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40年过去了,造导弹的,还是不如卖茶叶蛋的?

作者:菜鸟理财 来源:菜鸟理财 公众号
分享到:

11-02


当外卖小哥都月薪8000起步的时候,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最近,有一条新闻淹没在名人逝世的阵痛当中,几乎不为人所知。



新闻下的评论则几乎是一边倒:


“10w想招科研人才,薪资是真的低……”

“说的好像十万很多一样……能去那的怎么也是高级知识分子,长期离家才这么点钱,人家工作为什么?信仰么?”

“和第三方公司签合同!这是重点!意味着这是劳务派遣职位,无编制!!”

“如果没有更多的隐形福利的话,这工作的吸引力可能还不如富士康流水线吧……”

“1年10万,真的不怕招来的是Spy吗?”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菜导还特地找到了最开始的报道,也就是10月29号《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



在这篇报道中,接受采访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的想法。


他说: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看到这里,菜导一时也不知道说啥好。


莫非,又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了?



改革开放初期,坊间有句名言叫“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说的是在那个百废待兴、人心思变的时代里,因为分配机制的相对滞后,而出现的“脑体倒挂”现象。


知识已经贬值到不如上街卖烧饼的地步,到处都是随便做些什么就发家致富的人。于是乎,有人发出世风日下、国将不国的哀叹。


这个段子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被人遗忘。知识最终还是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而拿杀猪刀的和卖茶叶蛋的人群里,也没有站出几个能够上位的人物。


而如今,在罗胖等大V的带动下,“知识经济”更是变成了一种风靡全国的商业模式,像薛兆丰这样的大学学者,更是可以把自己的线上专栏卖出5000万的销售额。



直到去年,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故事后,才又一次从天堂回到了现实。


72岁的南仁东倒在了“中国天眼”捷报传来之前。这位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拥有几乎所有老一辈科学家都具备的艰苦奋斗精神。


南仁东出生于1945年,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经历“文革”动乱,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是十年。


改革开放后,南仁东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做过访问学者,还参加过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上世纪90年代,南仁东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天文学家的公认,美国和日本都想把他招徕过去。但他却毅然舍弃了国外的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而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1993年,南仁东开始了自己的“中国天眼”之梦。从最初的选址,到资金的筹措,从院校人才的招募,到土建工程的管理,他花了整整23年的工夫,把自己的信仰付诸实践。



在贵州山区的这二十多年光景,不仅让南仁东的面貌变得粗犷,也终于拖累了他的身体。最终,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为肺癌去世,结束了他23年守望梦想的故事。


南仁东说,“中国天眼”建设不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


他也时常告诉学生,科学探索不能太功利,只要去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南仁东的理想情怀和思想作风,也一直是“中国天眼”团队最管用的思想政治工作。


从“中国天眼”早期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熬过了极其艰苦的户外生活,习惯了单调乏味的科研工作,以及聚少离多的家庭分隔。


如果没有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科学的使命信仰驱动,就很难有现在的“中国天眼”。


而如今,这样举世瞩目的国家骄傲,却因为10万块的年薪而招不到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



对于“中国天眼”这样的项目来说,一个员工10万元年薪,到底算不算高?


2017年,贵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2万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则是7.4万元。


从行业门类看,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金融业12285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


这么来看,“中国天眼”给出的待遇,不说特别高,但至少也在水准之上。


但菜导又仔细看了一下“中国天眼”的招聘要求,才发现,并非是10万工资不高,而是要求的人才水平太高,条件太苦,并不相配。


按照给出的招聘细则,满足要求起码也得是985、中科院毕业的硕士,但收入却是所有工资补贴加在一起基本能达到10万年薪,还不算正式和编制岗位、只是合同工,还要长期生活在深山,信号屏蔽没有手机网络,与家人长期分居。


最主要的是,一线员工主要负责枯燥的数据收集,核心分析和科研还是在研究所,出成果也基本轮不到你挂名字,这对于急需在学术科研圈闯出名头的年轻人们来说,确实有点不划算。



这也让菜导想起了前一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的新闻。


离职之前,张小平只是国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研员,年薪十几万,从国企跳去民企之后,张小平的年薪直接到达百万级别。


一时之间,从主流官媒到民间自媒体,都在反思“体制积弊”的问题。


《人民日报》更在第一时间发文指出:


“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机制,真正为每一个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才能留得住人。这不仅要从根本上扭转‘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土围子思想,还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思想的更新。”


是啊,一边是国企技术大牛年薪十多万,一边是网红直播月入百万;一边是普通人掏空6个钱包负债买房,一边是冰冰偷税漏税,光罚都罚了快9个亿;一边是感叹拼多多们代表的消费降级,一边是奢侈品消费年年攀升;上午还在感叹张小平,下午就被张雨绮刷屏了……


在这赤裸裸的现实对比面前,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名校的学历加持、个人的勤奋努力,都显得那么渺小无助。


这也就注定了,在这个时代里成长和工作的人,很难再重走前辈们走过的路了。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攻坚精神,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觉悟,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老一辈科学家们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光辉事迹,也确实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但在生活压力日渐高企的当下,光靠“献身”的荣光,确实吸引不了“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放下顾虑,安心“投身”进去。


大家不是没有理想,不是没有抱负,也不是只顾自己不想着民族和国家。


梦想要有,但饭也要吃啊……



但目前所能看到的,却还是体制内的负责人们对于年轻人过于浮躁、缺乏理想、不愿奉献的理直气壮的抱怨和吐槽。


其实,也不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也不能怪抱怨年轻人的那些领导们不好。长期以来“重物轻人”的思维定势,很难在一朝一夕之内改变,整个科研体系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也是一个一言难尽的系统工程。


比如“中国天眼”这样的项目,几十亿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但每年花在每个人身上的投入,只有这区区的10万。


而且,你还别觉得贵州山区10万块的科研人员年薪低,北上广那些科研院所的高材生们会告诉你:已经算可以了,兄弟!


但是,基础产业的提升改造、社会经济的换挡升级和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大量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能够在关键领域独当一面的高精尖人才。


只不过,当外卖小哥都月薪8000起步的时候,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难不成,以后真的就只能像网友们调侃的那样,花10万块找个孙连成这样无欲无求、看破人生的老油条,来替我们仰望星空?


☉END☉


阅读9050
茶叶蛋 
举报0
关注菜鸟理财微信号:cainiaolc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菜鸟理财”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菜鸟理财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菜鸟理财

微信号:cainiaolc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