀、嫁女的各种考量。

 

皇帝自己也都清楚地告诫自己,对后宫嫔妃,可以给很多的恩宠,但不能给太多的爱。

 

而女性在这里,对皇帝恩宠的争夺,早和爱情无关,关乎的是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背后是个利字。


本质上,这依然是一种在某种规则里的生存竞争,也可以看作为“职场竞争”。

 

也正因此,作为一部“后宫如懿传”,我越看越觉得,它不止是关于男女爱情与婚姻的思辩和讨论,也不止关乎女权、男权、皇权的思考,它也呈现了社会里所有人的生存处境、以及人性选择的困惑。

 

是做“不争不夺”、主动离场的如懿,还是做“掌握以及利用规则斗倒对手”的甄嬛、海兰,还是做“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令妃、嘉妃?


固然我们不能一一对号入座,但在生命节点上的某些重要抉择瞬间,我们一定还是有过拷问内心的时刻。

 


而如懿渴望的那种“一生一次心意动”,少女和少年郎一生相知相惜的爱情,在这里更像是个关于“人生美好理想”的符号。

 

脱离了利益衡量的纯粹爱情,是这个社会里的奢侈品、非标品,独特、稀罕,又珍贵。

 

而皇宫里什么时候有过“纯粹的爱情”?即便是在2018年的今天,又何尝不是?


那么多的文章和观点在说,最好的爱情就是势均力敌、门当户对。婚姻,就更不用说,在很多人那里,都成了条件与条件的匹配。

 

所以,如懿渴望的那种无条件的爱情、信任和情义,在我看,都有着象征性,意喻着超越世俗“成功标准”(如权势、后位、富贵、众人艳羡的婚姻)的追求。

 


所以,当所有后宫嫔妃们都在为了富贵权势、皇帝的恩宠而斗时,如懿一直都没失了初心和真心,从未黑化。


她设局也不是为洗刷一己冤屈,夺回皇后册宝,或母族荣耀、儿子登临帝位,甚至,她也不是为了唤醒、挽回自己的少年郎,挽救她曾经最看重的爱情和婚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如懿传》,是一个更大的寓言,而不只是一出兰因絮果的中年婚姻悲剧。

 

如懿追求的,是人间的至情、善恶有报,她要捍卫的是自己心里的原则与正义,是个体生命的自由与自在,是超越这世俗规则的羁绊,也是对这个环境和体制的无声抵抗与批判。

 

如懿是个极聪慧、又悲悯的女子。


即便是对那些曾经害她性命的人,她临终前说起,都是一脸宽和,因她知道,所有的争斗、算计,都因皇帝起、因那个后宫的不公制度起。

 

甚至,皇帝,也是那个制度的牺牲品。

 

权势和对物资与女性资源的无度占有,豢养了他的薄情寡性、自私虚伪,他如同揽镜自照的水仙,最爱的只是他自己。


对于如懿而言,最大的悲剧,不是失去了一个爱人、一段婚姻,而是,当年那个“墙头马上”的少年郎再也回不来了。

 

纵然他一时忏悔、自省,可帝位在,他就永远都得是那个时时要提防、刻刻会疑心,既图谋算计别人,也被别人图谋算计的“皇帝”。

 

要成为一个“坏游戏”的真正所谓“赢家”,只有抽离于游戏,不再受规则之限。否则,只要入了局,便都是“输家”,包括那个坐庄的。

 

那些众人眼里的“赢家”,也都各自付出了代价。一如“上届宫斗冠军”甄嬛的慨叹:到底,谁真自在了呢?

 

要想真正的众生欢喜,是把那个坏游戏,变成好游戏。

 

在不能改变游戏规则时,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方式。


 

如懿用自己的坚守和放弃,触动了太后甄嬛和皇帝,也触动着电视机前的我们。只不过,不同的观众,却感受不同。

 

我们的社会太过于崇尚赢家文化和成功学,所以《延禧攻略》成为年度现象级热剧。


很多人却觉得《如懿传》太丧、不爽,如懿的好,那么不合时宜,也有点难于欣赏和模仿。

 

毕竟,红尘中的大部分人,谁不想在现世要名得名、要利得利呢?谁又愿意在这个物质丰富到过度的时代里,活得清简、寂寥呢?

 

可社会的进步和向好,始于对利益的肯放弃,对某些美好的坚持。


那种放弃的勇气和力量,才是今人更欠缺的,也是一种更大的获得。


可大部分人却只懂得,获得才是获得,放弃就意味着失去。


扪心自问,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如懿这般超脱,但是,至少,我们要先从懂得欣赏如懿和宝玉的好开始吧。

 

虽然,即便是这,也很不容易。

 

电视剧里,还到底安排了乾隆惦记、追思如懿至死,这种“长留心间”也算一种价值“确认”。


可如果,连乾隆都不理解和接受如懿的“怪诞”行为呢?那如懿的坚守与放弃,恐怕就更要被质疑价值在何处。

 

人生真正的难和勇气是,敢于坚持和欣赏与众不同。



又想起一句话,推动社会进步的,大抵都是疯子。大体就是乾隆口中一度形容如懿的吧,“疯糜”。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我很欣赏的博主非非马。


她目前穿梭于伦敦、上海之间做文化创业。在去伦敦前,她是深圳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首席记者,却在30岁那年决定放弃事业编制和稳定工作,只身赴英学习电影研究。


硕士毕业后,她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伦敦成功为中国一家顶级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她在英国从零基础零人脉起步,为公司建立起与英国政府、文化界、商界的重要关系,还成功开拓了英国市场,并为公司买下一个酒店。


之后,她又自己创业从事中英文化交流,她的公司承办了由英国首相特丽莎.梅亲自打call的伦敦设计双年展的中国馆;和英国著名的V&A博物馆联合主办了中英设计论坛;和China Daily(中国日报)联手打造推出了由姚晨担任形象大使的美丽中国手机摄影大赛等。


她还是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连英国威廉王子都曾写信感谢过她在中英电影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


去年初开始,她误打误撞做起了自媒体,只因假期写的一篇《性爱大师》剧评突然就火了,被广泛转载。她的影视评论、两性情感分析、热点评论、大咖访问、职场文章等,都深受精英女性以及渴望成长的女读者的喜爱。她的读者遍布全球。


她是国际著名媒体FT中文网(英国《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也是LinkedIn与壹心理等专栏作者。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已经写出许多被各大著名公号转载的爆文。


今天推荐的这篇是《如懿传》剧评,被很多读者认为三观正、角度新。


电影研究硕士的专业素养,十年的媒体经验、社会观察,让这篇剧评有了不同的视角与分量。推荐大家关注她的公号:非非马FM。


非非马的签名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欢迎加她个人微信feifeima777,与她做朋友。


也欢迎关注她的公号,关注女性成长,交流积极的价值观,分享有趣的生活方式!







本文作者非非马,而立之年赴英读硕,曾为著名文化国企伦敦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现为斜杠青年,创业者/专栏作者/中英电影节首席代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id:feifeima-uk)。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影视截图。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8718
loser 
举报0
关注LinkedIn中国微信号:gh_04faa23eb9e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